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大,男,1969年3月出生,义乌市赤岸镇人。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1996年8月进浙江省义乌中学工作。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中共义乌中学党委委员,文科党支部书记,学校年级主任,教务处副主任。现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任浙江省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教研室聘任中学人教版新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编写成员。金华市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金华市高中思想政治青年教师课改小组组长、金华市新课程高考学科研究专家小组成员,义乌市思想政治课教研大组长、学科带头人。

教学成果

二十年来,我一直恪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形成了“明暗双线齐驱、多向思维并举,教皈依学,以激情和智慧于民主、平等的对话中动态生成”的教学特色。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评卷教师”、“浙江省多媒体教学一等奖”、“金华市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金华市名教师”、“义乌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义乌市优秀党员”、“义乌市优秀教师”、“义乌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教学特色

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想政治课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动态、开放、多元中生成“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摸索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根本”,“以师生互动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通过营造“问题式课堂”、“开放式课堂”、“方法式课堂”、“探究式课堂”开展系列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探索出四种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VCD播放式”、“多媒体辅助式”、“网络CAI模式”、“学科网站式”开展教学,实现师生主体自我发展,达成学科教学的新目标。通过实践发现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以生为本”“教皈依学”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引擎功能,达成新课程的目标,同时也能把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在整合教学中得以贯彻。

创新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模式,在动手、体验、感悟中分享“探究合作”的快乐学习。首先尝试把实验教学引入哲学教学之中,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探索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哲学创新教学设计活动,把研究性学习引向课外又引回课堂,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方针

实践自主选课教学改革,在自主、选择、尊重中回归“激扬生命”的教学本真。在教务处分管新课改工作,坚持选择性学习理念,提出“行政班打基础,教学班促发展,”“倾听学生诉求,关注学生心理,诊断成长需求,促进有效修习”的走班教学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选模块、自选班级、自选时段,以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人生规划,帮助学生科学修习IB模块,激励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立志教学班实现:教学目标更高追求,教学水平更优展示,教学效果更佳呈现。

多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智慧、合作、创造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时机。拓展教材资源,体现时代性;用好人力资源,体现人文性;捕捉生成性资源,体现动态性;创造实践资源,体现开放性,提高了新课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以新课改样本学校为己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有序展开师生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原则

为满足学生成长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负责开发和管理包括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艺术素养类、体育健康类、心理健康类、学法指导类等六大类四十三个系列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知识拓展、自我锻炼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完善了我校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坚持自主选择和教务处适当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包括6大系列的体育模块选项教学,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专长和适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生为本”、“依法民主”用真诚的心、真挚的情、真实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动态和丰富个性,营造班级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班级中合作、竞争、发展。摸索出一套针对学生心理障碍、实施心理教育、促进暂差生转化的心理教育方式。

教研成果

在教学科研中,坚信“科研兴教” “科研强师”、“科研强生”的思想,主持并执笔的课题《创境·启思·引探·创新——思想政治课“育人——成长”型教学模式初探》研究成果获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等奖,这一研究成果在省教研室的年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并在我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暑期备课中介绍和推广,深得同行的好评。

主持并执笔的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获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等奖,义乌市一等奖,这一成果在国家级刊物《信息技术与课题整合》2005年第2期中发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转载,同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课程教材研究所》网站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栏目转载。《新课程背景下的哲学创新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后,被广泛转载和高频率地用在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会议的讲坛上。

多次在市、省级优质课、说课、教学业务考试、教学技能比武、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招徒等评比中获第一名。已有12篇论文、案例获金华市一等奖,5篇获省一等奖。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政治教育》、《政治课教学》、《中学教学参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课程教学案例》、《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中国校外教育》、《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学文科》、《浙江教育报》、《中国多媒体学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考试报》、辽宁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试题有60多篇(件)。

主编、副主编、参编人教版教材配套用书、教学辅导书、乡土教材16本(部),其中主编《新高考过关——政治分册》一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被中国教育报作新书介绍;主编《政治点金》《思想政治新策略》由浙江教育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成为优秀的教辅参考书;参编三本乡土教材,丰富地方课程资源。

40多次应邀在国家新课改实验区联谊会、教学研讨、名师义教、专家开讲、高考研讨、广电讲座、新课程培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送教下乡、业务培训、教改小组活动、学科调研等活动中上公开课、观摩课、讲座。

在教育岗位上,为人师表,身正师范,辛勤耕耘,刻苦钻研,以优秀的成绩深受同行的赞誉,其教育教学优秀事迹录入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科研项目《中国优秀教师人力资源库》一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