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葛兰镇

葛兰镇

葛兰镇(Gelan Town)是中国重庆市长寿区的一个城镇。它位于长寿区北部,与石堰镇、龙河镇相邻,南部与新市街道、八颗街道接壤,西部与洪湖镇毗邻,北部靠近邻水县。葛兰镇距离长寿区政府驻地22千米,总面积为110.9平方千米。葛兰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它是葛兰里的一部分。1985年7月,葛兰乡升级为葛兰镇。截至2018年末,葛兰镇的户籍人口为79021人。截至2020年6月,葛兰镇下辖1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镇政府设在葛兰场。2018年,葛兰镇拥有47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5个,综合商店或超市的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有23个。葛兰镇是重庆市长寿区的一个重要城镇,拥有完善的公共设施、教育机构、医疗设施、交通服务和金融机构。它还是重庆市城市规划中重点发展的45个中心城镇之一,拥有先进的通信和基础设施网络。葛兰镇曾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包括“百个经济强镇”、“百个中心商贸镇”和“市级示范小城镇”。

社会

葛兰是长寿中部的中心城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物资集散、建材业为基础的工贸型城镇。葛兰镇同样也是重庆长寿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长寿区区域副中心,长寿区北部腹心地带商贸中心及农副产品物资集散中心。支柱产业为发展健康科技产业配套服务、商贸物流及其相关产业。

重庆市长寿区街镇工业走廊葛兰工业组团规划面积5.6平方千米,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健康器材、绿色食品、食品医药包装材料、化妆品、中西药品、保健品、生物制药以及医药物流配套等健康科技产业。于2009年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重庆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全市唯一一个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重庆市政府将该基地纳入“健康重庆”总体规划,按照“市属区建”管理模式,由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寿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该项目为葛兰镇周边工业及居民生活提供商贸和物流配套服务。

重庆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选址葛兰境内,工业强镇步伐更加坚实。基地规划占地总面积5.6平方千米,是一个集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健身器材以及健康产业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健康产业示范区。

近年来,葛兰镇围绕“实力葛兰、魅力葛兰、幸福葛兰”的宏伟愿景,以“121”发展战略开拓创新,努力进取。经济、社会、教育、民生等各项事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

葛兰镇有齐全的托幼、小学、初高中等教育机构,有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汽车客运站和液化石油气储备和供应站,并具有管道供气功能,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水利建设

整治鹅公堡、胥家沟、姚家岩、双望、新民、平桥病险水库6座,完成山坪塘整治等其他水利工程21处;完成了冯庄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了枯井、黄家坝、塘坝、湾丘村的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70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组织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程36个;硬化乡村公路65公里,人行便道25公里;整治维修村道90公里;完成葛兰村农村卫生改厕1000户;整治维修提灌站65台,技改3台;购买农业机械112台,其中耕作机械106台,插秧机6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34.08%;完成罗岩村的土地整治;完成金山、沙河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22个村居远程教育终端建设,配置电脑、电视等,达到了网络全覆盖。(本文转载于葛兰政府网作者:黄勇)

城镇商贸业

2008年完成了小城镇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大水渠片区的规划;启动旧木材市场拆迁和新木材市场平场;启动葛兰卫生院、法庭的新建工程;启动榜上湾、白鹤、张家坝3个小区建设;全年新开工房屋面积50000平方米、竣工40000平方米,新增城镇建成面积0.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6%。

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改造临时垃圾堆放点6处,新安装垃圾箱41个,新安装中心、大坝街上路灯45盏,新增渝巫路100A控制箱一套,完成场镇3260平方米的人行道翻修,修补正街、西街、枣子街、老街3100平方米的破损道路,整治场镇河道200米。新增环卫设施垃圾站5个,供水管网1230米,新增供电线网2100米,增设变压器5台。初步启动了葛兰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

培育和建设了综合农贸市场、粮油、木材、汽修3个专业市场以及家俱制造、服装百货、五金家电、特色餐饮4条专业街。有大中型超市4家、村级便民店9个,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27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06万元,连锁经营销售额占零售额比重达40%,限额以上新增企业个数2个,限额以上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8%。

新农村建设

高标准建设300万只笼养蛋鸡基地、万亩柑橘基地、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高标准优质粮油基地等四大现代农业基地。2008年年底笼养蛋鸡饲养量已达240万只,规模化养殖场(500只以上)已达700个;完成恒河果业改土建园4026亩,葛兰村500亩科技示范片,金山村刘家坝大棚蔬菜基地300余亩,能源番薯示范片4500亩;全面完成农民种粮直补兑现485.7万元(其中水稻直补52.3万元,种粮农资综合直补402.1万元,豫薯王直补1.1万元,生猪、家禽养殖大户直补30.2万元);实现耕地流转12831亩;实现劳务收入7253万元;继续巩固13400亩退耕还林成果,完成6000亩森林工程建设任务,即3000亩经济林建设、2000亩速丰生产林建设、1000亩低效林改造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0%;年出栏肥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户已达10户。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葛兰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481人,专任教师52人;小学10所,在校生3856人,专任教师23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葛兰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098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15人,经营管理人才39人,技能人才1780人,农村实用人才8755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葛兰镇有文化站1个,村(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22个,有各类图书室23个,藏书9万册,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98人。2011年末,葛兰镇有体育场地28处,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有全民健身场5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5%。2011年末,葛兰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966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安装广播73个,实现了有线广播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葛兰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有卫生院1个,卫生站27个;病床136张,固定资产总值747.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10人,其中执业医师36人。2011年,葛兰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5万人次2011年,葛兰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0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1万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1.1/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葛兰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35户,人数217人,支出38万元,比2010年下降56.3%,月人均167.5元,比2010年增长7.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24户,人数2453人,支出223.4万元,比2010年增长30%,月人均75.9元,比2010年增长22.8%;医疗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00人次,共支出19.2万元,比2010年增长13.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12人,支出83.9万元,比2010年增长14.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3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2.3万元,比2010年增长10.5%;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2万人,参保率56.4%。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葛兰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点22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8000份、期刊5000册,业务收入15万元;有固定电话用户6100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3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100万元。

排水管

2011年末,葛兰镇有自来水厂8座,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60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5%。

供电

2011年末,葛兰镇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有高压输电线路8条,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4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燃气

2011年末,葛兰镇有天然气管线8.9千米,天然气用户1527户,燃气普及率为42.8%,月天然气平均用量8.9万立方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葛兰镇有花坛4个,绿化面积180平方米。

城镇建设

2008年,葛兰镇完成了小城镇8平方千米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大水渠片区的规划;启动旧木材市场拆迁和新木材市场平场;启动葛兰卫生院、法庭的新建工程;启动榜上湾、白鹤、张家坝3个小区建设;全年新开工房屋面积50000平方米、竣工40000平方米,新增城镇建成面积0.24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36%。

交通

葛兰镇境内有渝巫路、长垫路、葛狮路、长邻路过境,镇域内公路达340千米;开通公共汽车线路4条,运营总里程52千米,运营车辆52辆,日发客运汽车156班次,日均客运量1500余人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葛兰镇地处长寿区北面,东邻石堰镇、龙河镇,南与新市街道、八颗街道接壤,西与洪湖镇毗邻,北靠邻水县,距长寿区人民政府驻地22千米,区域总面积11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葛兰镇地处浅丘深谷平坝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坡度18度;最高点位于大坝,海拔990.2米;最低点位于江家沟,海拔316.9米。

气候

葛兰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4.4℃(1975年12月);7月平均温度28.2℃,极端最高气温40.9℃(2006年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4℃(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1℃(2006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1℃;生长期年平均322天;无霜期年平均328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280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62小时,年总辐射11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2天,最多达174天(1982年),最少为128天(1966年);最大雨量1737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863毫米(196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8月,6月最多。

水文

葛兰镇境内最大河流为桃花溪,桃花溪流经全境,长18千米,流域面积38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118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葛兰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2010年5—7月,出现3次暴雨灾害,降雨量达1014毫米。

历史沿革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葛兰里。

清顺治三年(1646年),实行保甲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葛兰场。

1951年3月,成立葛兰乡。

1955年10月,大石乡、源溪乡、新民乡、南中乡、大坝乡划入葛兰乡。

1956年10月,葛兰乡改建葛兰公社。

1985年7月,由葛兰乡改为葛兰镇。

2003年9月,天台乡、大坝乡并入葛兰镇。1911年设葛兰乡,1958年改公社,1985年置镇。1997年,面积43.9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帽子山、中华、鹅公堡、双飞、青风桥、源溪、银庄、先桂、燕洞、天福、沙嘴、葛兰、楼房、红星、兰星、龙井、金家、沙河、星光、金山、顺山、石马门、潼观、枯井、南中25个行政村和西街、新街、米市堡、葛兰桥4个居委会。

2003年区划调整后,葛兰镇辖原葛兰镇、大坝乡、天台乡所辖行政区域,面积110.9平方千米,人口70351人,镇政府驻白鹤街70号。

大坝乡位于长寿区西北部,距区政府27千米。葛义公路过境。1951年设大坝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0.5万,辖龙井、塘坝、烟坡、大湾、大坝、宝藏、新林、金盘8个行政村。

天台乡位于长寿区中部,距区政府18.5千米。渝梁等公路过境。1941年设中心乡,1961年建中心公社,1984年改置天台乡。1997年,面积44.3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冯庄、罗岩、中田、天台、天宝、黄家坝、宝山、柏杨、明桥、清寺、白水、长石、盐井、大兴、兴隆、白云、碧天、中庄、中坝、丘、干塘、土山22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全镇共2.2万户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非农业人口2.6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万余人,户籍人口72072人、流动人口9835人,城镇化率达61.62%。葛兰镇境内人口以汉族巴蜀民系为主,占总人口的99%。

2011年末,葛兰镇总人口7.2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65人,城镇化率27.4%;总人口中,男性36677人,占50.1%;女性35860人,占49.9%;18岁以下14903人,占20.5%;18—35岁14321人,占19.7%;35—60岁30449人,占42%;60岁以上12804人,占17.8%;以汉族为主,共7.23万人,占99.7%;有苗、土家、仡佬族、白等17个少数民族,共196人,占0.3%。2011年,葛兰镇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4人。

2017年末,葛兰镇常住人口为72028人。

截至2018年末,葛兰镇户籍人口为79021人。

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 葛兰镇 人口为35899 人。

行政区划

长垫公路纵贯全境,南到凤城,北达垫、梁,西接邻水县,交通便利,集市商贸繁荣,素有长寿首场之称。

葛兰镇是全国重点名镇,重庆市中心镇。以健康科技产业、商贸物流及其相关服务业为主,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辅的长寿区工商贸中心镇。镇区性质为:长寿县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长寿区街镇工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长寿区中部腹心地区工商贸重镇,全国重点名镇。

全镇幅员面积110.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74.41公顷。其中生活组团建设用地201.35公顷,工业组团建设用地173.06公顷。共有1个社区、4个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21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政府驻葛兰镇葛兰桥社区白鹤街70号。

葛兰镇距区政府20千米。面积11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辖21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渝巫、长垫、葛从、长大、天中等公路在此交会过境,距上海-重庆高速公路合兴入口6千米。

自然资源

镇域内水资源丰富,桃花溪流经全境,矿产资源有煤、碳酸钙白云岩钾矿等11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5000万吨,白云岩储量达4000万吨。森林面积45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2%。2011年,葛兰镇有耕地面积8.1万亩,人均1.2亩;林地面积6.7万亩。

经济

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

1、全镇生产总值GDP达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0.91亿元,第二产业2.75亿元,第三产业1.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409元;本级财政总收入1781.5万元,同口径增长28%,财政支出178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06万元,同比增长5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70万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50元,同比增长20%。

2、2008年农林牧渔总产值35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播种面积7029公顷、粮食总产量32941吨、蔬菜7497吨、水果5111吨、水产品1065吨、肉类总产量4685吨(其中猪肉4214吨)、禽蛋31204吨、生猪出栏69612头、存栏26009头。

3、2008年乡镇企业数81家(其中工业企业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从业人员9742人(其中工业企业8611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16207万元、增加值4152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64.3%)、营业收入115707万元、利润总额3318万元、实缴税金2637万元。工业总产值104678万元、增加值37199万元,营业收入104678万元,利润总额3044万元、实缴税金2530万元。

4、镇域内通达公路380公里,镇畅通公路里程300公里,用电总量3980万千瓦时。

5、认真开展了各项专项检查,对交通、煤矿、非煤矿山、食品、消防、护林防火、烟花爆竹、水库、建筑等进行专项安全整治,确保了全年无重特大的安全事故发生。

社会发展

1、教育: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2924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42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率98%,初中升高中率84%,高考录取率82%。长寿区关心下一代现场会在葛兰镇实验一小召开,市、区领导和兄弟街镇参观了葛兰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室。

2、文化体育:举办了长寿区第八届金盘山杯篮球友谊赛、“庆七一、迎奥运会”负重接力比赛。

3、医院:国家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数56张、医生124人。

4、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执法清理。人口自然增长率3.5‰;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76.4%。

5、城乡医疗救助80人10万余元。发放城乡低保、五保金23.85万元。全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加人数69308人,参保率达96.3%。发放救灾资金40万元;救助20名精神病人;场镇街道命名全部结束。

6、档案室创重庆市二级档案室成功。

7、城镇新增就业925人,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2680人。

8、各村(居)全部配备了综治员。2008年接收回复区信访办回访38件,全部办结,共接访96件次,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特别是确保了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安全稳定。

9、成立了葛兰镇义务消防队,配备了消防车一台,义务消防队员10人。同时成立了葛兰桥居、葛兰村、大坝村3个义务消防队,配备了消防队员49人。

10、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广大干部群众自发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捐款50余万元,其中20余万元救灾物资直接送到灾区。

工业发展

2008年8月,葛兰镇工业集中区正式纳入长寿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定位。葛兰处在“两园一廊”中街镇工业走廊的首要地位,规划了5.6平方公里清风坝工业集中区,与晏家工业园区错位发展,重点发展健康科技产业和饲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品等产业。

现已建成青风坝工业集中区409亩,完成了小区内的水、电、气、排污、道路、闭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入驻企业有重庆市长寿区桂园食品厂、重庆康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重庆维得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合蚊香厂、长寿龙洲榨菜厂、重庆基塞生物有限公司、健杰科技有限公司、梦怡酿造厂等10余家。

工业集中区建成投产企业9家,实现产值3500万元。全年协议引资2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500万元。

2008年9月下旬,镇党委书记梁健同志随市经委考察团赴韩国考察工业建设。

综述

2008年,葛兰镇生产总值地方生产总值达5.34亿元,比2007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产业0.91亿元,第二产业2.75亿元,第三产业1.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409元;本级财政总收入1781.5万元,同口径增长28%,财政支出178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2006万元,同比增长5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70万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50元,同比增长20%。

2011年,葛兰镇财政总收入0.3亿元,比2010年增长18.2%;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各类存款余额为9.8亿元,比2010年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324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2011年,葛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928元。

2018年,葛兰镇有工业企业47个,其中规模以上2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3个。

农业

2008年,葛兰镇农林牧渔总产值35727万元,比2010年增长15%;粮食播种面积7029公顷,粮食总产量32941吨,蔬菜7497吨,水果5111吨,水产品1065吨,肉类总产量4685吨;其中猪肉4214吨,禽蛋31204吨,生猪出栏69612头,存栏26009头。

2011年,葛兰镇农业总产值4.7亿元,比2010年增长19.3%。葛兰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葛兰镇生产粮食3.1万吨,人均434千克,其中水稻1.6万吨,玉米1.4万吨。葛兰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菜等。2011年,葛兰镇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产量2.3万吨。葛兰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葛兰镇生猪饲养量10.3万头,出栏6.8万头;家禽饲养量300万羽;畜牧业总产值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5%。2011年末,葛兰镇森林面积6.8万亩,林木覆盖率35%。2011年,葛兰镇水果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750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沙田柚等。

工业

2008年8月,葛兰镇工业园区纳入长寿区统一规划;规划了5.6平方千米清风坝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健康科技产业和饲料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制品等产业。2008年,葛兰镇乡镇企业数有81家;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从业人员9742人(其中工业企业8611人);乡镇企业总产值116207万元、增加值4152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64.3%,营业收入115707万元,利润总额3318万元,实缴税金2637万元;工业总产值为104678万元,增加值37199万元,营业收入104678万元,利润总额3044万元,实缴税金2530万元。

2011年,葛兰镇工业总产值为17.6亿元,比2010年增加3000万元,增长1.7%,总收入3.7亿元,比2010年增加1150万元,增长3.2%,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5.8%。

商贸

2011年,葛兰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8亿元,比2010年增加6900万元,增长29.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7.8亿元,比2010年增长32.8%。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清朝中期,葛、兰两姓捐款在背篓寺旁小溪上修建一座石桥,名葛兰桥,后在此建场,葛兰镇因此而得名。

政治

内设机构

参考资料

重庆市长寿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庆市长寿区.202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