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俪派是明代戏曲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活跃于万历年间。这一流派的作品风格以骈俪为主,追求词藻华丽,常使用典故和古代词汇。骈俪派的出现标志着南戏逐渐转向高雅化的趋势。
历史沿革
骈俪派的名称来源于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中“艳品”一目的评论。王骥德在《曲律》中将其称为文词派,吕天成在《曲品》中称之为“骈绮派”。王世贞在《曲藻》中将之归类为吴中派,而近代学者吴梅则认为它是昆山派的一部分。
特色
骈俪派的主要特点是追求词藻华丽,大量运用典故,有时甚至会堆砌古书成句或药名、花名入曲辞,以此展现创作者的知识渊博。即使在对话中,也会使用骈句或四六句式,不顾及角色的身份背景。尽管作品内容深度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取材于历史故事,现实意义并不突出。此外,剧目的情节通常较为复杂且缺乏创新性。
代表作家及作品
骈俪派的代表作家包括郑若庸、陆采、张凤翼、屠隆、梅鼎祚以及许自昌等。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玉玦记》《明珠记》《怀香记》《红拂记》《祝发记》《彩毫记》《昙花记》《玉合记》《长命缕》《水浒记》和《橘浦记》等。
影响及意义
骈俪派的兴起表明南戏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雅化过程,它从一种民间艺术转变为贵族专属的娱乐形式。同时,这也反映出南戏正从舞台走向案头,从生动活泼的戏剧形式向辞赋化转变。这种变化导致南戏逐渐远离乡村和城市大众,不可避免地走向僵化和衰落。徐复祚在《三家村老委谈》中批评道:“徒逞其博洽,使闻者不解为何语,何异对驴而弹琴乎!……无论田畯红女,即学士大夫能解其何语者几人哉!”因此,虽然有一些人阅读骈俪派的作品,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更不用说将其搬上舞台演出了。
参考资料
明代骈俪派形成与王世贞关系研究.手机知网.2024-10-28
骈俪派.知网空间.2024-10-28
骈俪派传奇.知网百科.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