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牌匾由屠呦呦亲笔题字。以葛洪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该馆主要以动画、VR、4D电影等声光电技术手段以及300余件历史文物,主要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以实物或体验的方式将葛洪养生文化呈现在广大游客的面前,让游客亲身体验,为广大游客直观科普中医文化知识提供平台,并用手绘的方式充分展示葛洪中医药文化。
建成揭牌
2016年9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克雷格·梅洛、马丁·沙尔菲等专家为葛洪博物馆揭牌。
展厅结构
在罗浮山景区的黄花蒿园不远处,罗浮山大礼堂 传来施工轰鸣声。这里正在被升级改造为备受关注的葛洪博物馆。红色大礼堂的周围配以点将台、洗药池、稚川丹灶、青蒿园、百草园等室外景观。
葛洪博物馆主要分三层进行展示。踏入一楼展厅,迎面是一幅展开的卷轴,介绍葛洪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点明葛洪与罗浮山的深厚渊源。卷轴两边是两幅比较有装饰感的壁画,分别以葛洪灯下著书、鲍姑山中采药为题材创作,表现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共究医道。接下来,声光电等多媒体科技将把你带进似真似幻的仙山医药文化场景。
眼前是葛洪鲍姑园,园区营造了自然生态意境,脚下水波荡漾,游鱼在里面游走。抬头看,一幅长39米、高5米的动态《抱朴子云游罗浮图》以水墨长卷的形式徐徐展开。奇峰怪石、飞瀑流泉、洞天奇景、飞鸟走兽……你能看见青山绿水写意的罗浮胜景和葛洪徙居罗浮山的生活场景。而这个罗浮图需要18台电影级的投影仪同时工作才能展现。摊开双手,各类虚拟花草将飘落下来,让你置身幻境之中。
这个区域有很多多媒体互动设备。通过触摸平台,你可以看到艾灸文化介绍,亲自“体验”一下艾灸。之后,拿起你手边的VR虚拟现实望远镜,你可以360度观察罗浮山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龙蒿、艾、金钱蒲、金线兰、铁皮石斛、救必应、七叶一枝花、沉香、广藿香、毛叶两面针的生长环境和相关知识。
向前走,4D影院正在放映电影《葛洪传奇》,影片介绍了葛洪一生的传奇经历,并根据影片情景精心设计出震动、坠落、吹风、喷水、挠痒、扫腿等效果,形成独特的4D体验,让参观者从各方面、各角度沉浸式地体验葛洪的传奇人生以及罗浮山胜景。
体验完一楼的惊、艳、奇之后,二楼展示的是葛洪生平事迹展,讲述葛洪一生的经历和对后事的影响等,配套展陈的有一部分文物,现已征集到的文物有175套327多件,大多都是反映医药和道教文化的文物。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收集的最古老文物是一把新石器时代的石斧。这些文物目前全部已造册登记,保存在仓库,等内部装饰完工后,将陆续与游客见面。同时,第二批展品征集活动也已经启动,主要征集岭南地区有关文物。
第三层主要介绍了两位女性生平事迹及其文化成果。一位是我国第一位女针灸家、葛洪之妻鲍姑,另一位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这里的葛洪医馆对外开放,届时将有国医大师现场坐诊。
葛洪博物馆三楼有一个会把脉的“葛洪”机器人。只要将手放在机器人面前指定位置,机器人会自动把脉,并做出诊断。
馆藏文物
截至2019年,博物馆藏品数量603件(套)。
意义作用
葛洪的中医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提供研究灵感,帮助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解决治疗预防疟疾这一世界医学难题作出贡献。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惠州市委副书记黄雁行称,葛洪博物馆的落成使用,有助于内地进一步领略葛洪文化遗产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未来希望把葛洪博物馆打造成为广东省乃至内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青蒿素精神的重要平台。
在葛洪博物馆启动仪式上,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的老同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副院长杨保华,现场将屠呦呦教授编著并盖上亲笔签名印鉴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赠送给葛洪博物馆作为藏书。
中药资源数据库将纳入国家数据库
据了解,依托国家第四次中草药资源普查,博罗县将初步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并纳入全省及全国中药资源数据库,为全面、有效保护中药资源,推进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目前,该县依托药材资源丰富、传承罗浮山“洞天药市”历史、全县中成药企业较多的优势,计划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药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在罗浮山成立中医药研究所,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该县中草药资源的科学这度开发。
参考资料
葛洪博物馆在广东开馆 声光电多媒体展示东晋医学家一生.中新网.2016-09-04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8
惠州建葛洪博物馆.香港商报网.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