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井陉矿区

井陉矿区

井陉矿区,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石家庄市西部井陉盆地,位于北纬38°01′18″~38°08′03″,东经113°58′50″~114°06′08″之间,位于晋冀两省咽喉,周边与井陉县接壤,总面积69.9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井陉矿区常住人口为77015人。截至2023年,该区下辖2个镇、2个街道、1个乡。

井陉矿区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该区境内有石太铁路与域内新井、凤张两条支线相连。

2018年,井陉矿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4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公布,井陉矿务局在其中;2019年10月,该区再次被列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22年上半年,井陉矿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52亿元,增长11.7%,位列石家庄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7亿元,增长20.1%,位列石家庄市第1。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白狄族建鲜虞国,属鲜虞国西部疆土。公元前489年,晋国灭鲜虞,属晋。

战国时期,公元前414年,鲜虞复国称“中山国”,为中山国属地。公元前295年,赵、齐、燕合兵灭中山,又为赵国属地。

秦灭六国之战分封制郡县制,置巨鹿郡井陉县后,一直为井陉县(至宋熙宁年间,县治所一直设在天护城即今矿区天户村)属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军人侵井陉,井陉县以石太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两县。矿区为路北县所辖。

1947年4月,井陉煤矿解放,随之成立井陉矿区管理委员会。

1948年3月,井陉路南、路北两县合并,矿区仍为井陉县所辖。

1950年3月12日,经中央政务院批准,华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井陉煤矿及周围40个行政村从井陉县析出,设置井陉矿区,归石家庄市管辖。

1958年5月15日,井陉县划归石家庄市,矿区与井陉县合并称井陉县,归井陉县所辖。

1958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井陉县,成立石家庄市井陉区,归石家庄市所辖。

1960年3月恢复井陉县,从石家庄市分出,为石家庄专区所辖。

1960年5月,矿区从井陉县分出,与井陉矿务局合并,成立“社企合一”的井陉煤矿人民公社,归石家庄市管辖。

1963年5月,撤销井陉煤矿人民公社,矿区与矿务局政企分开,归石家庄市所辖。

1989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井陉矿区,划归井陉县管辖。(但实际未合并,仍按原建制体制运行)

1990年10月5日,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宣布,矿区恢复原体制运行,归石家庄市管辖。

1992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井陉矿区建置,归石家庄市管辖。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井陉矿区在其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井陉矿区地处石家庄市西部井陉盆地,位于北纬38°01′18″--38°08′03″,东经113°58′50″--114°06′08″之间。地处晋冀两省交界地带,东距石家庄市50公里,西距山西省阳泉市45公里,周边与井陉县接壤,总面积69.9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井陉矿区为太行山一山间盆地。盆地由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断层陷落而形成,四周被奥陶系石灰岩低山或丘陵包围,中间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是太行山区代表性盆地之一。盆地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凤凰岭背斜横穿盆地中部,将盆地分为南北两部分,矿区处于以横涧为中心的北部,矿区地形西高东低。平涉路横涧水泥厂至冯家沟段为盆地内南北走向冲沟,向西依次渐高。

气候条件

井陉矿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度,年降水量580毫米,无霜期190天以上。井陉矿区境内拥有天户古城和井陉煤矿。历年来,平均气温为1.2℃;最热月平均气温21.8℃;平均最低气温-6.8℃;最大降雨量52.9mm;最大积雪深度22m;基本风压0.35KN/m2;基本雪压0.25KN/m2;土壤冻结最大深度35m。

地质

井陉矿区地质构造为第四冲积层地层由上而下土壤为亚黏土,轻粘土河细中粗砂,地耐力为10-30吨/平方米,经钻探,地下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据国家地震局文件,井陉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区境内有列入国家和省矿产储量表的主焦煤、石灰岩白云石耐火粘土陶土铝矾土、石英石、硫铁矿等多种资源。截至2012年,主焦煤可采储量5000万吨。石灰岩工业储量6.8亿吨。

土地资源

井陉县土地主要类型为褐土。土地总面积为69.98平方公里,折合地亩面积为104972.7亩。

2022年,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共有耕地1.71万亩、园地0.85万亩、林地3.25万亩、草地面积0.2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0.3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1万亩。

生物资源

井陉矿区境内的野生水生类动物主要存在于矿区的河、溪、沟、、水塘中,常见的有蛙(无尾目)、鳖(鳖科)、泥鳅锯齿新米虾、鲤鱼、鲢鱼、鳃鱼、草鱼等十几种。其他类动物主要有蜥蜴、蛇、铅山壁虎、土元(鞋底片)、蝎子、蚯蚓(曲缮)、蜗牛蜜蜂属地虱鼠妇)、蝼蛄科直翅亚目蟋蟀科、蝉、蜻蜓、蜘蛛将军虫蜣螂犀粪蜣)、虻(瞎蜢)、螳螂唇足纲蚰蜒、蚂蚁、蚰蜒目等。

水资源

井陉矿区地下河流向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井陉矿区,水位在180—220米左右,日供水能力15万吨,可满足大型项目用水需要。井陉矿区可用工业、农业水井142眼,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以上(2004年全年采水1020万吨);地上可利用水资源有绵右灌渠,年供水可达1020万吨;储备水库7座,可存储容量152万吨。

行政区划

2003年,井陉矿区辖2个街道、2个镇、1个乡,3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区政府驻矿市南街。井陉矿区下辖乡镇:贾庄镇凤山镇横涧乡

人口民族

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井陉矿区常住人口为95170人。

2021年5月28日,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井陉矿区人口数为77015人。

民族

井陉矿区主要民族为汉族,另有满、蒙、回、壮、苗、彝、布依族、锡伯、维吾尔、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

政治

段利勇 井陉矿区区委书记

经济

综述

2007年,井陉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96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15.7%。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921万元,比2006年下降11.4%,占GDP的比重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7176万元,比2006年增长18%,占GDP的比重为66.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2868万元,比2006年增长14.4%,占GDP的比重为30%。

第一产业

2007年,井陉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90万元,比2006年下降11.94%。其中:农业产值5116万元,比2006年下降7.69%;林业产值299万元,比2006年增长14.8%;畜牧业产值5313万元,比2006年下降15.43%;渔业产值142万元,比2006年下降30.73%。井陉矿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872亩,比2006年下降7.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782亩,比2006年下降5.81%,总产量15836吨,比2006年下降3.08%。

第二产业

2007年,井陉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8499万元,比2006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53365.4万元,比2006年增长43.4%,完成年计划的118.5%;实现利润26881.2万元,比2006年增长49.9%,完成年计划的123.9%;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井陉矿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

第三产业

截至2007年末,井陉矿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2966万元,比2006年增长1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5835万元,比2006年增长2.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41293万元,比2006年增长16.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45万元,比2006年增长18%。

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得到发展。我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个,农村集贸市场1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36254元,比2006年增长16.2%。

社会

教育

截至2014年,井陉矿区共有小学10所,中学7所。

文化

2012年,井陉矿区文化事业累计投入达到3460万元,完成文化馆升级改造和数字影院建设,3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套设备经费24万元;村村建成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中心,建有露天舞台,覆盖率达100%;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完毕,农村电影放映队每年播放电影近400场。

卫生

截至2014年,井陉矿区共有9个医院。

交通

井陉矿区南依石太铁路,北靠朔黄铁路和石太铁路客运线,区内有新井、凤张两条专用线联通全国铁路线。距石太高速公路3.6公里、黄骅港—山丹公路1.7公里,省级干道平涉路纵贯井陉矿区。

旅游

清凉阁

清凉阁又名南寨阁,位于井陉矿区南寨村中。相传因登此阁能遥望清凉山而得名清凉阁占地1.2亩。其中共有房屋25间,一丈余高的台基,全部用整齐的石灰石砌成。台基之下有高大宽绰的拱洞皆用石砖拱券而成,东西两条,南北一条,相互交错,人畜车辆可自由通往。

清凉山

清凉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西部,东距省会石家庄市区48.5公里沿石太高速公路和307国道均可到达清凉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岩构成,在大地构造上地处井陉凹陷的西缘,在内外应力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温带喀斯特景观,清凉山山势呈南北走向,主峰好汉寨海拔888米。山顶呈椭圆形,凸起近百米,四周为悬崖峭壁。

井陉万人坑纪念馆

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西部的井陉矿区境内,为河北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名由井陉矿区第一任管委会主任、老一辈革命家杨成武上将亲笔题写。1999年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井陉矿区万人坑为河北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后,在南大沟万人坑遗址兴建了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该馆2004年4月开馆,展区面积870平方米,陈列文物、实物200余件,图片300余幅。

井陉矿区万人坑一共六座。在旧社会约有4.6万死难矿工被集中丢弃在井陉矿区这6座万人坑中。其中,南大沟万人坑持续时间最长,丢弃的死难矿工最多。从1899年到1947年4月,在40多年的岁月中,中外黑暗势力,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持续往南大沟万人坑丢弃死难矿工约有3万余人。

段家楼

段家楼位于井陉矿区的段家楼,段家楼是中国十大军阀之首、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投巨资,于1913年在井陉正丰煤矿开始兴建的一座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段家楼群。主要建筑由总经理办公大楼、小姐楼、服务娱乐楼、总工程师楼、公子楼等七座西洋风格楼群组成。2001年,段家楼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泉起龙山

青泉起龙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青泉村南,山上“抱朴道院”相传始建于东晋末年,后毁于战火。现存道院为明代崇祯三年(1635年)所建。

获得荣誉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入选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得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被授予“第二届“河北省文明城区”称号。

参考资料

矿区介绍.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民政府.2024-03-24

绿动太行 澎湃矿区.搜狐网——井陉公共交通在线 .2024-03-24

石家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统计公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石家庄市人民政府.2024-03-24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3-24

最新发布!2018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百强区排行榜.中国农林科技网.2024-03-24

2018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百强区公布,你的家乡投资潜力大吗?.中国农林科技网.2024-03-24

华北制药厂、井陉矿务局、正太铁路等10处入选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石家庄发布.2024-03-24

来喽,来喽,第四届河北省旅发大会要来喽!山水矿区等您来吆!!!.澎湃新闻.2024-03-24

我区召开2022年第二季度量化考评通报暨半年总结推进大会.石家庄市人民政府.2024-03-24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民政府.202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