荣耀
《荣耀》(俄语:Подвиг,意为“壮举”或“英勇行为”)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1930年至1932年间创作的俄文小说,首次在巴黎出版。小说被一些评论家视为作者著名回忆录《说吧,记忆》的小说版。小说的主人公马丁·埃德维斯是一个瑞士-俄罗斯英雄,他的经历与作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流亡家庭逃离俄罗斯、年轻人在英国受教育、在剑桥大学大学进球、剑桥壁炉、英国早晨的天气、对铁路旅行的热情等。然而,这是一个流亡家庭的年轻人灾障性地回到他出生的国家的故事。
故事情节
马丁·埃德尔韦斯出生于19世纪末俄罗斯帝国时期的圣彼得堡市,在俄罗斯革命前的圣彼得堡长大。他的祖父艾德尔韦斯从瑞士来到俄罗斯,在那里担任家庭教师,最终与他最年幼的学生结婚。马丁的婴儿床上挂着一幅水彩画,画着一片茂密的森林和一条蜿蜒的小路,这成为他一生的主题。从小受到母亲熏陶,接受英式文化教育,是一个喜爱幻想、将生活看作是浪漫冒险的人。父母离异后,马丁随母亲迁往雅尔塔生活。革命爆发,在布尔什维克军队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前夕,青年马丁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海外流亡之旅。在希腊,他与一位已婚女诗人阿拉之间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后又得到父亲的堂兄弟亨利叔叔的接济,移居瑞士,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在伦敦期间,他爱上了寄宿家庭里一位年轻的流亡姑娘索尼娅,但这位水性杨花又爱挑剔的女子对马丁并无爱意,只是一味地挑逗马丁,后又开始调戏马丁的好友达尔文——一位年龄稍长、表面懒散其实内心镇定、颇有教养且前途远大的作家。达尔文向索尼娅求婚,却遭到拒绝。后来,索尼娅一家迁往柏林,马丁无法抵御她的诱惑,在毕业后追随恋人来到俄侨聚集的柏林工作生活。为了吸引索尼娅的芳心,他开始梦想孤身冒险,非法跨越苏联边境,并在想象中把苏联变成了一个噩梦般的恐怖国度佐尔兰德。为了静心思考,摆脱索尼娅带来的情感困扰,马丁前往法国南部流浪打工,最后下定决心要实现梦想。在返回瑞士和柏林向亲友告别后,他找到查尔斯·达尔文,告知对方自己的秘密计划,并在朋友阻止之前离开柏林。数周后,达尔文跟踪到拉脱维亚,却无法寻觅到马丁的踪迹,于是他前往瑞士,将马丁失踪的消息告诉了马丁的母亲。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美国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市,俄国革命期间随全家流亡西欧,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1940年移居美国,在大学执教。1961年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在洛桑病逝。著有长篇小说《洛丽塔》《微暗的火》《普宁》,短篇小说集《菲雅尔塔的春天》,回忆录《说吧,记忆》,文论《文学讲稿》《独抒己见》等。曾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学者奖、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文学奖,1973年因其终身成就被授予美国文学奖章。《荣耀》这部小说由作者的儿子德米特里·纳博科夫翻译,作者进行了修订,并于1971年以英文出版。
评论
《荣耀》是作家和评论家约翰·厄普代克在1972年《纽约客》的评论中观察到的,这是作者的第五部俄语小说,但也是最后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厄普代克写道:“在它所经历的幸福的残余中,《荣耀》被认为是这位幸福的作家的俄罗斯小说中最不可忽视的一部,尽管是最后一部到达的。”在他的非虚构作品《U \u0026 I》中,作家尼古拉斯·贝克将《荣耀》列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语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詹姆斯·伍德写道:“例如,他的小说《荣耀》是一部绝对令人陶醉的成长小说,但它必须是文学中这一类型中最缺乏思想的小说之一。纳博科夫写道,他的英雄马丁“听穆恩的丰富言辞就像嚼着撒有糖粉的浓厚弹性土耳其软糖。”这就是读《荣耀》这样一本书的甜蜜、阻碍的经历。它是一条长长的、强化感官的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