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红为香茶菜属下多年生草本,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大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块茎状,具红色的芽眼,其上生出一或多茎,其下有纤维状的根。茎高30-70厘米,通常不分枝,四棱形,被白色糠状短柔毛及混生的具节柔毛,全茎均等具叶或下部较密具叶。茎叶对生,狭或阔卵形,长2.5-6厘米,宽1.4-3.8厘米,先端锐尖稀钝,基部楔形,无柄,或渐狭成具翅的假柄,边缘具圆齿,上面榄绿色,密或疏被糙伏毛,下面较淡,密被紫色腺点及尤其是脉上的糠粃状短硬毛。圆锥花序顶生,有时侧生,长7-34厘米,被腺短柔毛,由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极叉开,5-15花,具梗,总梗长0.6-4.5厘米;最下部的苞叶叶状,向下渐小,上部的披针形或三角形,长2-3毫米,全缘,苞片狭披针形或线形,远较长3-13毫米的丝状花梗为短。花萼小,钟形,花时长约2.8毫米,口部直径约2.8毫米,被红色腺点及短柔毛,萼齿5,略短于萼筒,二唇形,后3齿小,前2齿较大,但均为阔卵形,果时花萼长至5毫米,俯垂,自喉部上弯,萼齿远比萼筒短。花冠长4-5毫米,冠筒淡黄色或白色,直,略超过花萼,基部直径约1.5毫米,向上增宽,至喉部直径约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黑紫色或深紫红色,长约与冠筒相等,具4圆裂,裂片卵形,极外反,下唇淡黄色,具紫色斑点,与上唇近等长,狭卵形,伸展,扁平。在雄蕊退化的雌性花中雄蕊内藏于下唇中,两性花中则雄蕊与雌蕊一样长长地伸出。小坚果小,卵形,略扁,深褐色,光滑,长约1.2毫米,直径约0.8毫米。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3000米的松林下或草丛中。
分布范围
产于滇中(昆明市、大姚县、盐丰、嵩明县)、滇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至香格里拉市)、滇东北(会泽县),我国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会泽。不育红(5张)
主要价值
根茎入药,可舒筋活血,止痢及治妇女不孕症。
【化学成份】叶含狮子草素甲、乙、丙(rabyuennaneA、B、C),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0,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治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痛;偏瘫;伤食;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梅毒;疮疡;单板机疹;风疹;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不育红.花木苗木网.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