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利应侯庙

利应侯庙

位于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庙宇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庙殿仅存大殿,建于0.85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三椽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前檐插廊。外檐斗拱五铺作双抄,单拱计心造。前檐当心间置板门,次间为槛墙、直窗。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山西省

利应侯庙 VI-441

简介

利应侯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殿内佛坛上尚存元代塑像九尊,两山墙及后檐墙残存清代佛教内容壁画63平方米。

记载

利应侯庙位于平遥县县城东北15 公里的襄垣乡郝洞村北,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金泰和六年(1206 年),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修。坐北向南,一进院,由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厢房、东西配殿、正殿等组成。庙之正位原有殿堂3 座,面宽各三间,故民间俗称“九间庙”。现存三间正殿,建筑结构简洁,风格古朴。殿内还保存有同时期的9 尊彩塑,是研究金、元时期营造技术和彩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金泰和六年 (1206年)建成,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修葺。廟坐北朝南,佔地2325.96平方米,現僅存正殿,其餘建筑己。

建筑

正殿為元代建築,建在高1米余的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鬥五鋪作單抄單昂。殿內有彩塑11尊,均為元代作品。東、西、南三壁有清代壁畫。

古代民间,凡是被神化了的和受人们敬仰的一些历史人物,大家习惯地称他为“爷”。比如称鲁班为“鲁班爷”,称孔子为“夫子爷”,称关羽为“关老爷”等等。

郝洞村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叫利应侯庙,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狐突的神庙。狐突姓狐名突,今交城县人。是时,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狐偃随从晋晋文公流亡在秦,狐突受晋惠公所逼而死于非命,诚为忠贞报国之楷模。到了宋代,宋徽宗皇帝封狐突为“惠忠利应侯”,之后金、元、明时期,在狐突的家乡交城及邻近的清徐县、太谷、祁县文水县等地的百姓立庙奉祀者甚多。平遥郝洞村的利应侯庙创建较早,时在金泰和六年(1206),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的百姓虽然知道庙中的享祭者姓狐,但多数人不清楚“利应侯”一说的由来,因此,大家朴朴素素地称他为“狐爷”。久而久之,利应侯庙也就被称为“狐爷庙”了。

按理说,把利应侯庙称作“狐爷庙”并不为错,谁曾想受神话故事的影响,民间有不少人以为狐属真的能成精,而且可以成仙,身为“狐仙”了,也许就有人膜拜,于是,以讹传讹,把“狐爷庙”和“狐仙庙”混为一谈。其实,“狐爷庙”、“狐神庙”都是利应侯庙的俗称,但要称“狐仙庙”就错了,它与神话故事中的“狐仙”毫不相干。

参考资料

【国家级文保单位】利应侯庙.平遥县人民政府.20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