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国,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位于今中国福建省(包括广东潮汕、梅州市,浙江温州台州)。该国是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闽越国国力达到鼎盛。

闽越王城始建于西元前202年,系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后营建的一座王城。闽越立国后,大兴冶炼业,推广铁器具,发展生产,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闽越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当时铁制农具有犁、锄、、等;铁制工具有斧、锤、凿、锯、环、环首刀、曲形铁条等;兵器有矛、刀、剑、匕首、镞等;并已使用得相当广泛,普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说明闽越国已拥有十分发达的冶铁技术。闽越国还有较为发达的建筑业纺织业、造船业、制陶业和交通业。同时,闽越国的军事力量也相当强大。

简介

闽越是百越一支,而百越不符民族的定义,其后裔族群的祖先不同,有汉族大禹吴越、闽越、扬越南越国)、京族雄王(越)、壮族布洛陀(雒越)、黎族袍隆扣(雒越)等等,加上先秦的的“夷夏之辨”仅仅是“教化之内”和“教化之外”的区别,并不是依据血缘、体质、语言而固定不变的差别,闽越并非民族共同体。

越王无疆伐楚失败后,前吴故地被楚国暂时占领,由于无疆生前未明确指定越王位继承人,于是诸子们纷纷争立,长子玉在福建省地区建立闽越国,次子蹄在越国核心地区浙江省建立东越国。

历史沿革

前后历史沿革:无诸的先祖系越王勾践的后裔,西元前306年楚败越后,越之余部退至福建(即闽越)和浙江南部(即东瓯)。

史书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平百越,百越之君挽首系命委命下吏。无诸被削去王号,废为“君长”。秦朝在闽越故地设置 闽中郡。秦朝末年,闽越王无诸率闽中兵将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起义,与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接着又参加了汉高祖刘邦对项羽的战争。闽中军骁勇善战,无诸刘邦战胜项羽贡献了力量。公元前202年,刘邦登上皇位封诸侯,复立无诸为闽越国王。无诸成为西汉中央王朝首封的边疆异姓诸侯。城村古城就是闽越王立国称王后建设的。无诸在位时,维持着与汉中央王朝的良好关系。无诸死后,子孙内讧迭起,频频挑起战争。曾北并东瓯,南击南越国,周边的刘姓诸侯国也以财物珍宝交好闽越国。闽越国已成为西汉王朝南方的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

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东越王馀善最后发展到刻"刘彻"玺,自立为帝,起兵汉朝。这时的西汉王朝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特别是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他不能容忍各边远地区政权的日益强大。汉武帝在击败北方匈奴,解除北方边患之后,调遣四路大军共数十万人围攻闽越国。

汉王朝同时对闽越国内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争取了闽越繇王居股和部分贵族杀余善后降汉。汉武帝为了消除后患,诏令大军将闽越贵族迁往江淮内地,焚毁闽越国的城池宫殿。城村古城及其宫殿正是西元前111年被刘彻派遣的大军所毁。

遗产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村汉城遗址,福建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闽越王城博物馆负责保护管理。武夷山市政府为了保护这处文化旅游资源,将城村地区划归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并设立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城村景区管理处”、“武夷山闽越王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机构,与福建博物院、闽越王城博物馆合作负责该区的保护、利用和展示。

遗址现状

目前该景区内有新建的闽越王城博物馆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人文历史价值较高的闽越王城遗址,以及风貌古朴幽静、个性鲜明,素有“潭北名区”之誉的古老村落--城村。另外,还有古越歌舞、窑址公园、仿汉门楼、古井茶座等一批项目已经启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