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站(Wanshou Si Station),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南长河北省侧路下,是京港地铁管理运营的地铁车站,途经线路为北京地铁16号线。车站周边有万寿寺、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八一剧场。车站呈南北向布置。万寿寺站为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结构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万寿寺站于2020年3月31日通过竣工验收,并于同年12月31日投用运营。据2022年9月京港地铁官网显示,车站开放3个出入口,运营时间为05:46-23:12,车站总长度为210米,标准段结构宽度为21.2米。
历史沿革
2013年11月21日,《北京市地铁16号线工程(苏州街~宛平城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其中包含万寿寺站 。
2015年4月2日,北京城市快轨公司公布北京地铁16号线全线站名,该站初步命名为“万寿寺站” 。
2020年3月31日,万寿寺站通过竣工验收;12月31日,万寿寺站随北京地铁16号线中段的开通而投用运营。
车站位置
万寿寺站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与半壁街交叉路口北侧,沿西三环北路呈南北走向敷设。车站南侧有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北侧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东侧有中国剧院,西侧有南长河公园。
硬件设施
出入口信息
相邻车站
交通换乘
据2022年9月京港地铁官网显示,万寿寺站可换乘的公交线路如下所示: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万寿寺站设计采用北京地铁16号线全线“古韵京廊”的理念,车站采用米黄色、中黄色、古铜色的暖色基调,并装饰有传统中式纹样,体现北京文化古都的城市特性。
万寿寺站总长度为210米,标准段结构宽度为21.2米,站台宽度为12米,线间距为15.2米,底板埋深为29米,车站中心线处轨顶绝对标高为28.77米。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通道,8组风亭和2个安全出入口。
整体布局
万寿寺站为地下三层双柱三跨结构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非付费区两部分,中间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设有一座岛式站台;站厅层与站台层通过4部扶梯(楼梯)与1部直梯相连。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据2023年12月京港地铁官网显示,万寿寺站的首末班车时间如表格所示:
便民设施
据2022年9月京港地铁官网显示,万寿寺站设备设施位置如下所示:
截至2020年12月,万寿寺站设有双源双视角安检设备,与单视角通道式x光机相比探测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可实现对扫描图像的快速智能识别,在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的同时,提升安检效率。
截至2020年12月,万寿寺站互联网自动售票机加大了屏幕尺寸及字体,方便不同人群使用,设备上还设有“招援按钮”,乘客按下“招援按钮”后,车站工作人员便可以了解到有需要的乘客的位置,及时到现场帮助乘客解决购票问题。
文化特色
站名典故
万寿寺始建于明朝,称“聚瑟寺”。万历五年(1577年),朱翊钧之母李太后出资而建,改名“万寿寺”,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滇池)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清代几次扩建,西路于乾隆改为行宫。乾隆十六年(1751年)和二十六年(1761年),弘历曾两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阁和梳妆楼,形成最后格局。此后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故宫之间,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车站因此得名为“万寿寺站”。
文化墙
万寿寺站文化墙主题为“艺美京华”,表现了清代古建筑万寿寺的传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