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国龙,男,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简介

戈国龙教授,法名观虚,号虚斋,人称虚斋先生、观虚道人,观虚斋教学的创始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丹道与养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老子文化研究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什刹海书院特聘教授等。

个人经历

1986年考入南京大学少年部,学习物理学。

1990年毕业并获理学学士。同年入抚州市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任助教。

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楼宇烈教授研究佛学。

1996年毕业并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大,师从汤一介教授研究道教,并得到陈来教授的指导。

1999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9年8月起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8月出站并留所工作。

自2003年以来,先后主持所重点项目《乐育堂语录与内丹学中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教内丹学研究》、《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现代意义研究》、《道教内丹学的阴阳论研究》等科研课题,在多年理论研究与修身实践的基础上创立观虚斋教学体系。观虚斋教学,又名观虚学,既是观虚斋的系列课程与文化体系,也是一门探索宇宙人生终极真理与实证方法的独立的学科。观虚斋教学继承和发扬了儒释道诸家的智慧传统,融会了时代新知,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灵性教学体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先后为香港道教学院、济南传统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国学班、中科院博士生人文系列讲座、社科院MBA班等多家机构授课,其教授学修并重,佛道融通,既继承传统智慧的精髓又结合现代多元文化,廓清生活迷雾,开启智慧心灯,广受学员欢迎。

2017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

著作简介

已出版《灵性的奥秘:修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存在与逍遥》、《丹道十讲》、《宁静与浩瀚》等专著,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观虚斋随笔系列

1、《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2011年4月。此为《探寻生命的奥秘》(北京市华夏出版社,2006)之重编新版。

2、《道上的风景Ⅱ:没有终点的旅程》,2011年7月

观虚斋讲座系列

1、《丹道十讲》,2010年7月

2、《灵性的奥秘:修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011年6月

观虚斋论著系列

1、《道教内丹学探微》,2001年巴蜀书社初版;2007年华夏出版社《游心于佛道》之下篇;2012年1月中央编译出版社新编再版

2、《道教内丹学溯源》,2004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初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1月新编再版.

3、《佛学管窥》,观虚斋佛学文集,含《游心于佛道》之上篇佛学部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1月。

4、《丹道今诠》(上、下)(增订版),2007年华夏出版社初版,2013年1月中央编译出版社新编、增订再版。

5.2016年10月华夏出版社出版《存在与逍遥》

6.2017年9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宁静与浩瀚

《宗教智慧》系列丛书

《宗教智慧Ⅰ:找回失落的宝藏》和《宗教智慧Ⅱ:让沉睡的佛醒来》

个人成就

本人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内丹学的中心的道教研究和以禅宗为中心的佛教研究,在《道教内丹学探微》(巴蜀书社,2001年8月)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修道现象学”的概念,指出“东方哲学不是一种纯理论的追究而是源自于一种生命体悟,是生命体验的‘修道现象学’!因此要理解它们就不能纯从客观的知识性眼光来看,就必须同情地对它们进行再体验,进入‘修道现象学’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内在意义。”认为对修道现象学的研究可以有“文献考据、义理源流、思想探索、真理展示”等四大层面,不同的研究层面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的侧重,而我们可以通过内在的体验与佛道经典进行古今对话,以创造性的诠释态度对佛道思想作出修道现象学意义的描述与展示。《道教内丹学探微》正是这一研究方法的尝试与成果,此书以独具一格的面目赢得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读者的好评。这是第一部系统探索内丹学哲理的专著,和已有的研究相比,本书不是重在内丹学历史的研究而是以内丹学原理本身的研究为重心;不是重在介绍和整理有关内丹学的知识而是重在从内丹学的内在智慧方面开展创造性的现代诠释。全书以“顺逆”、“性命”、“阴阳”和“有无”四大问题为中心对道教内丹学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研究,在综合研究了大量的内丹学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基于作者内在体验的系统诠释道教内丹学的理论架构,深入探讨了内丹学的理论实质和实践智慧,其中颇多心得与创见,从而使道教内丹学的研究由表面进入到深层,由历史考据进入到义理探索,由文献知识进入到内在智慧,把内丹学的研究推向深入,并对开展中国哲学的创造性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启迪。这篇论文受到了专家评委们较高的评价,其思想理论之系统,逻辑结构之清晰,文字论述之流畅,文献运用之丰富,佛道比较之深入,现代意义之阐发等等,皆为这篇博士论文的特色,是内丹学研究的一个新进展。

主要作品

作者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作博士后研究,又深入研究了道教内丹学的历史源流,写出了又一部内丹学研究的专著《道教内丹学溯源》。博士后研究报告《道教内丹学溯源》是与博士论文《道教内丹学探微》相配套的研究成果,博士论文探内丹学理论之奥,博士后研究报告溯内丹学历史之源,由此形成了本人对内丹学的系统的研究成果。道教内丹学是晚唐以后道教理论和实践方术的核心,内丹学从酝酿形成到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研究内丹学的历史源流有助于我们了解内丹学的历史意义和内丹学的真实面目,对于道教史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学术界对于内丹学的源流颇多歧异之见,大多流于表面,尚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因而对于内丹学的历史源流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历史可供描述,而是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道教内丹学溯源》一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围绕着“内丹与修道”、“内丹与方术” 、“内丹与外丹”和“内丹与佛学”等四个主题,对内丹学的源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在系统阅读道教文献并广泛参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深入研究了内丹学理论与道家修道、内丹学与各种修炼方术、内丹学与外丹烧炼、内丹学与佛学等的历史渊源和内在的理论关联,既进行微观的历史考证,又开展宏观的理论思考,从而解决了有关内丹学的历史源流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对学术界的一些片面的说法进行了考辨,提出了对内丹学源流的一个系统的理解,这样可使我们对于内丹学的历史源流有一清晰的线索与了解。《道教内丹学溯源》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4年6月出版

2005年本人主持的宗教所重点研究课题“《乐育堂语录》与内丹学中派研究”顺利完成并通过结项验收,其成果经再整理修订后将正式出版

研究方向

本人的研究工作,一方面是深入佛藏与道藏之中,对佛教道教的经典进行系统的研读,把握传统智慧的精髓;一方面关注现代的哲学、宗教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进展,寻找创造性诠释的思想资源与表述语言,以期会通古今,融会中外,完成“悟道穷理、自觉觉他”的人生使命。

参考资料

戈国龙.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01-17

《存在与逍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18-01-10

《宁静与浩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18-01-10

2015社科新书淘宝:我们这时代的思想洪流.中华读书报.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