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
《骄傲》是一部2014年的英国历史喜剧剧情,由斯蒂芬·贝瑞斯福德编剧,马修·沃楚斯执导。影片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群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活动人士在1984年英国矿工罢工期间筹集资金,帮助受影响的家庭,这也是“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支持矿工”运动的开端。影片于2014年5月23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于2014年9月12日在英国上映。
剧情简介
故事背景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执政的1984年夏,英国煤炭工人发起了反对裁员和市场化的大罢工运动。在同年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恋决定筹款支持罢工工人,然而尴尬随之而来了:工会竟然羞于接受他们的资助。这些同性恋决定绕过工会,直接走进煤炭工人的家中。他们租了辆小公共汽车,驱车前往威尔士的煤矿村庄。在将筹款发放到工人手里的过程中,两个存在天壤之别的群体发生了意外而温暖的接触。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幕后花絮
• 影片片尾曲《给一个朋友》(《For A Friend》)是专门写给Mark Ashton的献歌。创作和演唱的乐队叫做The Communards,其成员是现实生活中马克的朋友。
• 电影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都不是威尔士人,影片中除了白人之外没有出现其他种族的角色。
• 影片在北美上映被评为“R级”,实际上影片并没有任何过分涉及性或暴力的内容,它在欧洲各国的评级也基本上在15岁以下。
• 虽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影片在故事情节上做了许多自由发挥,与实际有很大出入。
• 电影上映后,主创还打算将它改编成一部舞台音乐剧。
音乐原声
制作公司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影片发行
发行时间
发行公司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马修·沃楚斯执导的影片《骄傲》充满活力,带领我们重返了20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记述了工人阶级和同志之间生发的革命友情。影片花了不少力气来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团体相互接受的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这段相互培养信任和阶级友情的过程在电影中显得妙趣横生。社会有其残酷的一面,《骄傲》却对残酷背后的人情味更加执着。电影的叙述视角相当平衡,同志群体由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具有持久的恒心,对试图接纳他们的一切善举都抱有感激。矿工团体则相对复杂,女性普遍比男性更为包容和开放,身处封闭小镇对同志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以空前的热情和这群远道而来的支持者成为坚定的盟友。和大部分同性恋影片不同,《骄傲》并不沉溺于感官世界,镜头下的同志也并不是一群奇装异服伪娘或假小子,在电影中他们嬉笑怒骂,看上去就像一群正在经历叛逆期的大学生,带有某种心比天高的可爱。《骄傲》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回顾,80年代同志运动活动空间和轰动一时的“Pits and Perverts(矿井与堕落者)”筹款演唱会都在电影中一一展现。当一车又一车的威尔士工人代表相继赶来,争相在“骄傲游行”队伍最前端组成庞大的方阵,我们的情绪也再一次被革命友情的烈火点燃。总有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声音会将僵硬的空气打破,也总有一种理解值得我们用“万岁”来致敬。(东方网评)
《骄傲》有别于其他强调性爱场面的同志电影,反而着墨于人情互助及同志价值。全片既真实地刻画出当年女王陛下政府镇压矿工的抗争事件,也精采地呈现出英国同志运动史上的重要创举。同志团体和矿工团体从一开始的不和、到互相了解,直至最后彼此包容互助的过程,该片也都细腻着墨。影片温馨感人、并跨越了性向歧视 ,片中,同志不再是脆弱的受害者,而是强大的英雄和捍卫者,编剧和导演打破了常规、突破了刻板印象,将一部小众题材影片带入了主流影院。虽然该片并无中心人物,以群戏为导向,但每个角色都生动形象且令人难忘。总而言之,《骄傲》既拥抱了欢乐与悲伤,也摒弃了既有的偏见。(Yse娱乐、《Way Too Indi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