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河黑猪,原产于济阳区,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猪种。这种猪因其产地和黑色毛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以济阳县为中心的徒骇河流域地区。徒河网易黑猪属于华北型黑猪,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耐粗饲、抗逆性强、肌间脂肪含量高等特点,是中国本土黑猪的典型代表。2010年12月24日,徒河黑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形态特征
徒河黑猪分为两种体型类型:黄金根嘴型和莲花头型。黄瓜嘴型的特点是被毛全黑,额头较窄,嘴筒长直,面部平直,额头有浅纵纹,耳中等大小且柔软,长于嘴角。结构紧凑,四肢健壮,背部微凹,臀部倾斜,成熟体重较小。母猪有效乳头7—8对,发育良好,公猪睾丸大小对称,雄性特征明显。莲花头型则表现为被毛全黑,额头宽广,嘴筒粗短,面部微凹,额头有深纵纹,耳大下垂至鼻尖。结构松弛,粗壮,后肢系部较软,背部凹陷,腹部下垂,臀部倾斜,成熟体重较大。母猪有效乳头7—8对,发育良好,公猪睾丸大小对称,雄性特征明显。
栖息环境
徒河黑猪的栖息地拥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当地的土壤主要是褐土,pH值在7—7.5之间,呈现微碱性。土壤具有粘化、钙化、生物积累等多种特性,适合种植多种农副产品。水资源丰富,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等河流供农田灌溉。气候属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这些自然条件为徒河黑猪的生长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历史起源
徒河黑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200年前的大禹时代。相传,大禹在治理徒河水患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野猪的危害问题,并将其驯化为家畜。经过数千年的驯化,徒河黑猪成为了当地居民普遍饲养的家畜。
繁殖与养殖
徒河黑猪的繁殖和养殖有着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在饲养过程中,重视母猪的选择和培育,尤其关注其产仔能力、母性和护仔特性。公猪的选择则侧重于雄性特征的表现。徒河黑猪的饲养以圈养为主,但也允许在母猪哺乳期间给予一定的户外活动空间。饮食方面,主要以玉蜀黍属、喜米糠、小麦麸、瓜菜等青粗饲料为主,辅以适量的豆类蛋白补充。养殖过程中,遵循相关的无公害食品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经济价值
徒河黑猪的经济价值在于其肉质鲜美,脂肪含量适中,口感佳,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徒河黑猪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销售额逐年提升。
主要价值
徒河黑猪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同时,猪肉本身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滋润肠道、生津液、补肾气、解热毒,对于多种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参考资料
徒河黑猪.特色谷.2024-10-2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展播——徒河黑猪.ICCAW.2024-10-26
济阳县十大特产.博雅特产网.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