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姆阁
斗姆阁是一幢两层的楼阁式建筑,结构精致,外表秀美。
简介
斗姆阁,是幢两层的楼阁式建筑,它的建造年代已经无从考证。
解释
它本来是为了供道教的斗姆神而造的。斗姆神,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根据《道藏》所谈,她是北斗众星的母亲,斗是她的“魄”,水是她的“精”,号为“斗母元君”。斗姆神的像是三面四首,左右各有四个臂膀。但后来斗姆阁在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说是嘉庆年间(1796-1820,被改建成了戏台,阁前供奉斗姆神,阁后演戏给城隍看。
斗姆阁建筑为复层交叉的屋角,颇为神奇的是,乍一看是八个角,但若细数来竟有20多个角。该处外环流泉,丛荫浓郁,别有天地。记者在二楼回廊望去,可见北面宽7米、深2.5米古戏台的痕迹。据称当年这里便是丝竹齐鸣的演艺场所。
据土生土长的七宝镇人、蒲溪书画社副社长杨耀扬介绍说,斗姆阁旁两古树高分别达23.6米和18.2米,树围近4米粗。七宝因镇中有流贯东西的蒲汇塘而别称“蒲溪”,《蒲溪小志》称其两棵古树“古雅绝伦,相传为宋时物”。园林专家估测树龄有700余年,以此推算,这两棵树是在南宋末年种植的。
在《七宝地方史》和《书画史籍》中显示,中国书画名人、名迹和七宝的历史渊源甚多,一些活动就在斗姆阁附近。如大书画家赵孟喜好游览四方,途径七宝作《七宝寺》五律诗一首,现得以完整保存。元代大书法家杨维桢常往来七宝小住,曾留下《宿徐九龄芗林堂》五言长诗等。这些文化史上的显赫名人与七宝的缘分广为流传,专家认为他们和斗姆阁的建成发展肯定留有渊源。
七宝镇副镇长王俭介绍说,斗姆阁是古镇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在七宝镇有一种说法,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曾对斗姆阁进行过一次改变功能的重修工程。但是,至于该建筑的建造年代,没有留下任何资料。
随着蒲溪书画社进驻斗姆阁,相信更多专家学者将会对斗姆阁的历史进行年代考证,以掀开迟暮“美人”的面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