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纹鲆
豹纹鲆(学名:Bothus pantherinus),又称豹鲆、豹纹鲽、比目鱼、扁鱼,是鲆科鲆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的热带水域,体色随环境而改变,体长可达39公分。本鱼栖息礁沙混合区,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可做为食用鱼。
形态特征
豹纹鲆体卵圆形,两眼均在左侧,背缘呈弧形。吻略长,眼小,雄鱼眼前缘具多个小棘,眼间隔极宽且凹陷。口小或中大,上颌骨稍长,延伸至下眼前缘后方。上下颌具二行或更多尖锐锥状齿,腭骨无齿。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尖形不呈锯齿状。眼侧被小栉鳞,盲侧被圆鳞。背鳍与臀鳍鳍条均被鳞,眼侧具侧线,盲侧无侧线。侧线鳞数70-78。背鳍鳍条正常,具软条数88-93;臀鳍鳍条正常,具软条数65-72;胸鳍延长如丝,特别是雄鱼;尾鳍圆形。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的热带水域,西达南非、东非、巴基斯坦、南达昆士兰州、萨摩亚、东达夏威夷、北达日本奄美大群岛以及海南岛西沙群岛及澎湖县等处。水深0至30米。
生活习性
豹纹鲆是海南省南部常见的经济鱼类,主要栖息於珊瑚礁区的砂泥地,幼鱼时常出现於潮池。大半时间潜伏在泥砂中或礁盘上,一动也不动,偶而藉著身体波浪般的摆动,稍微做做前进运动,以捕食四周不经意游过的小鱼或在砂泥中活动的甲壳亚门。体色多变的斑纹是其欺敌的利器。
经济利用
豹纹鲆可做为食用鱼,适合油煎或油炸。其肉质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