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男,字文,出生于1884年,江苏镇江人,著有《镇江沦陷记》、《守厂记》,揭露日本侵略军在镇江烧杀、奸淫、掠夺的暴行。还著有《辛亥海军举义记》等。1964年12月24日,辛亥革命海军举义功勋卓着的英雄张怿伯,在镇江市家中然长逝。

后人记事

12月8日是镇江沦陷70周年纪念日,昨天,一场特殊的捐赠警示教育活动在镇江烈士陵园举行。镇江知名民营企业家童财宝将其以107万元巨款拍得的真实记录日寇暴行的《镇江沦陷记》,赠给镇江博物馆永久珍藏。至此,在外风雨漂泊数十年的这一国宝级文物终于“回家”了!

1937年12月8日,日军铁蹄踏入时为江苏省会的镇江,镇江沦陷。《沦陷记记的作者张怿伯(1884-1964,镇江人),当时是镇江金山公司的总经理,将亲眼目睹的日军种种罪行写成了《镇江沦陷记》,全书共12.4万字。1938年,张怿伯自印4000份免费寄往各地,将日寇的罪行暴露天下。1946年,张怿伯根据自印本专门誊抄了一份,并加入了一些其在抗战后期的所见所闻,成为今天的《镇江沦陷记》。

哦!张怿伯,故乡杜牧近代的先贤!

张怿伯(1884-1964),字文铨,扬州樊川人,1917年居镇江市。27岁的张怿伯风华正茂,他就策划并参与了辛亥海军起义……

1884年,里下河地区水乡古镇樊邮界中大街的张公馆添了一丁,张灯结彩,贺客盈门。秀才出身的父亲为儿子取名怿伯,字文铨。

文铨自幼聪颖好学,为人仗义,敢作为。其父虽是饱读诗书的秀才,人并不迂腐,反而甚为开明。文诠的母亲吴氏,是樊汊南头世代经商的吴家。

16岁前文铨接受的传统教育,由于家庭的熏陶他对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民族英雄十分崇敬!怿伯16岁便离开了故乡樊汊,赴沪就读于大清上海电报学堂,毕业后进南京电报局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勤勉,时间不长,又调往京师意大利公使馆学习无线电报。后来,如果清廷不将张怿伯派往北洋海军军舰上工作,也许他就只是个电报专家。

1904年,张怿伯被派往“海琛”巡洋舰任正电官(电台台长)。1910年的清代王朝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动乱己原气大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清廷仍派遣“海琛”巡洋舰游历马来群岛,以图抚慰华侨,重振大清国威。可是,事与愿违,南洋华侨己心仪共和,接受了孙中山的“驱除达虏,复我中华”的五族共和的思想。南洋群岛的游历反而对“海琛”巡洋舰官兵的触动殊深,却为一年后的海军在武昌区举义埋下了伏笔。张怿伯将华侨给他的三民主义宣传品携带上舰,如饥似渴地阅读。使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后来史称“辛亥革命”.

清廷急调“海琛”、 “海容”、“海筹”三艘巡洋舰,六艘巡逻舰,两艘鱼雷快艇前往武昌镇压。此时的张怿伯,审时度势,他敏锐地觉察到共和是大势所趋,是实现三民主义理想的伟大目标。与生俱来的民族革命意识和超人的胆识智慧,他首先联络了“海琛”舰二副杨庆贞、三副高幼钦、见习士官阳明,并秘密分工合作,各自负责发展可靠的官兵,促使官兵认识一致,为了国家民族的共和共举义旗。

10月28日,“海琛”舰已驶抵汉口造纸厂沿岸,战事一触即发,张怿伯又联络了“海容”舰正电官金琢章、“海筹”舰正电官何渭生,二人与他同学,三人明志后,由何渭生临时编制英文密码12种,建立了三舰之间的秘电通讯。当清廷严令海军炮击武昌青山革命军时,张怿伯紧急致电“海容”、“海筹”的金琢章、何渭生,二人又分头密嘱炮长、炮手切不可瞄准青山革命军阵地的目标。是日3时许,共发炮弹700余发。若果真瞄准青山国民革命军阵地的目标,革命军伤亡必大,阵地必被攻克。然而,青山革命军阵地依旧坚如磐石。

27岁的张怿伯风华正茂,人却老持稳重,足智多谋。他深知军中举事,士卒是基础,中下级官佐是关键。然而,若能说动帮带、管带岂不更好?

一弯眉月斜挂天空,淡淡的月光洒落在甲板上,洒落在大江上,伫立在甲板上的文诠看着滔滔的江水,低吟道:“长江滚滚东流水,多少英雄志未酬?”查哨的帮带林永谟①(舰长称管带,帮带次于舰长)走过来问道:“文诠老弟,又在想家啦?

”哦!林帮带,是的,想家。

“嗯,何人不想家啊!

”是啊!国家国家,国泰家才安啊!

“老弟有大丈夫之志也!忧国忧民,可敬可佩啊!

”林帮带,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呀!

“是呀,看样子,朝廷气数尽矣,唉!

”帮带,我们海军为什么还要助纣为虐呢?

“你呀!我已听弟兄们说了,你主张举义,是吗?

”真人面前不说假,此事若得林帮带登高一呼,大功必成矣!林帮带,兄弟我及全舰弟兄们就等你一句话了!

“文诠老弟,举义乃身家性命的大事,要弄个签名誓约!

”林帮带,我已预备好了圆形签名单,到你的房间签。

“好!

嗣后,”海琛“舰轮机长王齐宸、”海筹“舰舰长黄钟英②、枪炮官陈季良、二副沙训龄、教训官佘振兴相继签名入盟。

南下增援武昌区的清军已占汉口,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张怿伯当机立断,用”赴义恐后“的口号一下子点燃了士官们举义的决心!1911年11月17日,”海琛“、 ”海容“、”海筹“三艘巡洋舰及”江贞“、 ”楚豫“等巡逻舰不再奉清廷之命,皆自行离开武汉阳逻,向江西军政府九江军政分府的驻地驶去。舰队驶离阳逻不远,”海琛“舰”见习士官阳明将舰上海军军旗“龙旗”降下,掷于甲板而践踏之,旋弃于江。“翌晨,11月18日,”海琛“舰将事先制作好的白旗悬于舰尾,其余各舰艇皆效而仿之。辛亥海军举义,实自此11月18日为开始。

起义海军至九江,中华同盟会的着名人物、九江军政分府的林森吴铁城、蒋群、龚永等皆登舰慰问嘉勉。各舰升旗吹号迎接,离舰时还鸣炮17响欢送。旋及又奉革命军政府之命,溯江而上,重返汉口参战,人人奋勇争先,给南下汉口的清军以重创。

”自从不死于革命奔走之时,而能死于革命成功之日,问心亦已无憾。然而卒不死者,特偶邀天幸耳。“张怿伯为何发出如此慨叹呢?

原来,1911年11月起义海军初至九江时,”海容“舰因江流湍急而移锚。然而,时任九江金鸡坡炮台司令的戈克安,原是”海容“舰三车,与舰上多数士卒结怨甚深,因此,不得不到陆军炮台就职。戈克安为涉私愤,诬”海容“舰逃遁而下令炮击。戈克安小人之举差点送掉张怿伯的命。无故遭到炮击,起义诸舰全员共愤,后悔起义反受此大辱,竟然迁恕于起义主谋者张文诠。炮击之时,张怿伯正在给林森呈送起义案卷。他归舰时,”海琛“舰前仓士卒欲将他处死,幸亏资历老、威望高的水手头目李容清等深明大义,极力保护,方才化险为夷。当晚,军政分府在九江招商局举行宴会招待起义的海军军官。林森在宴会上致词说:”海陆颠覆清代,宜协力同心,勿生疑忌,致误大局。

1912年夏天,“海琛”舰返回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市时,南京总统府派人上舰了解海军起义的详情,代舰长林永谟让举义主谋者张怿伯汇报了海军举义的详细经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912年底,辛亥海军举义的主要策划者张怿伯以治病为由,离开了海军,离开荣华富贵。

张怿伯伟大的人格魅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毅然决然地退出了官场,走上实业救国的艰辛之路,百方筹措,兴办民族工业,在工商业领域亦卓有成就,是“无敌牌”镇江工厂股份两合公司总经理兼无限责任股股东。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寇一路西侵,公司难以生存,张怿伯便将工厂人员遣散,为了维护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工厂,他亲自留守。在首都南京大屠杀4天前,江苏省省会镇江市于12月8日沦陷,张怿伯的工厂和家屋被日寇强占,他的三儿子被日寇抓捕后杀害。张怿伯亲见身受了日寇在镇江疯狂烧杀淫掠的罪行。

1938年2月,张怿伯乘船逃离镇江,赴江北水乡古镇樊川祖居,根据“身之所历,足之所至,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实录了当时的情景,奋笔写成《镇江沦陷记》。初版包括“沦陷前之种种”、“一二八日寇陷镇江”、“劫掠”、“奸淫”、“烧杀及伤害污辱”、“其它种种”以及“杂录”等八章,以笔为枪,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揭露、控诉日寇的野兽罪行。《镇江沦陷记》和《拉贝日记》《东史郎战地日记》等不一样,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写书是为了及时向民众揭露日寇罪行,激励中国人民的抗日杀敌的激情。因此,远在书稿写成之日,他就千方百计地以自费出版、免费寄送的方式,向全国各地寄出4000余册,成为一份讨伐日寇罪行、动员民众奋起抗战的檄文!此事即使在出版手段先进,邮寄途径通畅的今天,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壮举。

1964年12月24日,辛亥革命海军举义功勋卓着的英雄张怿伯,在镇江市家中溘然长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