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机(1941年-2010年8月12日),台湾当代古典诗人。祖籍湖南永绥,生于四川成都,长于高雄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毕业,获得国家文学博士。张梦机自幼耽于吟咏,学诗先攻李商隐,再沉潜两宋诸家,中年后转嗜杜诗,并取法晚清同光体,遂成作品多样面貌;诗作体裁偏爱近体,七律最多,次为七绝。曾任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中文所所长;1987-88年出任中大总务长、1989-1990年为主任秘书;1991年罹患中风,1999年自中央大学退休。张梦机除在中国传统诗学及词学上卓有深诣外,并为当代最负盛名古典诗人之一,曾以《师橘堂诗》荣获中兴文艺奖章,《西乡诗稿》得中山文艺奖。2010年8月与世长辞。
个人生平
家世
张梦机祖籍为湖南省花垣县,家中世代务农。其父张廷能毕业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八年抗战期间,虽国民政府迁都,携家移居四川省,而后奉派赴美受训。其母李敬宜出身于湖南省石门县世家,外祖父李吾与黄兴交情甚笃,为当地士绅。
童年时期
张梦机于1941年出生于成都市,出生时,外祖母梦见飞机在天的景象,为他取名为梦机。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张廷能自美国学成归国,奉派至南京空军训练部担任教官。举家迁至南京,张梦机与兄张克地乃于南京就读小学。而张姓自幼受母亲教导,背诵古典诗词,开启学习古典诗途径。1948年,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张梦机随家迁至台湾,当年11月入住高雄县冈山冈山区溪畔的空军眷村励志村。与长兄及眷村少年宋定西、傅丙仁、刘、李芳仑、陈、毕国璋、苏人俊等过从来往。
青年时期
张梦机就读省立冈山高中时期,为学校体育校队,擅长拳击、篮球。课余受父执辈邹涤暄启蒙,学习诗法。此时期,由其母引导接受基督教信仰。
1960年,张梦机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大学体育学系就读,经常于校刊发表古典诗作,受到国文学系师长瞩目。大三之时,国文系主任林尹鼓励其报考国文研究所,张梦机跨修许多国文系课程,入李渔叔教授门下学诗,由揣摩李商隐入手。同时也受诗人吴万谷、词家江絜生指导。
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惇叙中学。1968年考入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后,课业之余则于德明行政专校任教,担任体育组长。由李渔叔指导,1969年,以《近体诗发凡》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受聘为师大国文系兼任讲师,1970年与田素兰结。1972年受聘为讲师,隔年又考入台湾师大国文研究所博士班,由高明、郑骞指导,教学与课业之外也指导南庐吟社创作组作诗。1981年以《词律探原》获获得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任教与研究
旧日台湾师大国文系师资皆由助教逐步升等;读博士学位者,必须辞去助教职务,形同无法在国文系任教。张梦机于是离开国文系教职,转而受聘其他中文系,就读博士班学位期间,曾辗转兼任于中国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淡江大学、东吴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校,最后受聘于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开设诗学研究、文学研究等课程。历年来指导博硕士论文共34本,主要集中在古典诗词领域。
余传韬担任中央大学校长时,聘任张姓为总务长、主任秘书等职务。在行政职务、教学、研究之外,也曾担任中国古典研究会第三任理事长。
1990年担任中大中文系系主任,未几,妻子田素兰因食道癌而过世。张梦机原有高血压宿疾,1991年于医院探视兄长时中风,因养病而迁居新北市新店市安坑玫瑰中国城,居所名为“药楼”。
中风之后
张梦机中风之后,经过调养,仍继续任教于中央大学中文系,选课的学生前往新店居所上课。1999年7月退休,仍持续于中央大学中文系兼任课程直至去世。病后在颜昆阳等至友的鼓励下,恢复创作,中风后累积篇章达一千余首。此外,与台湾古典诗坛仍持续维持密切的互动,担任各项古典诗比赛的词宗。
2010年中,台湾师大退休教授汪中、王更生相继辞世,张梦机闻讯颇有感触,8月间因微恙入院,至8月12日逝世。
身后
张梦机过世后,由中央大学中文系办理治丧事宜,9月2日于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举办追思会,并出版《歌哭红尘间-诗人张梦机教授纪念文集》。《文讯杂志》也于9月刊出张梦机纪念专辑。
个人成就
张梦机自青少年习诗,一生创作古典诗歌不辍,现所见作品远超过1600首。颜昆阳认为张梦机诗作约略可分三个时期,早期从学习晚唐李商隐入手,所谓“得其丽辞幽意,灵变有则之体”。中期则能掌握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又受宋朝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清劲风格的影响,并参酌清代同光体的瘦硬之风,其中受到陈三立的影响较大。晚期因中风之后,诗歌风格有巨大改变,作品随境遇、怀抱、日常生活所见自然而出,逐渐抿除各种风格取径。由于早年受邹涤暄启蒙,后来又受李渔叔、吴万谷的指导,所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的作品最为突出。
陈文华则分为前后两期,大体也赞同此一风格评论,并认为张梦机特别重诗诗意的锤炼,也讲究技巧的锻炼。而李猷、王熙元则特别看重其长篇古体的作品,认为可见其才气纵横之处。
张梦机大学毕业之后,1967年获得台北市联吟大会第一名,1968年又获台湾省全省联吟大会银牌奖,在台湾古典诗坛展露头角,当年与张仁青拜访诗人罗尚,自此结下深厚的情谊。1979年以《师橘堂诗》获中兴文艺奖章,又以《西乡诗稿》获得中山文艺奖。
1975年张梦机与王熙元、罗尚、陈文华、尤信雄、陈满铭、张子良等多人创立云腴文社。1979年又与罗尚、汪中、黄永武、陈新雄等人一同创立停云诗社。除创作之外,更指导许多后进研究诗词、理论,担任许多古典诗词比赛评审,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古典诗人。除学院诗人之外,张梦机与台湾民间传统诗社亦常往来,曾担任瀛社顾问。
张姓对于台湾大学院校内学习古典诗的青年学子有相当深远影响,1970年担任台湾省立台北师范专科学校青鸟诗社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作诗。后来中国文化大学诗学研究所推动成立台北大专青年诗社,便由张梦机担任社长,连年举办北部大专青年联吟大会。近年来,台湾青壮辈的古典诗创作者在网络上成立网络古典诗词雅集,与张梦机、罗尚来往十分密切,经常前往张氏居所请益拜访,所出版诗集,亦由张梦机作序。
2006年至2007年间,张梦机与张大春共撰“两张诗谭”专栏,于中时部落格与印刻文学杂志发表。
个人著作
论述
《近体诗发凡》,台湾中华书局,1970年
《三唐诗絜》,文景出版社,1973年
《思斋说诗》,华正书局,1977年
《唐宋词选注》,华正书局,1977年
《杜律指归》,学海出版社,1979年
《古典诗的形式结构》,尚友出版,1981年;骆驼出版社,1997年
《词律探源》,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鸥波诗话》,汉光出版,1984年
《读杜新笺:律髓批杜诠评》,汉光出版,1986年
《唐宋诗髓》,明文书局,1986年;文海学术思想研究发展文教基金会再版,1997年
《诗词曲赏析》,台湾空中大学,1990年
《诗学论丛》,华正书局,1993年
《药楼文稿》,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词笺》,三民书局,1999年;二版,三民书局,2008年
诗文
《师橘堂诗》,华正书局,1979年
《西乡诗稿》,学海出版社,1979年
《碧潭烟雨》,汉光文化公司,1993年
《药楼诗稿》,自印,1993年。
《鲲天吟稿》,1999年,自印;华正书局,2008年
《鲲天外集》,自印,2001年
《梦机诗选》,自印。未署出版年月。
《梦机六十以后诗》,里仁书局,2004年
《梦机诗选》,宏文馆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药楼近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编辑
《中国文学精华》,联亚,1982年
《镜头中的诗境》,汉光出版,1983年
《中国古典文学赏析精选》丛书,时报出版,1992年
《古唐宋诗选》(一),幼狮文化,1999年
《古唐宋诗选》(二),幼狮文化,2000年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丛书,成阳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学生阅读经典―乐府》,文汇出版社,2007年(简体书)
《学生阅读经典―古体诗》,文汇出版社,2007年(简体书)
《学生阅读经典―绝句》,文汇出版社,2007年(简体书)
《学生阅读经典―律诗》,文汇出版社,2007年(简体书)
《学生阅读经典―唐宋明清词》,文汇出版社,2007年(简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