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
王宪(378-466年),字显则,是中国古代北海剧县(今山东省境内)人。他的家族背景显赫,祖父王猛曾担任苻坚的丞相,而父亲王休则担任过山西省知府。
王宪自幼失去双亲,因此跟随伯父王永生活在邺城遗址。后来,苻丕称帝,再次任命王永为丞相。然而,王永不幸被慕容永杀害,王宪因此逃亡至清河,并藏匿在普通百姓家中。在皇始年间,北魏太祖皇帝巡视至赵郡高邑时,王宪选择归顺北魏。太祖皇帝见到他后,认出他是王猛的孙子,因此对他以厚礼相待,并任命他为本州岛中正,负责选拔官员,同时兼任门下职务。
世祖即位后,王宪被任命为廷尉卿。后来,他出任上谷郡太守,并被加封为中垒将军,赐予高唐子的爵位。王宪以身作则,清廉自律,对下属要求严格,因此在他的治理下,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王宪被任命为外都大官,后来又转为中都大官。他历任二曹(指吏部、户部),在处理案件时,判决公正,深得皇帝满意,因此被晋升为剧县侯,并被加封为龙骧将军。后来,他出任并州刺史,并被加封为安南将军,爵位也晋升为北海公。在他的治理下,太原市境内秩序井然,社会安定。
天安初年,王宪去世,享年八十九岁。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他为镇南将军、青州市刺史,并赐予他“康”的谥号。
人物生平
世祖即位,王宪行廷尉卿。出任上谷郡知府,加授中垒将军,赐给爵位为高唐子。清廉自律作下属的表率,风气盛行。不久任外都大官,后来任中都大官。历任二曹职官,审理和判决案件符合上意,晋爵剧县侯,加授龙骧将军。出任并州刺史,加授安南将军,晋爵北海公,境内大治.及返回京师,朝廷因他是老臣,特别赐给锦绣、布帛、绵彩、珍馐、礼膳。天安初年去世,终年八十九岁。被追赠为镇南将军、青州市刺史,谥号为康。
家庭成员
儿子
王崇,继承爵位。去世过早。儿子仲智继承爵位。历任中书侍郎、安西将军、幽州刺史。有清廉公正的声誉。
王嶷,崇之弟,字道长。年轻时由父亲保举为中书学生,逐渐升任南部大夫。高祖初年,出使巡视青、徐、、豫四州,安抚新近归附的人,观察风俗。回朝,升任南部尚书,在任十四年。当时南方事变很多,文书堆满几案,诉讼的人填塞门户。王嶷生性宽柔,软弱无能不果断,整日坐堂,只是昏睡而已。李欣、邓宗庆等号称能观察入微,勤于处理政事,但是二人最终被杀,其余十多人有的降职有的免官,只有王嶷最终得以保全自己。当时的人因此说:“愚笨糊涂,终能保全.”加授散骑常侍、右将军,赐爵东平堡。不久,升任安东将军,晋爵乐安公。出任持节、镇西将军、秦州刺史。改封华山公,散骑常侍一职照旧。后入朝任内都大官。卒。
王祖念,袭爵。官至东平县知府。例降爵为侯。卒,赠宁朔将军、光州市刺史。
王庆钟,袭爵。给事中。贪污而没有德行,因罪被废除爵位。
王云,祖念之弟,字罗汉,很有气节。自尚书郎入为中书舍人。转司州长史、光禄少卿,改授卫尉少卿。出为冠军将军、尚书、兖州刺史,寻进号征虏将军。在州因接受属下荆山戍主杜虞财货,又取官绢,因参与牟利,御史纠劾,交廷尉。遇赦免。熙平二年卒官。赠平南将军、河南省刺史,谥曰文昭。有九子。
王昕,长子,字元景。武定末年,太子詹事。
王晖,昕之弟,字元旭。很早就有机敏颖悟的名声。历尚书仪曹郎、中书舍人。赠散骑常侍、镇军将军、兖州刺史。
王晞,字徐学谟。
家族世系
参考资料
魏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