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尾鬣蜥为草食倾向较强的杂食性蜥,唯幼体的食饵中,反以肉食的比例较高。
食性
本种为草食倾向较强的杂食性鬣蜥,唯幼体的 食饵中,反以肉食的比例较高。
分布
形态特征:全长1公尺,成体是以灰色为底色,具有黑色横纹。在幼体阶段时,体色则以绿色为主。此外,尾部覆有棘状大型鳞片,鳞列间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鳞片。
生活习性
栖息于多岩区域,日行性,地栖型,亦擅长攀木。每胎可产20-30颗卵,约3个月即可孵化。
Ctenosaura属的鬣蜥共有十四种之多,几乎全部分布在中美洲各国,尤其以墨西哥分布最多种类。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长满棘刺的尾巴。其中以C. similis在宠物市场最为常见,因为在原产地已经有大规模的商业繁殖。而刺尾鬣蜥本身也有两个亚种C.s. similis和C.s. multipunctata.但是一般在市场上并未加以区分.
刺尾鬣蜥基本上比美洲鬣蜥更具攻击性,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驯养,所以比较不适合新手或是有幼童的家庭饲养。由 幼体驯养比较容易。幼年期偏向虫食性,也比较倾向在树上活动,成体则转变为草食性,也比较倾向地栖性。所以 在饲养时最好铺设较厚的底材供它们挖掘,同时也要布置枯枝给它们攀爬。水盆是不可少的。刺尾鬣蜥基本上很
容易饲养,只是空间要足够。它们晒太阳的时间很长,因此UV灯光也不能少。随着成长,体色转趋黯淡,有些个体甚 至通体漆黑,因此刺尾鬣蜥也叫黑刺尾鬣蜥。由于雌性和雄性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它们是以单独饲养最为理想.
雌雄辨别与美洲鬣蜥相同,雄性大腿内侧会出现较凸出的股孔,下颚的肉垂也比较大。雌性每次可产卵20-30颗,算是 多产的蜥蜴,经过大约90天,蛋便孵化。初生幼体全长约在15公分左右,可以黄粉虫,蟋蟀科,小鼠喂食,绿鬣蜥或巨蜥属 饲料,营养比较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