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翩(1898年10月16日-1984年11月16日),男,字承德,美籍华人,细菌学家,病毒学家,医学家,社会活动家,毛泽东的同学、革命战友,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朋友,娄星区万宝镇石埠村人。

1918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中南大学);同年,李振翩经毛泽东介绍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革命战友。1919年为声援“五四运动”,李振翩协助龙伯坚编辑《新湖南》周刊;1925年湘雅毕业获博士学位,任北京协和医学细菌学初级研究员;1929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深造,研究发明制造病毒疫苗的方法;1931年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救国,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菌学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1949年,他再度赴美从事病毒学研究,随后定居美国,并加入美国籍,在小儿麻痹症病毒疫苗以及癌症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68年退休后,李振翩与杨振宁等创建“全美华人协会”和“美中医学科学中心”,担任华盛顿华人协会首任会长,为中美医学交流和中美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7月、1975年6月、1978年6月先后三次回国访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亲切会见;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李振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1984年11月16日晚,李振翩因癌症去世。逝世后,中美两国建立了李振翩基金会,湖南长沙建立了“李振翩纪念馆”,家乡娄星区将其母校“本源学校”更名为“振翩学校”,并设立“李振翩奖学基金”。他一生著述主要有《中国的抗癌药剂》《中国的中草药》《李氏——里弗斯病毒疫苗培养法》等医学专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振翩1898年10月16日出生于湘乡市丰乐乡琉璃冲(今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石埠村)一个书香之家。父亲李稼夫是位读书人,早年考秀才未中,家道逐渐破落。母亲成氏,是一位典型贤妻良母,为人厚道,爱扶贫济困。当时清朝国势日下,李姓家道沦落为一个较为贫困的农村大户。李振翩是这个大户的第7个孩子,上有5个姐姐、1个哥哥。他7岁就读于李氏族学,从小身体就很瘦弱,可是脸却长得又大又圆,他的姐姐们都叫他“小狮子头”。他的性格也有点像狮子一样勇敢,13岁时,当他听到清朝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了,他就在村里第一个拿起剪刀剪下自己辫子。

少年李振翩不仅勇敢,还是一个最富幻想的人,常常遥望田野的远方独自沉思。当时贫穷落后的乡村,缺医少药,他眼看人们受尽疾病的折磨,就暗下决心要学医济世。这种幻想,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世界著名医学家的基础。

1913年,李振翩随兄长李振翮来到长沙市,考进湘乡驻省中学学习。1914年,他听到湘雅护士学校招生,学医济世正是他的最大愿望,于是,不满16岁的李振翩就去报考,终以优异成绩考入湘雅护校。他在课堂如饥似渴地学习功课,在病房认真细致地护理病人,事业心极强,终被护校推荐报考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深造。这所专门学校是用英语授课,李振翩连越南语都讲不流利,但他考虑再三,终于鼓起勇气走进医学专门学校,找到院长,他告诉院长他想成为一名研究学者,去征服那些给中国人造成灾难的病魔。院长爱德华·休姆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收下了他,院长夫人洛塔还亲自给他辅导英文。

1918年秋,李振翩进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今湖南医科大学)预科,二年后升入本科,编在第5班。从此,李振翩开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曾在作文中写道:“我为什么要学医?真正能治愈疾病之药甚少。吾欲从事研究。余尝睹病入膏肓者,虽是西洋之师,亦束手无策。吾欲从事医学研究,为一调查者。”同年,李振翩经毛泽东介绍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革命战友,提倡科学救国。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 “五四运动”。为声援“五四运动”,李振翩协助湘雅第三班的龙伯坚编辑《新湖南》周刊,矛头直指反动军阀。1925年,李振翩等湘雅第五届学生在协和做临床毕业实习时,参与了孙中山先生的手术治疗,为湘雅获得伟人孙中山所赐的墨宝“学成致用”勉词,并刊发在1925年《湘雅》杂志上;同年李振翩在湘雅毕业以学业总成绩和毕业论文两项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还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

工作经历

1926年,李振翩被推荐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任职(初级研究员),专注医学难题猪霍乱的研究,找到了防治猪霍乱瘟病疫苗的制造方法。1929年李振翩与妻子汤汉志一道去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深造。

1931年,日本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李振翩夫妇毅然回国为抗日救国效力,他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从事细菌学研究。1932年,到上海医学院任细菌学教授和系主任。1934年10月,在南京新建的民国政府中央卫生署细菌学实验室和陆军医学院任职。1937年12月初南京大屠杀发生前,他仓促离开南京,历经数月,辗转到广州市,重建陆军医学院,在日军轰炸间隙间办学;后又迁广西桂林,栖身在山区古庙里。1939年,到香港探望妻、女的他接到命令,要他赴北平市学习防治伤寒霍乱、天花等疫苗的制造新法。1940年学习任务完成后,他赶赴已迁贵州省安顺办学的陆军医学院报到,担任的工作是培养部队急需的医护人才,并生产部队所需的血清制品。1945年抗战胜利,李振翩随校迁回南京,担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主任,他还作为中方代表之一,正式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1946年初至1947年1月,他受美国政府特使乔治·C`·马歇尔将军的邀请,作为中间调停方成员,组织国共两党、其他小党派之间的三方谈判,寻求和平建政。1948年,李振翩到中央大学细菌学,一心仍想用科学救国、建国,他与几位友人组建了“中国科学促进会”。1948年底,根据中美文化交流协议,美国国务院邀请李振翩夫妇去美国,他在国事走向不明朗情况下,1949年2月被迫抵美,时任纽约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员,随后加入美国国籍。1951年,李振翩随迁到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市,在洛克菲勒学院建立的、由莫里斯·谢菲尔博士任所长的疾病控制中心工作,担任小儿麻痹症病毒研究和立克次氏(Rickettsis)体属微生物部门的领导工作,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的第一型毒株的培养法,即LS-C法。1953年李振翩和同事谢弗特研制成有效控制小儿麻痹症的LSC病毒丸,后来制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癌症研究方面亦取得重大成果,李振翩从而成为世界知名医学家。

中美友好秘使

1955年,57岁的李振翩正式加入美国国籍,成为阿拉巴州的一位美国公民。但是,他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祖国,他非常关心中美关系的发展,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做了很多工作。1968年李振翩退休后,继续在医学方面造福人类,并积极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他与杨振宁等创建“全美华人协会会”和“美国中国医学科学中心”,并担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人协会第一任会长,还发起成立促进中关邦交正常化委员会,架构中美友谊桥梁。

1973年7月,李振翩夫妇与美国一个医学访华小组回到祖国,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李振翩,握着五十年不见的老同学的手,久久不放,两人沉浸在缅怀往事之中,并对中美关系坦诚交换了意见。李振翩还幸运地会见了周恩来老相识,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回到美国后,李振翩分别找到中国驻美代表黄镇和美国驻华代表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并对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提出关于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设想:首先,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其次,要求美国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最后,要求废除现存美台条约,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原则上同意了李振翩提出的所有各点,并让李振翩把这个讯息转达给周恩来。

1975年6月和1978年6月,李振翩又先后两次访华,分别同周恩来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对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起了良好作用。1978年是李振翩最后一次回国,已经80高龄了,想为中美友好做点事情。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李振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人物逝世

1984年11月16日晚,李振翩因癌症去世,终年86岁。同月19日,时任中国政府总理赵紫阳从北京发去唁电,时任美国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亲自打电话表示哀悼。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地区举行了有200余人参加的追悼会。

人物成就

外交成就

1968年李振翩退休后,担任华盛顿华人协会第一任会长,还发起成立促进中关邦交正常化委员会,架构中美友谊桥梁,多次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及美国国务院写信。还与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会见,向他们提供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设想。先后三次回国访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亲切会见。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李振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医学成就

1926年,李振翩在卡尔坦布鲁克指导下研究霍乱病毒,并取得显著效果。1929年李振翩在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从事病毒研究。期间李振翩与导师汤姆·里弗斯合作,在《医学实验》杂志发表《李—里弗斯病毒培养法》论文,首创病毒疫苗制造法,并被广泛应用。

1941至1942年间,一场规模空前的霍乱横扫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多省,数以千计的人被夺走生命。李振翩所在的安顺市也暴发了霍乱,他不顾危险,率助手们全力灭菌防病,封闭导致受疫的水井,将漂白粉溶液倒入水井中消毒,并对井内的霍乱菌进行反复检测,直至细菌完全消失,成功制止了辖区内霍乱的流行,使有五万人居住的安顺地区,因霍乱致死的人数被控制在11人。而另一个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村庄,900人中就因霍乱死亡了90人。李振翩惠民之功卓著,被升为中将

1951年,李振翩担任小儿麻痹症病毒研究和立克次氏(Rickettsis)体属微生物部门的领导工作,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的第一型毒株的培养法,即LS-C法。两年后,李振翩和同事谢弗特研制成有效控制小儿麻痹症的LSC病毒丸,后来制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在癌症研究方面亦取得重大成果,李振翩从而成为世界知名医学家。

人物作品

医学专著

李振翩主要有《中国的抗癌药剂》《中国的中草药》《李氏——里弗斯病毒疫苗培养法》等医学专著。

学术论文

《自家血球凝集》

《李—里弗斯病毒培养法》

期刊报纸

《学生校园报》《新湖南》《湘江评论

荣誉奖项

社会关系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这位世界知名的优秀科学家、全美华人的杰出代表、炎黄子孙的优秀儿子,中美两国建立了李振翩基金会,并在北京、长沙市广州市成都市昆明市先后设立了分会,湖南长沙建立了“李振翩纪念馆”。

1984年11月16日,李振翩因癌症去世后,他女儿李家瑞女士继承其父的遗愿,成立李振翩基金会,为中国医学生提供留学美国的奖学金、向中国捐赠图书、交换信息,为双方科研人员提供在对方国家从事训练和科研活动的机会,向中国捐赠图书,雅礼大学医学图书馆曾获李振翩基金会捐赠图书万余册。1985年10月20日,政协湖南省和湖南医学院举行李振翩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会,追述这位为人类战“疫”,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功臣。湖南娄底命名有振翩学校,建有李振翩生平业绩展览馆,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布了李振翩专题纪录片。1987年,家乡人民怀念他将其启蒙母校娄星区万宝镇江溪村的本源学校命名为“振翩学校”,并设立了“李振翩奖学基金”。

2018年10月16日,是李振翩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上午,由娄底市侨联、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和娄星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区旅游外事侨事局等单位主办的纪念李振翩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娄星区振翩学校拉开帷幕。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民生出席纪念活动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席伏应宣布活动启动。

人物评价

李振翩不愧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全美华人的杰出代表,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前驻美大使章文晋评)

相关事件

新民学会

1920年夏,“驱张运动”以后,毛泽东回到长沙市发起组织“新民学会”。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有政治抱负的热血青年。他们秘密集会,共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并且订立了一个秘密的神圣盟约——为了中国的利益,甘于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经毛泽东介绍,李振翩成为40名新民学会成员的一员,他积极参加该组织开展的活动。

接生毛岸英

1922年10月24日,毛泽东头戴草帽,身穿短衫,脚着草鞋,化装成人力车夫,急冲冲来到湘雅医学院找李振翩。原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快要临产了,来找李振翩去接生。李振翩带上接生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叫了一名助手随毛泽东赶到清水塘住处,顺利地为杨开慧接生了第一个孩子毛岸英。这事,毛泽东始终牢记在心。

制止瘟疫

1941年至1942年间,横遭战祸的中国,又流行一场空前规模的瘟疫,千万人被夺去生命。李振翩在贵州省住地通过细菌培养和井水化验,准确判断为“霍乱”病毒,立即报请当地政府,要求采取紧急有效措施,可是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此十分紧迫的情况下,李振翩自己动手,立即封闭了水井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制止了当地霍乱的蔓延。在李振翩控制的地区共有5万多人口,只死亡了11人。

瞻仰遗容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李振翩于1978年第二次回国访问时,瞻仰了毛泽东的遗容,并沉痛地写道:“仰望巨星今不见,长使世人泪满襟。愿化悲痛为力量,加紧服务为人民。”充分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和人民领袖的深厚感情。

参考资料

李振翩.娄底新闻网.2024-03-13

李振翩安顺灭霍乱、战胜小儿麻痹症--百年湘雅救灾抗疫史话故事连载No.3.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3

振振谋救国 翩翩入医林——纪念李振翩诞辰12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公众号.2024-03-13

人物传记.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政府.2024-03-13

关于更好地发挥振翩学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建议.娄底市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2024-03-13

【中南人事】李振翩关于驱张运动的回忆.中南大学新闻网门户网站.2022-01-10

“美国最长寿前总统”老布什逝世!就职后最快访华、酷爱北京烤鸭.百家号.2024-03-13

李振翩(3).娄底新闻网.2024-03-13

人物简介——李振翩.娄底市归国华侨侨眷联合会.2024-03-13

毛泽东与老朋友李振翩的交往及其轶事.娄底市纪委监委.2024-03-13

留学生熊鹰担任娄底侨联与海外名人联络天使.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24-03-13

汤汉志.岳阳市情网.2024-03-13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10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娄底市人民政府.2024-03-13

老布什破惯例 携小布什圣诞夜中国使馆做客去.北京青年报.2024-03-13

毛泽东同志(1893-1976)生平简介.共产党员网.2024-03-13

娄底举行纪念李振翩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百家号.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