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作者王笛以简明清新的笔调,展示出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不但表达了对民众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权力无限膨胀的担忧,还借由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间,在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王笛编著的《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便是从微观历史的方法、大众文化的理论、城市研究的实践三个方面展示我的这些思考。微观历史的方法部分主要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向、历史叙事、寻求下层民众的声音、图像的分析、资料的解读、历史书写、城市重构等方面进行讨论。大众文化的理论部分系统梳理了西方有关主要成果和讨论的问题,如大众文化、微观历史、城市史、公共空间、公共领域等。城市研究的实践部分主要是我自己以微观历史眼光和方法研究成都城市史,特别是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一些成果,来具体实践微观历史和大众文化研究的路径。

作者简介

王笛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美国得克萨斯州A\u0026;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同时兼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出版《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图书目录

导言 探索城市民众生活的微观世界

第一篇 微观历史的方法

第1章 微观史与大众文化研究

从宏观到微观,从精英到下层

日常取向与宏大叙事

第2章 文学、图像与历史的真实

从文学看历史

从图像中找回历史的记忆

记录历史的瞬间

三幅图的故事

图像的使用及其局限

第3章 叙事、重构与历史书写

历史书写的表达

寻求下层民众的声音

是细节还是“碎片化”?

想象、情感与历史观、方法论

都市的重新建构

第二篇 大众文化的理论

第4章 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

西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

新文化史和微观史与中国历史研究

新文化史、微观史对我自己的有关研究的影响

第5章 近代中国城市的政治、组织和阶级

社会共同体和城市政治

社会组织、群体和性别

城市工人阶级和劳工运动

新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第6章 大众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与象征系统

大众宗教与民众运动

城市大众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

算命和巫术与社会和政治分析

大众文化与国家权力

大众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第7章 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中的精英、民众与国家权力

精英活动与公共领域

国家权力和公共领域

关于公共领域的讨论

酒吧、阶级与族群

公共空间中的性别和族群歧视

从公共空间到公共领域

第三篇 城市研究的实践

第9章 公共领域中的士绅、官僚与地方政治

清初和清中期的社会重建和公共领域的出现

20世纪初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中的旧功能的转化和新功能的创造

公论

地方官僚与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中的地方精英和国家权力关系

公共领域的新模式

第10章神秘的语言和沟通——四川袍哥的隐语、身份认同与政治文化

联络的秘密政治

隐语与自我身份认同

饮茶吟诗中的力量角逐

文本、语言和政治文化

第11章 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

公共空间的造成及其经济文化色彩

市民的“自由世界”

商人、小贩和市场

公共生活的冲突

小行星3789社会的缩影

第12章公共生活与国家控制

环境控制

行业控制

数量控制

娱乐控制

性别控制

政治控制

公共生活中的权力角逐

第13章挣扎在社会的底层:城市下层民众的生存策略

城市的“红灯区”

苦中作乐

在社会底层挣扎

第14章辛亥革命是如何从大众文化中展示出来的

谁在主导民众?

民众如何成为革命的参与者?

宗教仪式如何成为革命的工具?

国家暴力引发了民众暴力反抗

时髦的革命话语

民众从革命中得到了什么,

第15章“虚虚实实”——从《国民公报》看辛亥革命后地方社会的政治讽刺

《国民公报》与“虚虚实实”专栏

抨击军阀政治

批判现实社会

描绘战争惨状

结语 小行星3789城市和中国城市的未来

征引资料目录

附录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