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是一座集中国传统茶艺表演、欣赏,中国古代陶瓷标本研习、触摸为一体的,参观与休闲相结合的民间性质的特色博物馆。博物馆中设有展区、触摸区、茶区、研习区、阅览区。现馆藏中国古代陶瓷标本约5万件,日常展出约1200件。在特别设置的触摸区里,可以为广大中外参观者提供一个“触摸历史”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到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珍贵的古陶瓷标本。用实践活动体现着该馆“拼对文明碎片,链接文化基因”的馆旨。

概述

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街道北里东区1号,是一座集中国传统茶艺表演、欣赏,中国古代陶瓷标本研习、触摸为一体的,即参观与休闲相结合的民间性质的特色博物馆。本博物馆占地总面积428平方米,其中设有展区、触摸区、网络区、茶区、研习区、阅览区。该馆现馆藏中国古代陶瓷标本约5万件,现日常展出约1200件,可随时根据主题,变换展出的内容。该馆2001年对外开放,展出面积600余平方米,收藏历代名窑瓷片30类约5万件,其中以唐、宋以来各大名窑、民窑的古瓷片标本为主。珍贵展品有金朝观音佛像、明代供石、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的龙案等。博物馆曾举办《汝窑专题展》、《文玩清供展》、《圆明园出土文物标本展》等展览。

在触摸区里,可以为中外广大参观者提供一个“触摸历史”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到唐、宋、元、明、清以来各朝各代的珍贵的古陶瓷标本。用实践活动体现着该馆“拼对文明碎片,链接文化基因”的馆旨。在网络区,以“睦明唐”为主页的收藏网,又可以向人们提供更为广阔的收藏空间。在该网的“数据库”中,珍藏着数万余张从国外各大博物馆收集到的、长年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照片,即“海外遗珍”。这是该网站独具特色且实力雄厚的表现,更有广阔的运作空间。在茶区(饮茶区),受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员们,在现场古筝演奏的配合下,向人们表演精美的中国茶艺。届时古筝伴随着茶香,灯光衬托着古瓷,人们仿佛徜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无比休闲的气氛中体验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历史沿革

“睦明唐”本是北京东花市街道附近的一处茶艺社,由于这里藏品的丰富,布局的合理,被专家慧眼相识,于是,逐渐变成了古瓷爱好者的“天堂”。“睦明唐”的三位主人姜宇、白明、陈浩瑞虽然经历各殊,职业迥异,但是对古瓷片的共同爱好使他们乐此不疲并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走窑址、访工地、逛市场,呕心沥血收集到30类约5万余件古瓷片,这些瓷片虽称不上件件精品,但布置在350多米的展廊里,已显现出恢宏的气势。元清花的清晰厚重,明成化斗彩的精致优雅以及如冰似玉的越州青瓷,类雪赛银的邢窑白瓷,色彩缤纷的钧瓷,全部有类可寻。尽管这些展品只是一块块古瓷残片,但专家认定它们“残而不失其美,残而不失其珍,残而不失其值,残而不失为师”。参观者可以轻轻抚摸它们,好像在触摸一段历史,每一件瓷片上的色彩、画风、釉质似乎都在诉说一段往事。

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有着执著的信念,这就是“拼对文明碎片,追寻文化基因”。这里的每一块瓷片标本都凝固着千百年来中国古文化的印迹,甚至还存留着历史老人的体热余温。只要你善于发掘,很小很小的一块古瓷片,却有很大很大的历史空间。

展品陈列

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是一个以展示中国古代瓷器标本为主要内容,普及相关文物知识的民办博物馆。展陈面积400余平方米,馆藏30类以上历代名窑瓷片约5万件。其中以唐宋以来各大名窑、民窑的古瓷片标本为主,主要名窑的标本几乎涉及,以五大名窑为主的宋瓷标本占重要地位,明成化、正德及清康熙、雍正时的古瓷标本特别是宋汝窑瓷标本极为丰富。最为耀眼的数明代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cm,口径15cm,足径17.2cm  瓶洗口,长颈,垂腹,圈足。颈两侧贴饰狮耳。通体以褐色或赤褐色勾勒轮廓,用釉下青花及红、黄、绿、茄紫、孔雀石绿诸彩装饰,全器共绘八层纹饰。瓶腹镂雕9只凤凰飞翔于祥云之间,构成了器物的主题纹样。瓶口镂空如意云头纹,颈部环绘五彩蕉叶纹,并镂雕若干飞舞的凤蝶总科。颈部两侧堆雕的狮耳上有青花篆书“寿”字。颈下饰朵花和八宝纹。无款识。整个器物自口至底,层层花纹密布,无纤毫隙地,可称艳丽之至。这时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时彩瓷之疏朗、优雅、宁静,变为浓艳热烈的风格,纹饰繁密杂乱,布满器身。华丽俗艳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为万历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这件镂空云凤纹瓶不仅成功地运用了五彩装饰,而且以熟练的镂雕技艺,给人以巧夺天工之感。如此繁密的镂空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反映出当时瓷匠们高超的技能,是万历时期官窑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

游者印象

茶和古瓷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北京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两者得以殊途同归,品一盏香茗,赏一款古瓷,听一曲琵琶古乐,仿佛时光倒流,在历史的闪回中,与古代文明不期相遇,进而相知相许,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

青幽幽的光,碎碎的冰纹,莲花纹底,线条柔美极了,纯净,温润,却又不失神秘,静静地看,心里渐渐恍惚起来,忽而又柔软起来,仿佛被远古而来的一束时光给牵住了,真怕自己一瞬间呼吸不得,回到那“月明桥上看神仙”的唐代扬州,杜牧自称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若从这瓷片所处的时代算到今的话,却已是“千年一觉扬州梦”了。“千峰翠色”,说的是越窑青瓷,质地明彻如水,莹润如玉。《茶经》云:“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而益茶。”越州瓷青,青则益茶,为陆羽极力推崇。

“雨过天青”,说的是柴窑,据说是周柴世宗所烧,柴窑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且略带细纹。世宗亲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若是柴窑青瓷,即使一小片瓷片也是极品,十分珍贵。

秘色青瓷更以“秘色”二字,笼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或说秘色即“稀见之色”,也有说是“香草色”或是“碧色”,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展出过一件秘色瓷瓶,其实就是釉色青绿,青中略带灰黄的青瓷器,那种青色细看之下确有远古与神秘的一面,不管怎么说,“秘色青瓷”让人想到人迹罕至的青青远山,世所不知,偶从小径过,入洞,这便误入了秘色世界:分明远古的桃源一般,在那里,人不知魏晋唐宋,在那里,一直就是青山绿水,竹林茅舍,无不朗然入目。千峰翠色映着清澈的水面,总是青朗朗的,空气干净得很,湿润得很。“天人合一”所说的也就是这样的境界吧。

“瓷器是玉的精神的承续和扩大,使中国人的日常现实生活充满着玉的美。”这是宗白华说的。宗白华是个对中国文化深爱的美学家,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道尽了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瓷的美,尤其是青瓷的美,如玉的美,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美所在。

轻抚青瓷片时,是可以体会到玉一般的手感的,“金声玉色,久而弥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人合一”、“温柔敦厚”、“重气节、重操守”等观念都可以在玉的精神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东西——而青瓷的境界,正如玉的境界,如文人画的境界,那样的境界,是中国文化最美的境界。青瓷碎片三三两两的,静静地案头呆着,残瓷自有一种残缺的美,“残而不失为师、残而不失其美、残而不失其珍、残而不失其值。”对于平常百姓来说,想拥有一份真正的唐代完整的青瓷器,根本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但这些残瓷的碎片却让人触摸到一个久远的历史—仿佛有一股氤的雾气,在那些雾气里,隐隐约约的,李白的手会不会触摸过这片薄薄的瓷片呢?还有以孤篇《春江花月夜》压倒全唐的扬州市诗人张若虚?或者那个与扬州抵死缠绵的杜牧,总觉得他会举个青瓷杯,喝着酒,忧伤地听远处的箫声在月夜的空气里流淌……所有的这些,谁也无法说清。

馆长风采

白明,回族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本职工作是北京出版集团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副编审。他不同于一般的私人博物馆的馆长—人家大都专心于博物馆的事务,或者本身的职业与博物馆工作息息相关—白明却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精力来关注他心爱的博物馆,这是白馆长自己的总结。

社区亮点

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今天,在机械取代手工、批量取代单件、模式取代个性的洪流中,陶瓷、石雕等传统手工艺都已成为大潮中的一叶扁舟,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手工制作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优雅的古代艺术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馆内的馆藏又把我们与古代文明联系在了一起。在国石艺术馆,把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石雕技艺立馆展示,以弘扬国石、创造意境为宗旨,为睦明唐古瓷标本博物馆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古瓷标本的残缺与现代石雕的完美相映成趣。

游览指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北里东区1号北京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一层

邮政编码:100062

电话:67187266

乘车路线:

39、43、44路东便门站下;

12环、525、610路白桥大街站下;

23、57路广渠门内站下

自驾车线:广渠门桥西第一个红绿灯向北,白桥大街。

开放时间

11:00-18:00无休息日(节假日另行通知)免费开放。

参考资料

旅游北京.www.hottoo.com.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