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栖蝮
岩栖(食虫类:亚洲蝮属 saxatilis),蝰科,蝮蛇属。头侧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头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背有9枚对称排列的大鳞。体较粗,尾比较短。体尾背面灰褐色,有深棕色横斑若干,尾末黑色。主要以鼠类为食物。
形态特征
全长雄性518~748mm,雌性528~635mm。背面黄褐色 或砂黄色,有29~44个各占4~5枚鳞的暗褐或黑褐色宽横纹,有些地方可看出它们是由左右两圆斑并合形成;眼后黑褐色眉纹宽,上下缘都不镶白边。鼻间鳞两外侧尖细;中段背鳞23行;腹鳞+尾下鳞192~212,平均198。有颊窝,有管牙。
栖息环境
典型栖息地是石山山麓的阳坡,故种名被命为saxatilis(岩栖)。也见于森林边缘、溪流沿岸、倒地的树干和枯枝间。吉林盘石和辽宁庄河的岩栖蝮多见于山区岩石地带的石缝中。4-5月和9-10月大量出现。该物种多栖息于海拔900-1650米的低山石隙或灌丛、石山山麓向阳的斜面、林地边缘、溪流沿岸以及漂浮来的被风刮倒的树木与枝条间。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000米。
分布范围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江苏省、山东省。国外分布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Selemdzha河以东、朝鲜半岛、蒙古。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
繁殖
卵胎生。9月产子3-8条,刚产出子蛇全长198mm-240mm(n=29)。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