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祁彪佳

祁彪佳

祁彪佳(1602年1645年)字虎子,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绍兴市(今属浙江绍兴)梅墅村人。明代政治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

祁彪佳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翌年授福建省兴化推官;崇祯元年(1628),因父辞世而丁忧返乡,崇祯四年,丁忧期满,回京赴任,授福建道监察御史。崇祯六年巡按苏州市、松江各府,平乱除恶,为权贵所嫉,屡遭排挤。祁彪佳深感晚明官场黑暗艰险,多次以奉养老母请辞,崇祯八年四月获准辞官,归隐家居。家居8年,崇祯末年复官。清兵入关,力主抗清,任苏松总督。清兵攻占杭州市后,自沉殉国,卒谥忠敏。

人物生平

仕宦隐退

祁彪佳出身仕宦,为藏书家祁承㸁之子。彪佳自幼寝馈书卷中,幼而聪敏,六岁能诵帝王名。7岁,乡人抱之上树,命以“狲上树”作对,彪佳应声答以“飞虎在天”。彪佳善山水,深得倪、黄神髓。花卉竹石,随意点染,亦有梅花(吴镇)风趣。明天启二年(1622年)20岁中进士,次年任福建兴化推官,初到任,吏民轻其年少。及治事,惩猾吏,禁豪右,绝苞苴,剖决精明,皆大畏服。崇祯元年(1628)以父丧归。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右佥都御史,疏陈朝廷赏罚之要及民间十四大苦。六年,巡按苏、松诸府,所至延问父老,察访民情。豪右兼并,百姓皆得控陈,一时权贵为之侧目。吴中无赖假天罡党欺凌百姓,彪佳捕为首者4人,立杖杀之,余众股栗。大学士周延儒家宜兴市,子弟家人恃势横行乡里,邑民焚其居宅,发其祖墓。彪佳既捕治如法,而于延儒亦不稍徇情。延儒恨之,回道考核,竟被降俸,遂以侍养为名告归。十三年,越中大水,彪佳与刘宗周分区赈米,设粥厂施粥,病者药之,死者埋之,深山穷谷,无不亲历。崇祯十四年(1641年),起为河南道御史。次年参预考察官吏大计,一秉至公,无敢以一钱一简至其门,舆论大服。改南京道,请辞官不允,遂便道还家。与北方藏家袁枢(抗清名臣袁可立子)亦多往来,崇祯十六年(1643)其在《祁忠敏公日记·癸未日历》中记载道:“十月初四日……夜至浒墅关,关使者袁环中(袁枢)来晤,即于舟次报谢。袁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

国破身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思宗自缢。弘光帝至南京,彪佳往,诸臣有请福王即位登基者,彪佳力言以称监国为正。高杰兵扰扬州市,百姓奔避江南,彪佳奉命巡抚江南,斩倡乱者数人,一方遂定。寻进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留为江南巡抚。募技勇,设标营,沿江增设屯堡。弘光帝命设厂卫缉事官,彪佳力陈诏狱、缉事、廷杖之弊,事乃止。督辅部将刘肇基等4将兵驻京口,与浙江省入卫都司兵发生冲突,乱兵焚掠,死者400人,彪佳劾治4将之罪,周恤被难家,计户给钱偿之。高杰驻军瓜洲,骄横跋扈,彪佳单舟往会,勉以忠义,杰感叹,愿遵约束。马士英刘宗周劾己,疑彪佳属稿,御史张孙振参彪佳阻难登基,有心拥戴潞王,乃称疾去职。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六月,潞王监国杭州市,拜彪佳兵部侍郎总督苏、松,会清兵至,不果。彪佳即绝粒。闰六月初四日,清贝勒聘书到,彪佳曰:“此吾授命时矣。”初六夜,家人先寝,自沉于梅墅寓园别业梅花阁前水池中。有遗书留几上,其绝命词有云:“图功为其难,洁身为其易。吾为其易者,聊存洁身志。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明唐王追赠少保、兵部尚书,谥忠敏,清追谥忠惠。据爱新觉罗·颙琰山阴县志》,墓在城西十里亭山南面。《明史》有传。其友袁枢亦不仕清代,四个月后于金陵郁愤而死。

澹生堂藏书

“澹生堂”藏书名满江左,他嗜藏书,聚书不如其父所收,他继承了“澹生堂”藏书,黄宗羲记其“以朱红小榻数十张,顿放古籍,每书皆有牙签,风过锵然”。筑“旷园”,园林极盛,藏书娱乐其中。全祖望作有《旷园记》。又因读宋藏书家郑樵求书八法,于崇祯十二年(1639)建书楼为“八求楼”,藏书3万余卷,以收藏戏曲文献为特色。据《远山堂曲品剧品校录》记载,曲品有466种,剧品有242种。藏书印有“彪佳州台”、“山阴祁氏藏书之章”、“寓山藏书”等。祁氏“澹生堂”藏书亦从此散出,多为黄宗羲、吕留良所有,部分归杭州赵氏小山堂,馀则散入坊间。其妻商景兰,明吏部尚书商周祚之女,育有三女二子,其子为祁理孙与祁班孙

明史文载

祁彪佳,字弘吉,浙江山阴人。祖父世清白吏。彪佳生而英特,丰姿绝人。弱冠,第天启二年进士,授兴化府推官。始至,吏民易其年少。及治事,剖决精明,皆大畏服。外艰归。崇祯四年,起御史。疏陈赏罚之要,言:“黔功因一级疑,稽三年之叙,且恩及督抚总帅帷幄大臣,而陷敌冲锋之士不预,何以励行间。山东之变,六诚连陷,未尝议及一官,欺蒙之习不可不破。”帝即命议行。又言:“九列之长,诘责时闻,四朝遗老或蒙重谴。诸臣怵严威,竞迎合以保名位。臣所虑于大臣者此也。方伯或一二考,台员或十余载,竟不得迁除,监司守令多贬秩停俸。臣子精神才具无余地,展布曷由。急功赴名之民不胜其掩罪匿瑕。臣所虑于小臣者此也。国家闻鼓思将帅,苟得其人,推毂筑坛,礼亦宜之。若必依序循资,冒滥之窦虽可清,奖拔之术或未尽。臣所虑于武臣者此也。抚按则使中官监视会同,隙开水火,其忠显;潜通交结,其患深。臣所虑于内臣者此也。”旨谯责。

寻上《合筹天下全局疏》,以策关、宁,制登海为二大要。分析中原地区、秦、晋之流贼,江右、楚、粤之山贼,浙、闽、东粤之海贼,滇、黔、楚、蜀之土贼为四大势。极控制驾驭之宜,而归其要于行伍以节饷,实卫所以销兵。复陈民间十四大苦:曰里甲,曰虚粮,曰行户,曰搜赃,曰钦提,曰隔提,曰讦讼,曰窝访,曰私税,曰私铸,曰解运,曰马户,曰盐丁,曰难民。帝善其言,下之所司。出按苏、松诸府,廉积猾四人杖杀之。宜兴市民发大学士周延儒祖墓,又焚翰林陈于鼎、于泰庐,亦发其祖墓。彪佳捕治如法,而于延儒无所徇,延儒憾之。回道考核,降俸,寻以侍养归。家居九年,母服终,召掌河南道事。十六年佐大计,问遗莫敢及门。刷卷南畿,乞休,不允,便道还家。

北都变闻,谒弘光帝于南京。王监国,或请登极。彪佳请发丧,服满议其仪,从之。高杰兵扰扬州市,民奔避江南,奸民乘机剽,命彪佳往宣谕,斩倡乱者数人,一方遂安。迁大理寺丞,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南。苏州市诸生檄讨其乡官从贼者,奸民和之。少詹事项煜及大理寺正钱位坤、通政司参议宋学显、礼部员外郎汤有庆之家皆被焚劫。常熟市又焚给事中时敏家,毁其三代四棺。彪佳请议从逆诸臣罪,而治焚掠之徒以加等,从之。

诏设厂卫缉事官。彪佳上言:“洪武初,官民有犯,或收系锦衣卫,高皇帝见非法凌虐,焚其刑具,送囚刑部。是祖制原无诏狱也。后乃以罗织为事,虽曰朝廷爪牙,实为权奸鹰狗。举朝尽知其枉,而法司无敢雪。惨酷等来、周,平反无徐、杜。此诏狱之弊也。洪武十五年改仪銮司为锦衣卫,专掌直驾侍卫等事,未尝令缉事也。永乐间设立东厂,始开告密门。凶人投为厮役,赤手钜万。飞诬及于善良,招承出于私拷,怨愤满乎京畿。欲绝苞苴,而苞苴弥盛;欲清奸,而奸宄益多。此缉事之弊也。古者刑不上大夫。逆瑾用事,始去衣受杖。本无可杀之罪,乃蒙必死之刑。朝廷受愎谏之名,天下反归忠直之誉。此廷杖之弊也。”疏奏,乃命五城御史体访,而缉事官不设。

督辅部将刘肇基、陈可立、张天维、于永绶驻京口,浙江省入卫都司黄之奎亦部水陆兵三四千戍其地。之奎御军严。四将兵恣横,刃伤民,戚家军缚而投之江,遂有隙。已而守备李大开统浙兵镇兵马,镇兵与相击,射杀大开。乱兵大焚掠,死者四百人。彪佳至,纳兰永寿等遁去。彪佳劾治四将罪,恤被难家,民大悦。

高杰驻瓜洲,跋扈甚,彪佳克期往会。至期,风大作,杰意彪佳必无来。彪佳携数卒冲风渡,杰大骇异,尽撤兵卫,会彪佳于大观楼。彪佳披肝膈,勉以忠义,共奖王室。杰感叹曰:“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死!公一日在吴,杰一日遵公约矣。”共饭而别。

群小疾彪佳,竞诋,以沮登极、立潞王为言,彪佳竟移疾去。明年五月,南阳郡失守。六月,杭州市继失,彪佳即绝粒。至闰月四日,绐家人先寝,端坐池中而死,年四十有四。唐王赠少保、兵部尚书,谥忠敏。

绝命诗文

原任苏松巡抚山阴祁彪佳(字幼父,号世培),养病里居,北兵至浙,以书来聘。公处分家政,作绝命词别宗亲曰:“时事至此,论臣子大义,自应一死。凡较量于缓急轻重者,犹是后念,未免杂于私意耳!若提起本心,试观今日是谁家天下,尚可浪贪余生?况生死旦暮耳,贪旦暮之生,致名节扫地,何见之不广也!虽然,一死于十五年之前,一死于十五年之后,皆不失为赵姓忠臣。予小儒,惟知守节而已,前此却聘一书,自愧多此委曲。然虽不敢比踪信国,亦庶几叠山之后尘矣!临终有暇,再书此数语,且系以一诗,质之有道:运会轭阳九,君迁国破碎,鼙鼓志江涛,干戈遍海内。我生何不辰?聘书乃迫至!委赞为人臣,之死谊无二。予家世簪缨,臣节皆罔赘。幸不辱祖宗,岂为儿女计!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欢然饮燕,无异平时。肃衣冠,投于寓园放生池柳树之阴,夫人子弟不知也。笑容可掬,颜色如生。

遗诗一章曰:运会厄阳九,君迁国破碎。我生胡不辰,聘书乃迫至。委贽为人臣,之死谊无二。光复或有时,图功当时势。图功何其难,殉节何其易。我为其易者,聊尽洁身志。含笑入九泉,浩然留天地。

相关悼亡

商景兰锦囊集》收《悼亡》诗二律:公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不死鸟何处散,琴断楚江声。自古悲荀息,于今吊屈原。皂囊百岁恨,青简一朝名。碧血终难化,长号拟堕城。

明山阴王茂远《柳潭遗集·为义兴军祭殉难祁中丞公彪佳文》:“呜呼,当天地之日,属宗枋板荡之秋。洫血无戈,盟心有剑。留千秋之高碣,轻一死于清流。名岂不成,人其可惜。故自先生致命从容之日,即为吾党呼天莫助之时。夫信国未亡,呼声南剑;侯尚在,左袒北军。假公逊志深山,留身今日;投戈奋袂,必不逾时。此逆虏之所魂消,而同盟借其袖领者也。乃夫天佑将来,叠山告殁,身归日月之傍,气有河 山之壮。遂使绅之所未为,布衣于焉独任。呜呼,祖鞭未着,中流之 影何追;宗泪频挥,渡河之呼声未远。”

轶事典故

八求楼

祁彪佳曾以藏书方法为他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八求搂”。“八求”指的是宋代藏书家郑樵所总结的求书八法,分别是即类、旁类、因地、因家、曰求、曰求、因人、因代。

断偷吃鸡蛋案

祁彪佳的母亲王采玉爱吃鸡蛋,因此膳房每天都要给她准备。有一次鸡蛋被偷吃了,身边的丫环又都不肯认,管事的便和她们争执起来。祁彪佳让她们不用争辩了,并打算还她们一个清白。于是便让人端来一盆清水,让丫环逐一用清水漱口,最后偷吃鸡蛋的吐出来满口是蛋黄。这一年,祁彪佳才六岁。

巧对对子

祁彪佳七岁时在时任苏州市知县的父亲的官署内读书,祁承㸁的同僚们对他的学问感到非常吃惊,想要找个机会刁难他。有一次,碰巧他爬在衙门的桂花树上下不来。有人就想了一个法子,让他以“猢狲上树”即兴对对子,对上就把他抱下来。他回答道:“飞龙在天”,答得非常工整,又大气磅薄。

戏曲成就

祁彪佳所著传奇如《全节记》,皆佚。惟戏曲批评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存世(其中《曲品》有残缺)。《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唯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 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书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另附杂调一类,收弋阳县诸腔剧目46种,尤为可贵。与吕天成《曲品》相较,以搜罗广博著称。每种剧目后都有简短的评论,从中可见祁彪佳的戏曲主张。

在作品内容上,他强调戏曲应当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外御强敌,内除奸”;而在艺术上则着眼于“词以淡为真,境以幻为实”,颇有见地。惟祁彪佳认为民间戏曲不能入品,实为其缺陷之处。

文艺影视

参考资料

祁彪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