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赫拉威
宰赫拉威(al-Zahrawi,约936~1013),在西方国家也被称为阿尔布卡西斯(Albucasis)。他是中世纪阿拉伯后倭马亚王朝安达卢西亚的医学家、外科医生、化学家、美容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人物生平
宰赫拉威出生于距后倭马亚王朝京城科尔多瓦(今属西班牙)西北六英里的宰赫拉城,他的名字“宰赫拉威”就是宰赫拉人的意思。他是早年移居西班牙的阿拉伯部落辅士的后裔。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科尔多瓦度过,他在科尔多瓦学习、任教,并实践外科手术,直到去世。
主要贡献
扎哈拉维的《医学手册》是一部集其数十年医学知识与经验的著作,包括30篇的内容,涵盖大量临床问题,适用于执业医生与医学生。这部著作附有历史上最早的外科器械插图与文字说明,而且数量相当丰富(200幅左右)。这些精致的插图(与文字说明)使其极具学术价值。他还把外科治疗划分成几个部分,例如烧灼术、手术切除、放血疗法与接骨术。12世纪,《医学手册》的外科部分(第30篇)在托莱多被来自意大利克雷默那的翻译家杰拉德(Gerard,1114~1187年)翻译成拉丁语,并且在1497~1544年之间至少再版10次之多。
在《医学手册》的第一与第二篇里,扎哈拉维归类了325种疾病,讨论了它们的症状与治疗,并且在第145页上首次描述了一种由“健康”母亲传递给儿子的出血性疾病,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血友病。这部分篇幅后来亦有拉丁文译本出现,名为《Liber Thoricae》。
在妇产科方面,扎哈拉维的著作包括指导训练助产士如何处理异常分娩,取出死胎与去除胎盘,以及剖腹产的实施方法等。
扎哈拉维不仅改进了一些器械,还发明了许多外科器械,例如一种引流腹腔积液的斜面套管,插入尿道治疗尿道结石的探头,以及一种用于切开脓肿的隐蔽式手术刀。他还发明、引进了手术钳子/镊子、(羊)肠线以及今天妇产科医生使用的窥阴器与扩阴器等。
人物影响
扎哈拉维对于后来的医学尤其是外科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也并没有忘记这位生活在1000年前医学家。现在,在扎哈拉维的家乡西班牙科尔多瓦,有一条叫做“Calle Albucasis”的街道,就是以他的拉丁化名字Albucasis(阿尔布卡西斯)命名的,意思是“阿尔布卡西斯大街”;西班牙旅游局在这条街道的6号建筑物门前安放了一块铜匾,上书“阿布·卡西姆旧居”(“阿布·卡西姆”也是扎哈拉维的名字,取自其全名)。按扎哈拉维的设计而复原的外科器械,曾经在西班牙、突尼斯和巴基斯坦等地的博物馆中庄重地陈列展示,以表达人们对他的尊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