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荆根

黄荆根

黄荆根,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根。具有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辛、微苦,温。

归经

归肺、胃、肝经。

功效

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主治

用于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根皮用量酌减。

药理作用

1、镇咳、平喘作用。

2、抗菌作用。

现代应用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相关论述

1、《草本便方》:“治心头风,牙。”

2、《分类草药性》:“治刀伤,止痛,并治痧症,盗汗。”

相关配伍

1、预防流行性感冒黄荆根、胜红全草、马兰丹全草、一点红全草、蕺菜全草、忍冬各15-30g。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

2、治风湿关节痛、腰痛:黄荆根、八角枫根、狗骨根各30g。水煎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3、治蛲虫病:黄荆根30g。切片,同米酒炒至黄色,用水2碗,煎到1碗,晚饭前煎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采集加工

2月或8月,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形态特征

黄荆又名:五指柑、山黄荆、黄荆条、埔姜。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5cm;掌状复叶,小叶5,稀为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cm,宽1-4cm,两侧小叶渐小。

若为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侧脉9-20对。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于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径约2mm,等于或稍短于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