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儿根属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家B. Nordestam于1978年从千里光属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属。该属的主要特点是多年生葶状草本,叶多集中在基部形成莲座状,茎叶较少,通常变为苞叶状,具有掌状脉。总苞钟状,通常无外层苞片,稀具外层苞片。管状花冠钟状,具短裂片。花药短,基部钝而无尾,花药颈部圆柱形,几乎不粗于花丝,具同形的细胞。在花内壁细胞壁增厚为两极状,稀散生或辐射状排列。花柱分枝短,截形,边缘常被少数乳头状突起。
形态特征
蒲儿根属的植物为直立多年生或有时二年生草本,具有匍匐枝或根状茎,以及纤维状根。茎葶状,近葶状或具叶,幼时常常被长柔毛或蛛丝状绒毛覆盖。叶子不分裂,具有柄,全部基生或大部基生,或者基生兼茎生。基生叶莲座状,除了具茎生叶的种类外,在花期会宿存。叶片形状多样,包括圆形、肾形至卵形或轮廓三角状,稀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叶脉为掌状或极稀羽状脉,中度深或浅掌状裂,具有齿,棱角或近全缘。基部深至浅心形,至近截形,稀圆形或楔形。基生叶叶柄无翅,茎叶叶柄下部有翅,几乎基部通常扩大成明显半抱茎,全缘或具齿的耳。头状花序单生至多数排列成顶生近伞形简单或复伞房状聚伞花序,具有异形小花,辐射状,具有花序梗。总苞无苞片或稀有苞片,倒锥形至半球形或杯状。花序托平或凸起,具有小窝孔,或有时具缘毛。总苞片草质,7-10,或13-17,通常8-13个,线形至卵形,通常披针形,顶端及上部边缘常被缘毛或平邑雪萝树状缘毛,边缘干膜质。小花全部结实,舌状花6-15,通常13个,雌性,舌片黄色,通常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具有4-10条脉,顶端具3小齿。管状花多数,两性,花冠黄色,檐部钟状,5裂。花药长圆形,基部圆形至钝,稀短钝箭形,花药颈部圆柱形,稍粗于花丝,细胞同形,花药内壁细胞壁增厚两极状,散生或辐射状排列。花柱分枝外弯,极短,顶端截形或微凸起,较长边缘被多数较长至少数较短的乳头状毛。瘦果圆柱形或倒卵状,具有肋,无毛,或沿肋被短柔毛。表皮细胞光滑,或稀被微乳头状毛。冠毛细,同形,白色,宿存或稀脱落。全部小花的瘦果有冠毛,或舌状花或全部小花无冠毛。
分布范围
蒲儿根属的物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湖北西部,其中许多种的分布仅限于特定的小区域。全球共有约36种,其中大多数产自中国,只有3种扩展到朝鲜、缅甸及中南半岛;此外,还有1种产于北美洲。在中国,已知有35种。
属名模式
蒲儿根属的模式种为肾叶蒲儿根(S. homogyniphyllus (Cumm.) B. Nord.)。
下级分类
B. Nordestam曾提出将蒲儿根属划分成多个类群。根据对本属的显微形态学研究,将其种类划分为2组、4个亚组和4个系。
参考资料
Sinosenecio B. Nord..植物智.2024-11-08
蒲儿根属.植物智.2024-11-08
Sinosenecio.植物智.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