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月琴

林月琴

林月琴(1914年1月18日—2003年11月22日),原名林英琴,出生于金寨县,罗荣桓夫人、中国工农红军女干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干部部原顾问。

林月琴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一户小商人家。父亲林维尹,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开杂货店为掩护,秘密做党的交通工作。林月琴在小学读书时,受父亲和校长詹谷堂的影响,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1929年,林月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任儿童团指导员、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儿童局局长。不久后其父被错划为“地主”和“改组派”,她也因此被免去职务,送去“劳改队”。1930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开始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连夜出发,向川陕边区转移,“劳改队”被解散,人员将全部遣送回家。她带着同样没地方去的穷苦姐妹,坚决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帮助红军做饭洗衣照顾伤员等。1931年,林月琴正式成为了一名红军,并开始担任红四方面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的宣传员。同年12月,林月琴任红四方面军后勤供给部妇女工厂厂长,后改任妇女工兵营营长。1938年5月,林月琴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处秘书、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党员训练班班主任。1948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成立,林月琴任首任校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林月琴随罗荣桓来到北京。1952年,学校正式成立,命名为十一学校,林月琴任首任校长。之后,林月琴曾任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总政干部部顾问(副兵团职待遇),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林月琴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林月琴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林月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1月22日,林月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林月琴1914年出生于金寨县一户小商人家。林月琴在小学读书时,受父亲和校长詹谷堂(中共早期党员)的影响,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思想进步、向往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为穷人打天下的革命者。

工作经历

1929年5月,中共商城县委发动了商南起义,林月琴剪了长辫子,理成了新式的短发头,从南溪跑到几十里以外的斑竹园,参加了妇女运动讲习班,系统学习宣传工作,学习党的思想纲领。之后林月琴被推举为县苏维埃儿童团指导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了兵工厂,林月琴又带领着三十几个妇女参加了兵工厂,成立了女工班,负责包炸药、搓捻军等。因表现出色于1929年10月,她又被委任为鄂豫皖边区特委儿童局局长。期间她负责组织儿童团员站岗放哨,维护治安。之后林月琴的父亲被错划为“地主”和“改组派”,她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免去儿童局局长职务,被送去“劳改队”。1930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开始对红军发动反革命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连夜出发,向川陕边区转移,“劳改队”被解散,人员将全部遣送回家。而当时的林月琴已经无处可去了,她认为只有跟着中国工农红军才能有出路。于是她带着一些同样没地方去的穷苦姐妹,决定坚决跟着红军走。行军路上,几乎每天都受到部队的劝阻和轰撵,但她们始终不肯离去,就跟在红军队伍后面。她们跟着部队走新野县、过郑县,沿着鄂豫边的崇山峻岭,向着陕南方向行进。途中,红军休息,她们也就地休息;部队宿营,她们就主动帮助挑水、拾柴、烧火、做饭、洗衣,或帮着做点针线活儿,照顾伤员等。一直到豫陕边上,部队负责人朱光、廖承志等人被她们参加红军的决心和顽强的意志所感动,不忍心再阻止她们跟进,于是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林月琴等人被批准参加了红军。

1931年,林月琴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工农红军,并开始担任红四方面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的宣传员。每天她和队员一起贴标语,做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红军,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同年12月,林月琴任红四方面军后勤供给部妇女工厂厂长,后改任妇女工兵营营长。林月琴带领妇女工兵营的成员负责运输部队用的粮食、布匹、弹药等物资,保障部队的军需供应。除此之外,林月琴还带领大家利用缴获而来的缝纫机,学剪裁,带领妇女们制作衣帽、鞋袜和被装,解决了数万将士们的穿衣问题,为部队提供了后勤保障。1935年1月,林月琴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参加长征。期间她率领妇女工兵营担负起筹备粮草,运送弹药等人力运输保障任务。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林月琴曾担任过粮食局妇女运输连连长。后来因为有文化,林月琴又被傅连暲医生挑选到中央卫生所护理班任班长,一边学习医疗技术,一边帮助护理伤员。

1936年,林月琴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地区。同年10月,经何长工介绍,林月琴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两个月后,她被调到中共中央妇女部工作。1937年1月,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转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37年5月16日,林月琴与时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结婚。1938年5月,林月琴担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机要处秘书、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任中共晋西南区委党员训练班班主任。1939年3月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直属队分总支书记。1941年4月至1942年底,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干事、副科长,分管师直属队的干部工作。1943年1月,任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部机要科政治协理员。1944年,罗荣桓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但罗荣桓坚持要到前线指挥战斗,于是林月琴上战场照顾罗荣桓。1946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下,林月琴跟随罗荣桓去往莫斯科手术。

1947年回国后,林月琴认为丈夫的病好了很多,便向组织提出分配工作。根据她的资历、经历等,组织上准备安排她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组织部担任副部长。之后罗荣桓考虑到前线作战人员的子女无学可上、无人照顾,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林月琴放弃了野战军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开始创办学校。1948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成立,林月琴任首任校长。1949年,学校随军迁至天津市,改名为“第四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同年,新中国成立后,林月琴随罗荣桓来到北京。正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许多家庭面临夫妻双赴前线、孩子无人照料的困境。同时,随着新中国与多国建交,大量干部被外派,其子女也留在北京。为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军委决定在北京创办一所子弟学校。尽管组织希望林月琴回到干部部工作,但她基于个人资历、能力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主动承担了创办学校的重任。面对国家经济困难,林月琴四处募捐,亲自与相关部门沟通以获取必要的资金和资源。在北京西郊的荒原上,她负责批地、建房子、购买家具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鉴于当时教学人才的匮乏,林月琴从师范学校毕业生、部队及转业干部中招募了一批文化人,并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以满足教学需求。1952年,学校正式成立,命名为十一学校,林月琴任首任校长。

1961年2月,林月琴任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兼罗荣桓同志办公室主任。“文化大革命”中,林月琴对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受到林彪、叶群的打击迫害。1966年12月,叶群将林月琴打成“寡妇集团”的头子,并唆使一些人开会批斗,随后软禁在西山,家里受到非法搜查,子女亲属也受到株连。1969年10月,林彪背着毛主席以紧急战备的名义,将林月琴遣送到广东省从化区

1955年9月,林月琴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林月琴被授予大校军衔。1978年5月,林月琴任总政治部干部部顾问,为冤假错案的受害者反映情况,转递信件,许多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都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得以解决。林月琴还曾担任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第四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1988年7月,林月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11月22日,林月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林月琴的父亲林维尹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开杂货店为掩护,秘密做党的交通工作。林家的西厢房,不仅是中共地下工作者秘密聚会的据点,同时也是书写和油印革命宣传品的场所。弟弟林英仲虽是个哑巴,但却写得一手工整的好字。私下里,父亲把一些书写标语或刻蜡版、油印传单的秘要之事,总是交给她的弟弟去做。因为弟弟不会说话,万一被敌人发现捉去,也不会暴露党的秘密。

情感

林月琴曾与时任后勤供给部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总兵站部部长的吴先恩相识并恋爱结婚。1937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覆灭,谣传吴先恩已经战死的情况下,林月琴与时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相识并结婚。

林月琴先后生过四个孩子,因为环境艰苦,孩子出生后即寄养在老乡家里,当时生活条件太差,大儿罗北屯、二女罗林都还不足两岁便夭折了。1939年,林月琴又产下一子,名为罗东进。之后,林月琴又产下一女,名为罗宁。

人物评价

林月琴从金寨县延安市,虽然只有四年时间,特别是在奉命长征最艰苦的18个月、560个日日夜夜,他们三过渺无人烟、纵横数百里的大草地,两过往返终年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党岭山,林月琴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承受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数以万计的部队优秀骨干在征途中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作为红军女战士爬雪山红军过草地、做后勤打敌人,艰难困苦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六安新闻网

林月琴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坚定不移,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她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对子女和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她在患病期间仍然关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心着我国教育、妇女、儿童、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她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林月琴同志是一位革命军队中的杰出女性,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孜孜追求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参考资料

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的长征故事(三).六安地区综合类信息发布平台.2024-08-20

林月琴.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2024-08-28

红船专访丨林月琴之女罗北捷:母亲为教育奋斗一生,是新中国首位女大校.网易.2024-08-20

红色故事汇|长征中的林月琴.澎湃新闻.2024-08-20

军中第一女大校---林月琴的爱情故事.六安网事.2024-08-20

罗荣桓元帅的家风.多媒体数字报.2024-08-28

【弘扬勤廉家风 建设勤廉家庭】罗荣桓元帅的家风.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