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相平话五种》是元代至治年间由建安虞氏书坊刊刻的一套讲史平话,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和《三国志平话》。每种分为上、中、下三卷,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和社会的矛盾斗争,对后世历史小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类似于后世的评书,其语言文字、诗词及遣词造句方式等,为研究元代早期白话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基本介绍

元代刊行的五种讲史话本,现存世仅5册,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包括《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别题《秦始皇传》)《续前汉书平话》(别题《前汉书续集》《吕后斩韩信》)《三国志平话》等五种。各书大体根据正史写成,其中细节多采用民间流传的故事。作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和社会的矛盾斗争。它们对后来的历史小说形成有很大影响。

本书每种分上、中、下三卷,原来似是一部连续的历史演义,当初或者尚不止这五种,如《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之前,似尚有一前集;《吕后斩韩信》(前汉书续集)之前,亦似尚有一正集。但今仅存此五种,其他都还没有发现。此书文字还比较简单,可能是话本刚刚脱离附属于口头文学的阶段而走上独立的书面文学阶段的产物。

版本信息

二十世纪以来,这五种讲史平话曾经几次影印。

1926年,东京帝国大学据原刻本首次影印《三国志平话》;三十年代,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据原刻本首次影印了另外四种平话。此后,中国的出版机构出版了翻印本。

1929年,上海涵芬楼翻印东京帝国大学影印本《三国志平话》。

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翻印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四种平话,并重翻涵芬楼本,合称《全相平话五种》。文学古籍刊行社在1956年曾翻印,这是出版说明:

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本全相平话五种,是现在还存见的最早的〖讲史〗话本。原书藏日本内阁文库。其中三国志一种,有日本盐古温影印本及我国涵芬楼翻印本;其他四种,有日本仓石武四郎影印本。我社现将涵芬楼翻印本和仓石武四郎影印本并为一集重印。

这些翻印本,为没有条件看到原刻本和最初影印本的古代小说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提供了相当大的方便。但是,这些翻印本并未完全忠实于原刻本,对原书的漫和残缺之处作了许多描改和描补,其中存在若干错误和不当之处,由于这些翻印本的广泛流传,使广大教学和研究工作者误以为这五种讲史平话的“真面目就是如此”,并将其作为研究的依据和校注的底本,从而导致学术研究中的某些不确乃至错误之处。这些问题如果长期不加纠正,不仅有违求真务实的学术传统,而且将有损中华学术的良好声誉。有鉴于此,陈翔华先生经过多年努力,编校了《元刻讲史平话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