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明,男,1966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博士研究生,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辽宁省重点学科专门史中国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大连大学学报》和《饮食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论文和专著获得大连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进步奖等14项。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专职研究员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大连大学学报》《饮食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

●辽宁省新增专业学士授予评审专家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设计产业协会专家组顾问

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会理事

●大连市委宣传部“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研究指定专家

大连市文联专家库专家

●《饮食人类学视域下的辽代饮食文化研究》作者

研究方向

为艺术人类学、饮食人类学、艺术考古学、民族文化学等。

主要成就

发表论文

共发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方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港台期刊上发表11篇,被CSSCI检索16篇,《光明日报》发表1篇,被人大报刊资料转载1篇,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转载1篇。具体如下:

1、《内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细石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

2、《呼市东郊大窑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

3、《呼和浩特市九龙湾征集的文物》《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2期合刊。

4、《中国北方民族的汉代铜器文化》《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

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格尔图汉墓》《文物》1997年第4期。(CSSCI)

6、《浅谈大窑文化》《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试论突厥族源与铁勒的关系》《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8、《俄罗斯哈卡斯省府阿巴干发现的汉式宫殿主人再考》《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9、《考古学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辽代金银器概述》《继往开来——内蒙古博物馆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乌审旗翁滚梁北朝墓葬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2、《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1997年第2期。

13、《内蒙古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3月25日第4版。

14、《辽代覆面具》《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9期第4版。

15、《赤峰地区发现的金代白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4月22日第4版。

16、《辽代鸡冠壶》《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7月29日第4版。

17、《内蒙古地区的西夏褐釉剔花瓷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8月19日第4版。

18、《北方草原地区东胡的青铜礼器》《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第15期第4版。

19、《辽代的箸文化》《内蒙古周末报》1997年10月28日第4版。

20、《内蒙古有多少文物古迹》《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1月16日第4版。

21、东胡民族的饮食器具,内蒙古自治区周末报,1998年1月9日第4版。

22、《北方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内蒙古周末报》1998年5月8日第2版。

23、《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箸文化》《中国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24、《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发现大泉五十陶范》《中国钱币》1998年第2期。

25、《论北方草原地区的汉代金银器》《远望集——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十周年华诞》,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26、《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金代墓葬》《考古》1999年第4期。(CSSCI)

27、《内蒙古地区蒙元时期的金银器》《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

28、《元上都与元大都城址平面布局》《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

29、《论辽代早中期金银器的唐风格》《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哲学版)1999年第5期。(CSSCI)

30、《论辽、西夏的货币经济以及与宋的关系》《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9年第2期。

31、《金步摇冠饰》《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7日第3版。

32、《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几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年第1期。

33、《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演变及工艺》《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34、《试析辽代社会经济发展在文献、实物中的体现》《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CSSCI)

35、《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

36、《呼和浩特市北郊蟠龙塔地宫遗址》《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2000年。

37、《论辽代金银器》《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2期。(CSSCI)

38、《从群虎图岩画看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虎纹装饰》《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2期。

39、《内蒙古乌审旗翁滚梁墓葬年代新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

40、《辽代金银饮食器的文化内涵》《饮食文化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2001年第1期。

41、《威风万里压南邦——契丹族的历史足迹》《历史月刊》(台湾省)2001年第8期。

42、《内蒙古凉城县小坝子滩的金银器窖藏》《文物》2002年第8期。(CSSCI)

43、《论蒙古族饮食结构与进食方式的演变》《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1期。

44、《辽代冠带析论》《包头博物馆馆刊》2002年第1期。

45、《鲜卑金银器及相关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1期。

46、《汉文古籍与北方民族研究》《民族古籍》2002年第2期。

47、《内蒙古发现的隋唐金银器研究》《考古与文物》2002年增刊。

48、《论内蒙古地区古代生态环境与饮食文化的互动》《饮食文化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年第2期。

49、《辽代契丹民族的人口及特点》《思想战线》2003年第4期。(CSSCI)

50、《匈奴动物纹饰的特征及相关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CSSCI)

51、《北方草原的佛教艺术》《中华文化画报》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

52、《契丹民族的饮食文化在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1期。

53、《论白道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1期。

54、《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中华文化画报》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55、《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卫生保健与饮食理论》《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56、《酒饮文化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前瞻》《中国酒都》,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57、《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与艺术创作》《饮食文化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2004年第3期。

58、《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人生礼俗中的反映》《饮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4期。

59、《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原始经济初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2期。

60、《匈奴动物造型艺术与图腾文化》《大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61、《从艺术形式中所见之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2、《中国北方草原的金银器艺术》《典藏·古美术》(台湾省)2005年第8期。

63、《论草原生态环境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关系》《论草原文化》(第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

64、《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3期。

65、《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在宗教礼仪中的作用》《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5年第4期。

66、《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定位》《论草原文化》(第二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

67、《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8、《辽代金银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69、《契丹的茶与茶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美国)2006年第2期。

70、《岁时节庆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CSSCI,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3期篇目辑览转载)

71、《匈奴金银器造型艺术的文化象征》《民族艺术》2006年第2期。(CSSCI)

72、《辽代金银器在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中的反映》《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73、《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产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背景》,中山大学“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74、《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

75、《草原丝绸之路与草原文化》《论草原文化》(第三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

76、《箸与蒙古族进食方式的演变》2006年10月第四届中国箸文化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77、《在文明城市中构建大学的和谐环境》《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第9期。

78、《契丹的饮食文化在墓葬壁画中的反映》《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79、《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金银器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80、《论金银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将载在《论草原文化》(第四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

81、《中国民族工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界定与保护》,2007年10月中国民族文物界定、定级、分类研讨会交流论文。《中国民族文博》第二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82、《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和思考》《大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83、《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研究》《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CSSCI)

84、《北方草原西周至春秋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CSSCI)

85、《草原丝绸之路开通前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1期。

86、《北方游牧民族的虎纹装饰与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87、《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88、《论北方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与饮食风味》《饮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

89、《中国北方草原的青铜器艺术与文化交流》《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11月。

90、《从物质形态论草原文化的多样性》《论草原文化》(第五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91、《辽代金银器造型艺术的唐文化因素》《论草原文化》(第六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92、《现代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学刊》2009年第1期。

93、《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界定与理论体系——以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为例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94、《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饮食文化研究》(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

95、《辽代冠带的类型和相关问题》《宋史研究论丛》第十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CSSCI)

96、《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的调查与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97、《从出土器物造型谈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多样性》《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09年第4期。

98、《造型艺术的理论探讨——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例》《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99、《论造型艺术的研究方法》《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空间)2010年第2期。

100、《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风格与思想表述》《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3期。(CSSCI)

101、《饮食人类学与草原饮食文化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

102、《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第4期。

103、《生态人文时尚包容向上——从人类学角度分析大连城市精神与文化的定位》《大连日报》2010年8月9日第7版。

104、《民族民间手工技艺的延续与保护——以大连地区为个案研究》《技艺传承与当代社会发展——艺术人类学视角》,学苑出版社,2010年11月。

105、《北方游牧民族的刺绣造型艺术与多样文化》《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06、《中国北方草原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杭州亚洲食学论坛学术论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107、《论中国北方草原饮食文化的生态观》《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2期。(CSSCI)

著作

1、《草原文化》,合著,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2、《鞍马文化——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合著,香港特别行政区,1996年。

3、《世界博物馆巡礼——内蒙古博物馆》,合著,台湾大地地理出版公司,1996年。

4、《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合著,内蒙古自治区画报社,1997年。

5、《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专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7月。

6、《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

7、《辽代金银器研究》,专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获得2008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出版专著资助)

8、《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专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9、《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专著,2013年6月

10、《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2项,参加国家、省市级项目8项。

主持项目:

1、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与文化表意》(07BF35),7.2万元,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

2、2009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二、三期工程·草原饮食文化研究》(08@ZHO20),7万元,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

3、2008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辽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教育的关系》(2008040),0.5万元,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

4、2005年主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代金银器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L05CLS013),0.5万元,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

5、2004年主持大连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工艺文化研究》,1万元,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

6、2005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大连城市形象与文化建设的人类学分析》(05DLSK141),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7、2006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外来文化的交融》(06DLSK162),0.04万元,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

8、2008年主持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地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研究》(2008lslktjjx-04),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

9、2008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用》(08DLSK113),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

10、2010年主持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研究》(10DLSK040),自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

11、2011年主持国家文物局全国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10万元,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

12、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9万元,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

参加项目:

1、1998年参加了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史》的编写,担任子项目负责人。

2、1999年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二期工程《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的编写(97AD01)。

3、2007年参加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L07AZS001),1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

4、2009年参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包豪斯模式”与“实践嵌入式”结合对增强设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09YJA770004),5万元,第一主要参加者,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

5、2009年参加辽宁省社科联研究项目《辽宁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

6、2009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对策研究》(09DLSK219),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

7、2010年参加大连市社科院研究项目《大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DLSK044),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

8、2011年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11BZS022),15万元,作为第一主要参加者,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

获得荣誉

社会活动

●参加了“辽宁省地方文化”和大连市“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金州新区的文化理念”、“庄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等研讨,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分别在《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开放先导报》等报刊上刊登。

●参加了大连市图书馆白云书院、开发区图书馆百姓讲坛,为市民作文化方面的讲座。

参考资料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现有会员名单.www.artanthropology.com.2019-07-17

饮食人类学视域下的辽代饮食文化研 (豆瓣).豆瓣.2022-02-11

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 (豆瓣).豆瓣.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