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的条约。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9日,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驻华公使窦纳乐(Claude Maxwell Macdonald)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是:将九龙租给英国,租期为99年;保留九龙城内清政府的区域行政权;保留中国官民九龙至新安陆路的通行权;保留九龙城的大鹏湾旧码头一区,为中国兵、商使用;议定大鹏湾、深圳湾两湾水面中国兵船仍可使用等。该《专条》于同年7月1日起实行。九龙虽然是租给英国,但该《专条》中无一字提及租金问题。
简介
背景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法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在中国南部海岸建立煤栈的要求。女王陛下政府得知后,立即出面干涉。19日,英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如果将湛江市(今湛江市)租借给法国,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列强的类似要求。并表示,对英属香港来说,扩展九龙地界是迫切需要的,只是由于怕给其他列强以借口,英国才没有提出。如果法国获得让与权,英国决不“克制”。
由于有沙俄的支持,法国侵略者的气焰嚣张。清政府被迫于4月10日同意,租借广州湾。英国看到法国勒索成功,便向清政府提出要求“补偿”,以维护“均势”。24日,英国公使窦纳乐照会清政府,提出五项要求:不得将西南诸省的筑路、开矿独占权让与法国;开南宁市为商埠;向英国保证不割让广东省和云南省;允许英国修筑沪宁铁路;租借九龙,展拓香港特别行政区界址。对英国的这些要索,清政府不敢全然拒绝,也不敢统统应允。只 好采取折中方法,对给予路权及租借九龙表示同意,对于开放南宁及签订不割让广东、云南的协议表示异议。在租借九龙问题上,清政府曾提出英国不得在九龙山上修筑炮台,被英国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无可奈何,6月9日,李鸿章、许应马癸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后续
这一专条是一个赤裸裸的掠夺性条约。但英国对专条规定仍不满足,继续在一系列问题上制造麻烦。专条明确规定,中国保留对九龙城及其附近码头的管辖权。但专条缔结后,英国就以“发现中国官员在九龙城内行使管辖权,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防务军事要求不合”为借口,蛮横无理地勒令在九龙城内的中国官员撤走。在遭清政府拒绝后,英国竟于1899年5月出动军队强占九龙城,驱赶守城官员和城内百姓,其强盗嘴脸暴露无遗。
其他约章文件
同时,英国又通过1899年3月的《香港英新租界合同》《香港英新租界水面照会》等约章文件继续扩大租借面积,使租借地成为完全由英国管辖的殖民地。
条约原文
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北京。
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划定。以九十九年为限期。又议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其余新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又议定,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将来中国建造铁路至九龙英国管辖之界,临时商办。又议定,在所展界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产业入官,若因修建衙署、筑造炮台等,官工需用地段,皆应从公给价。自开办后,遇有两国交犯之事,仍照中、英原约、香港章程办理。查按照粘附地图所租与英国之地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惟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局外,仍可享用。
此约应于画押后,自中国五月十三日,即西历七月初一号开办施行。其批准文据应在英国京城速行互换。为此,两国大臣将此专条画押盖印,以昭信守。此专条在中国京城缮立文言文四份、英文四份,共八份。
大清国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许
大英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窦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六月初九日
本专条于一八九八年八月六日在伦敦交换批准。
移交
1898年6月9日专条签订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埠并无即时公告。10日,香港仍然不知谈判结果,是全部还是部分地区的租借。同年7月1日,根据专条所示,租借正式生效。
影响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墨迹未干,英国就于1899年12月27日,以“中国官员在九龙城内行使管辖权与香港防务军事需要不合”为借口,强行将中国官员驱逐出九龙城,且单方面宣布废止中国所保留的权利。英国完全控制九龙城后,即刻就将展拓的新界划为香港总督管辖,并在新界实行与香港岛和九龙司相同的制度,从而使香港地区完全脱离了中国行政系统,粗暴地破坏了中国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恢复行使主权,并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有:①九龙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英国,作为展拓香港界址,租期为99年。②九龙城内现有的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职,只是不得妨碍保卫香港的军务。③城外新的租借地完全由英国管辖。④中国官民可照常在通往九龙的新安陆路上行走。⑤九龙附近原有的旧码头区仍将保留,以便中国各种军、商船舶和渡艇自由来往停泊,且方便城内官民通行。⑥将来中国建造抵达九龙英国辖区边界的铁路,可临时商办。⑦在展拓界内,不得强迫居民迁徙、产业入官。⑧若修建衙署、筑造炮台,所需征用地段应从公给价。⑨英国租借地还包括大鹏湾和深圳湾水面,但中国兵船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仍可使用两湾。英国通过该条约,攫取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230多个大小岛屿的租借权。展拓后的新界,比英先前强占的香港岛和南九龙半岛的总面积大11倍。后三地合称香港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
“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人民网.2024-08-14
国民政府三次试图“收回”香港.人民网.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