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鼠刺(学名:Itea macrophylla)是虎耳草科鼠刺属下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无毛。其叶薄革质,形状为阔卵形或广椭圆形。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8-10米;小枝无毛,具纵条纹。叶薄革质,阔卵形或宽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钝,边缘具腺锯齿,两面无毛;侧脉7-10对,中脉在上面下陷,中脉和侧脉在下面明显突起,脉细而平行,与网脉在下面稍突起;叶柄粗壮,长1-2.5厘米,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通常2-3个簇生,稀单生,直立,长10-15(20)厘米;花序轴及花梗被短柔毛,稀近无毛;花梗长1.5-2毫米,苞片钻形;萼筒杯状;萼片三角状披针形,长1.5毫米,被微毛;花瓣白色,狭披针形,长3-4毫米,稍尖,花时常反折;雄蕊短于花瓣之半;花丝无毛;花药长圆形,背向着生;子房半下位,无毛;2心皮,紧贴;柱头头状。果狭锥形,长7-8毫米,无毛,具纵条纹,平展或下垂。花果期4-6月。
生长环境
常见于海拔500-1540米的疏、密林中或山坡路边。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海南(澄迈县、儋州市、崖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感恩及东方市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区)、云南省南部(澜沧、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沦源、盈江县、勐海县、绿春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陇川县、孟连等)。印度、锡金王国、不丹、缅甸、越南、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
主要价值
茎皮多纤维可供制绳及麻袋、造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