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焕 (1919—1949),又名江涵,衢县人。1941年,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读书时任学生会干部,为发动同学反对训导主任杨筠青专制统治被开除。1943年,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外文系就读。1946年下半年,联大迁回平津,分配到北京大学。
人物生平
江文焕1919年12月出生于县黄蒙村,也就是衢江区双桥乡溪滩村黄蒙自然村,1949年4月牺牲,年仅三十一岁。
其时,全国学生“抗美暴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风起云涌。任北京大学《罢课委员会通讯》编辑,以犀利文笔揭露中国国民党倒行逆施,并决心去解放区参加革命,因肺病未能实现。1947年下半年回乡养病,在当地参加斗争,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江山市中党支部书记。1948年10月,受党派遣回衢县,与县中教员林维雁一起,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衢州师范、衢县县中、雨农中学、浙江省龙游中学等校发展党员多名。是月,中共衢州市中心支部成立,任书记,领导衢州各县开展革命斗争,并计划去九华山组建武装游击队。不幸于1949年1月23日在西安门船埠头被衢州绥靖公署特务逮捕,4月中旬夜间惨遭秘密杀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同时蒙难的林维雁等人被追认为烈士,并在府山烈士陵园立碑勒石,号称“衢州六烈士”,由刘海粟书题。
1947年11月,他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月23日,江文焕被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特务逮捕,4月中旬,被活埋于衢州东门郊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文焕与同时蒙难的林维雁等人被追认为烈士,史称“衢州六烈士”
2021年9月,革命烈士江文焕的家书(浙江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人物事迹
生在农村的江文焕,对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无比同情。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现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读书期间,他曾写过《兵役》、《秋收》等进步文章,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1941年秋,江文焕与几名学生会骨干一道,发动并领导了数百名衢州中学学生反对军统特务、衢州中学训导主任杨筠青的斗争,此事引起了中国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惶恐与不安。事后,江文焕等8名学生骨干遭开除,省教育厅还将此事通报全省。
1942年5月,日军打通浙赣线,举兵南下,衢州市危在旦夕。5月6日,在日军攻破衢城的前一天,江文焕与程正迦、王浩生、金庸(金庸)等8名同学以“读书救国”为抱负,离开衢州奔向重庆市。
在重庆期间,江文焕考入了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临时合并而成的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抗战胜利后,江文焕又继续回到北大学习,由于亲历了昆明市“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和李公朴被害等事件,更加深了他对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坚定了他走革命道路的决心。
江文焕还勇挑北大《罢课委员会通讯》编辑的重任,不畏强暴,以犀利的文笔,撰稿揭露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在与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在中国这么一种社会,革命实在是一种需要!和平革命既无可能性,暴力革命自属难免。如果不革命,这个上面是一个人独揽,下面到处是贪官污吏的制度,怎么推翻得了?”
1946年12月30日,北京市爆发抗议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一路上江文焕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高举由他奋笔疾书的“北京大学”条幅,振臂高呼“美国军队从中国滚出去”……至今,人们依然可通过《大公报》上的一张老照片见证江文焕的这一英勇壮举。
江文焕在北大的同学张友仁回忆,大学期间的江文焕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表现出浓厚兴趣。“1946年至1947年,他曾多次到我的宿舍来讨论革命理论,借走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及解放出版社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选集》等革命书籍。”
1947年7月,江文焕和妻子程正迦一起回到衢州市。“他们原本打算去解放区,但因江文焕患上了严重的肺病,无奈只得回乡养病。”衢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方桂仙介绍,此时江山市中教员林维雁的出现,彻底跃进了江文焕和程正迦的革命道路。
经林维雁介绍,江文焕夫妻与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党员骨干高展接上了头,高展对他们说:到解放区去是干革命,留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战场也是干革命,而且在中国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三毛一戴”的老家江山进行地下斗争,更有意义……
是年11月,江文焕、程正迦、林维雁在高展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江文焕夫妻利用江山县中教员的身份,在学校秘密发展了30多名党员,并成立了江山县中党支部。这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在浙江省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在特务横行的江山开展地下斗争,没有当地国民党当局上层关系做掩护,必然是十分危险的。江文焕为此利用各种渠道,先后发展了江山律师公会主席何炯、江山市参议会副议长何汉章等当地政要名流作为统战联盟。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为了配合解放军南下,上级党组织决定让江文焕以赴杭治病为名到衢州市开辟城市的地下党工作。
自1948年10月后,江文焕和林维雁一道,很快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衢州师范和雨农中学等校发展了多名党员,不久后,便成立了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衢州中心支部。
有党史专家认为,衢州中心支部的建立,使我党在浙西重镇衢州这一国民党绥靖公署所在地,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根据当时的部署,该中心支部不仅领导衢县的城市党工作,同时也领导龙游县、江山、遂昌县、开化县、常山县等县党的工作。
作为支部书记的江文焕,以患病之躯,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使衢州市地区革命形势不断向好发展。中心支部设立了两个秘密印刷点,其中一处就设于江文焕家的阁楼上。
小小的油墨印刷机,翻印出大量共产主义著作和党中央文件,并印制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告蒋军官兵书》等传单,这些源源不断的革命“火种”大大鼓舞了城乡广大群众,使中国国民党地方当局大为震惊。
1949年1月23日,当江文焕和林维雁由衢城西安门码头登上渡船时,不幸被守候在此的国民党特务抓捕。当时,他们正准备去九华乡一带联络组建衢县游击大队的事宜。
解放后,原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情报处上校课长陈达交代说,1948年秋,绥靖公署在邮检中查到林维雁的通信较多,且其中有明显的“左派”言论,疑为“共党分子”,遂开始侦查盯梢。
江文焕和林维雁的突然被捕,导致一些党的重要文件来不及销毁转移,不久后,相继有4名衢州中心支部领导成员被捕。
这期间,上级党组织曾积极设法营救这6名党员,甚至通过江山籍大特务毛森的老师去找毛森当面说情,但均未果。
1949年4月,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签署了“秘密处决”江文焕等地下党员的命令,6位共产党员被活埋于衢州城东门郊外。
还是在狱中的时候,江文焕曾托人给妻子带去一张小字条:“不要为我而病倒,要把孩子带好。”寥寥几个字,寄托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家人难以言喻的爱。
江文焕牺牲时,年仅30岁。半个月后,衢州解放。
10多年前,一部风靡半个中国的电视剧——《血洒黎明》将这段往事钩沉显现。“衢州六烈士”的故事开始为更多人所熟知。
参考资料
江文焕.中华英烈网.2024-02-13
革命烈士江文焕的家书(浙江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