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紫萁小菇

紫萁小菇

紫萁小菇是一种真菌,其菌丝无色透明且有分隔。子实体可以散生或丛生,菌柄长度一般在0.8至3.1厘米之间,菌盖直径则在0.15至0.5厘米范围。

形态特征

紫萁小菇的形态特征包括发育前期的半球形,灰色表面覆盖白色鳞片。后期菌盖会平展,中央微凸起,呈现灰褐色,边缘不规则且白色。菌盖质地柔软,无味无臭,盖表细胞呈球形或宽椭圆形,带有刺疣,大小约为13至19微米乘以10至15微米。菌褶颜色为白色,数量稀疏,通常有9至32片,排列成放射状,长度不等。菌褶边缘密集分布着带刺疣的梨形囊状体,尺寸大约在23至31微米乘以9至11微米。孢子无色光滑,形状近似椭圆形,具有微淀粉反应,大小约7至8微米乘以5至6微米。菌柄直立,直径约为0.6毫米,中空且呈圆柱形,上部白色,基部则是褐色至黑褐色,散布有白色鳞片。柄表细胞为长形,同样带有刺疣,基部附着在一个密实的簇绒基座上。

生活习性

基本特性

紫萁小菇属于腐生真菌,常见于林间落叶、枯枝以及植物腐根上。它能够强烈分解纤维素,并能在适当条件下兼营寄生生活。此外,紫萁小菇还具有好气性和发光特性,在黑暗环境中会产生微弱荧光。最佳生长温度范围为15至30℃,其中22至25℃是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生长特性

紫萁小菇的理想生长温度介于20至28℃,超过28℃会对菌丝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达到30℃时菌丝将停止生长。最适宜的含水量为100%或200%,随着基物含水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会相应减缓。氢离子浓度在3163至10000纳摩尔/升(pH值5至5.5)的环境下最适合生长。使用基础培养基(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3克,小麦麸50克,维生素B1 10毫克,胡萝卜素1至3克,蒸馏水100毫升),加入花生饼粉及麸皮作为补充,能够显著促进菌丝生长。

共生萌发

紫萁小菇与天麻种子的关系研究表明,紫萁小菇的菌丝能够从天麻胚柄细胞侵入胚体,并在胚体两侧扩散。当种子萌发至原球茎阶段,被菌丝侵染的细胞会在原球茎基部呈“V”字形分布。这些细胞内的原生质和细胞器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许多不定形的囊状体,这些囊状体会包裹并消化紫萁小菇菌丝。实验显示,从种子发芽到原球茎生长并分化出营养繁殖茎的整个过程中,天麻都需要通过消化紫萁小菇等萌发真菌来获取营养。只有当原球茎及其衍生的营养茎成功与蜜环菌建立营养关系时,天麻才能正常生长并产出新的个体。

为了提高天麻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研究人员开发了紫萁小菇与天麻种子萌发的培养技术。具体方法包括在适宜条件下,利用PDA培养基培养一级紫萁小菇菌种,随后经过锯末、麦麸二级菌种和壳斗科植物的树叶、锯末、麦麸三级菌种的培育过程。最终,选择三级菌种的叶片,将其放置在培养器中的海绵垫上,维持饱和水分状态,同时给予100至150 勒克斯的光照强度,25℃的通风条件下,30天内便可诱导出子实体。在此基础上,将天麻种子播种在三级菌种叶片上,保持叶片湿润,置于25℃的环境中,20天后种子即可发芽。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紫萁小菇子实体分离的菌丝培养的树叶拌播天麻种子,一个月后的发芽率达到19.65%,相比之下,对照组的发芽率仅为8.98%。因此,培养出子实体对于菌种分类和菌种复壮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给你一支放大镜!.澎湃新闻.2024-11-02

这种植物也爱“吃”菌子,还可能被菌子反杀!.搜狐网.2024-11-02

紫萁小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紫萁小菇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2024-11-02

中国科学家揭示名贵中药材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机制—论文—科学网.科学网.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