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湘江的源头,位于蓝山县荆竹、紫良、大桥三个瑶族乡相交的板塘原始次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046.70公顷。森林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度17.8℃,全年无霜期270天,年降水量在1600~2100毫米之间。植被类型为针叶常绿林、阔叶常绿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共有自然和人文景点82个,其中一级景点9个,二级景点33个,三级景点40个。
公园依托始建于1958年的荆竹国有林场创建,于2008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蓝山县的西南面,距离县城45千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1°57'55″—112°04'13″,北纬25°07'46″—25°14'27″之间,总面积7046.70公顷。
地形地貌
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属南岭山脉,位于荫诸岭山系的主体—九嶷山的南坡,最高海拔1771米,最低海拔1000米,相对高差771米,为典型的中山地貌。
气候特点
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为类型,相对湿度为80%,月平均气温4℃,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1.5℃,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历年260天。历年平均日招数1500小时左右,6~10月日照时数在1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在1600~2100毫米之间,4~6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降雨日数平均在80~120天之间。绝对最高温度30℃,最低气温为零下5℃~7℃,1~2月常有冰冻现象。
土壤
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土壤主要是由花岗石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少部分是由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土层厚度一般在30~80厘米之间,腐殖质厚度在3~10厘米之间。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维管植物217科777属716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3科103属264种;种子植物174科680属1452种。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属中山山地,气候温凉湿润,很适宜于许多温带性成分生长的缘故。该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46种;另外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有16种。此外,该地还发现了众多野外资源极为稀少的物种,以及一批新种和湖南省新记录植物。如宽叶泽苔草原仅在湖南省莽山、临武县发现黑三棱、日本对叶兰、鼎湖耳草、褐冠小苦荬、寡流苏龙胆、南岭叠鞘兰、望春玉兰、背蛇生、宽翅水玉簪等物种。
重点保护野生种子植物统计表:松科黄杉、柏科福建柏、三尖杉科篦子三尖杉、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木兰科红花木莲、水青树科水青树、樟科樟树、樟科闽楠、毛科短萼黄连、小科八角莲、蓼科金荞麦、山茶科紫茎、蝶型花亚科野大豆、蝶形花科花榈木、金缕梅科半枫荷、榛科华榛、榆科红榉树、无患子科红椿、钟萼木科钟萼木、蓝果树科喜树、省沽油科银鹊树、安息香科银金铃花、安息香科白辛树、兰科天麻、禾本科中华结缕草、兰科植物28种。代表南岭地区的植物有73种,占该地中国特有种的14.29%,充分表现出区系的特有性。如:金叶含笑、假地枫皮、南岭小檗、华南金粟兰、网脉山龙眼、两广杨桐、九嶷山连蕊茶、厚叶红淡比、蕈树、东方古柯、南岭、金毛石栎、菴耳石栎、南岭槭、岭南来江藤等。
动物资源
截至2014年,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野生陆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根据2011年永州市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大灵猫、小灵猫等20中。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竹鼠、灰胸竹鸡、白鹭等12种。
主要景点
景区
景点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3年,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旅游公路,始于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蓝山段长铺村路口,经所城、大麻后进入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沿高塘坪水库径直通过八仙下棋,在宁远县岩坪村与九嶷山相接,全程长约52公里。
品牌建设
2008年12月,湘江源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交通线路
交通
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距蓝山县城仅50公里,地处永连公路“湘粤第一雄关”南风坳的西南角,是湘南、粤北、桂西大旅游圈的中心点,距连州地下河、宁远九嶷山、桂林旅游名城及北边的郴州风景区都在2小时车程之内,是郴州—桂林,永州—清远两条旅游线路的交汇点。
路线
湖南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路线编排:板塘湖水上乐园——杨梅冲漂流——高山草甸观光——湘江探源——三分石朝圣探险四跌瀑——迎客三瀑——银帘瀑——欢喜瀑——白练挂壁——一帘幽梦——浣霞三瀑。
历史人文
传说
清代同治年间《蓝山县志》记载:舜帝不是神而是人。在其它地方的传说中,舜帝被说成是身高数丈、能腾云驾雾的巨人,舜帝南巡的目的也被说成是与孽龙作战,拯救万民。而蓝山县传说中的舜帝,以及舜妃、舜臣,都是生动真实,有血有肉,贤德忠诚,是以普通人形象出现的。
传说中,舜帝死于土著的竹制毒箭。传说由于舜帝一行的来意被土著误解,发生争斗,在一个叫“荆竹坪”的地方(蓝山县共有两个地方叫“荆竹坪”,一处是荆竹瑶族乡荆竹村,另一处是汇源瑶族乡荆竹坪村,前者离三分石直线距离约8公里,后者离三分石直线距离约3公里),舜帝被一支毒箭射死。后来当地土著十分后悔伤害了舜帝,厚葬了舜帝。舜帝被安葬以后,据说当地孟宗竹愧于伤害舜帝,于是在九嶷山舜帝陵周边长满了毛竹,竹尾时常清扫陵墓,保持陵墓的干净,这就是流传于蓝山县荆竹瑶族乡蒲林村一带的“荆竹扫墓”的传说,一直流传到现代。
参考资料
浅谈蓝山舜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蓝山新闻网.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