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铁线莲
单叶铁线莲(学名:Clematis henryi Oliv.),是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由于其在冬天开花,又称雪里开。
形态特征
多年生木质藤本。主根下部膨大成瘤状或番薯状,粗1.5-2厘米,表面淡褐色,内部白色。单叶;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3-7.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边缘具刺头状的浅齿,两面无毛或背面仅叶脉上幼时被紧贴的绒毛,基出弧形中脉3-5-(-7)条,在表面平坦,在背面微隆起,侧脉网状在两面均能见;叶柄长2-6厘米,幼时被毛,后脱落。
聚伞花序腋生,常只有1花,稀有2-5花,花序梗细瘦,与叶柄近于等长,无毛,下部有2-4对线状苞片,交叉对生;花钟状,直径2-2.5厘米;萼片4枚,较肥厚,白色或淡黄色,卵圆形或长方卵圆形,长1.5-2.2厘米,宽7-12毫米,顶端钝尖,外面疏生紧贴的绒毛,边缘具白色绒毛,内面无毛,但直的平行脉纹显著;雄蕊长1-1.2厘米,花药长椭圆形,花丝线形,具1脉,两边有长柔毛,长过花药;心皮被短柔毛,花柱被绢状毛。瘦果狭卵形,长3毫米,粗1毫米,被短柔毛,宿存花柱长达4.5厘米。花期11月至12月,果期翌年3月至4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山东东部、辽宁省东部。国外日本、朝鲜也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海拔2000-2400米)、四川省南部和东部(1300-1800米)、贵州省(500-600米)、广东省北部(900米)、广西壮族自治区(800-2500米)、湖南省(1000米)、湖北西部(400-800米)、安徽(黄山,200-700米)、浙江西部和北部(浙江天目山,400-1200米)、江苏(宜兴,100-200米)。
生长环境
生于溪边、山谷、阴湿的坡地、林下及灌丛中,缠绕于树上。
生活习性
喜好阳光充足,雨水丰富的地方,而且山地起伏的生态环境适宜其繁殖。重瓣铁线莲性耐寒(茎和根系可耐-10℃低温),耐旱,较喜光照,但不耐暑热强光,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碱性壤土及轻沙质壤土。根系为黄褐色肉质根,不耐水渍。
繁殖方法
一般为人工繁殖,野生较少。一般的繁殖方式是根插和播种。
外植体消毒和接种:采集单叶铁线莲的嫩茎,先用自来水冲洗30分钟,然后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水冲洗,将材料放入盛有0.1%氯化汞的烧杯,期间用镊子轻轻搅动数次以与药剂充分接触,12分钟后取出材料,用无菌水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氯化汞,最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备用。
愈伤组织的诱导:将嫩茎切成约0.8厘米长的小段,接种到MS+1.2毫克/升6-BA+0.35毫克/升NAA的培养基中,培养30天,嫩茎的出愈率为88.6%。
不定芽的诱导:将嫩茎愈伤组织切成大小约0.5厘米×0.5厘米×0.5厘米的小块,接种到MS+4.0毫克/升KT+0.4毫克/升NAA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45天,不定芽发生率为90.0%。
不定根产生:将不定芽分别接种到MS+0.04毫克/升NAA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5天,生根率达95.0%,平均根数为6.3条,平均根长4.5厘米。
炼苗和移栽:移栽前打开瓶盖,在培养室中放置2天,期间喷水4-5次,以防止植株脱水。选取大小基本一致的试管苗,用自来水洗净根部的培养基,移植到市售兰花基质中,每天喷水6-7次,以保持叶面湿润。15天后,成活率达92.0%。
保护现状
单叶铁线莲于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无危(LC)。
用途
园林栽培中可用木条、竹材等搭架让重瓣铁线莲新生的茎蔓缠绕其上生长,构成塔状;也可栽培于绿廊支柱附近,让其攀附生长;还可布置在稀疏的灌木篱中,任其攀爬在灌木篱笆上,将灌木绿篱变成花篱。也可布置于墙垣、棚架、阳台、门廊等处,效果显得格外优雅别致。
相关物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