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季(1918年3月—1966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古镇,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俗音乐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
吴文季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其中,《康定情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他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和舞蹈,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屡获佳绩。吴文季是将惠安女形象搬上舞台的第一人,开创了现代闽南音乐作品的新局面。
人物生平
吴文季于1918年3月31日生于福建惠安县洛阳古镇一个小棉布商家庭,家中共有8个孩子,6男2女,吴文季排行老五。14岁时,他考入泉州晦鸣中学(现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并在进步青年教师朱少稀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进步文学,经常观看《火之舞蹈》《苏州夜话》等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话剧,阅读马克西姆·高尔基的《我的童年》等小说,这为他之后的音乐创作生涯奠定了基础。
吴文季初中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失去顶梁柱后,他只能靠着吴氏族亲资助考入集美大桥农林高中,但不久后又因战乱等原因辍学。1935年,18岁的吴文季在工作中初显艺术天赋。当时,他受聘于洛阳小学教书,其间与金门县籍进步青年董白丁一起参与领导和组织师生开展抗日宣传,自编自导自演抗日活报剧,并支援了抗日歌咏队。
1938年,时年20岁的吴文季背井离乡,奔赴武汉市,志在报国,也开始了自己辗转的一生。为了参加抗日救亡,吴文季离开泉州洛阳经福州市、南平市、南昌市到汉口欲投奔八路军。因往北道路被日寇完全阻断,便在友人的引荐下考入“蔡省三”(第三期),接受抗日军政训练,直至1941年春离开。之后吴文季到重庆青木关镇国立音乐院当图书管理员,后于1943年9月通过文化技能考试,成为西乐系声乐组的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工作,曾担任总政文工团合唱队领唱和音乐指导。
1946年,国立音乐院因准备迁回首都南京,全校停课。其间,生活困难的吴文季四处寻找工作。挚友许光灿便邀他一起前往泸县的国民党青年军203师夏令营任临时音乐教官。在此期间吴文季采集了大量民俗音乐,其中就包括《跑马溜溜的山上》,并在之后交给了老师江定仙教授。江教授配上伴奏,并将其改名为《康定情歌》。
1953年,吴文季被怀疑有历史问题,被遣送回老家惠安洛阳。回到老家后,他先后为省、市、县、乡镇文艺团体配曲编舞《阿兰》《丰收之夜》《鱼蚌嬉舞》《戏曲春秋》《惠女颂》《八级浪》《阴谋》和《崇武民兵》等节目,其中有多部赴北京和华东地区演出。1966年,患有严重肝病的吴文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谱写下《崇武民兵》后去世,享年48岁。
主要作品
吴文季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俗音乐两百余首,其中,《康定情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他根据惠安县的风土人情,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鱼蚌嬉舞》《戏曲春秋》《惠女颂》《八级浪》《阴谋》和《崇武民兵》等许多优秀乐曲和舞蹈,多次进京参加全国会演,屡获佳绩。吴文季是将惠安女搬上舞台的第一人,开创了现代闽南音乐作品。
《康定情歌》是1946年作为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的吴文季到当时的西康省康定市采集民歌,在那里收集到“溜溜调”,写成《跑马溜溜的山上》。之后他回到南京,找到当时该校的江定仙教授为这首歌编配。江先生写出了钢琴伴奏,并出版了五线谱的民歌集,把《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江先生当时还将民歌集送给了他的同学——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由喻宜萱演唱。
20世纪70年代,《康定情歌》代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成为仅有的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的中国歌曲,并随着“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在太空播放,赢得了“天籁之音”、“宇宙之歌”等美誉。20世纪90年代末,《康定情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首最具影响力的民歌”。
个人生活
吴文季终生未婚,没有留下子嗣。他的恋人名叫阮恩博,是他在国立音乐院的同学,回到家乡后的吴文季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创伤,为了不连累女友,他主动断绝书信来往,忍痛与她分手。从此,与“中国第一情歌”有着不解之缘的他终身未婚。后来经过调查,吴文季的女友阮女士后半生一直在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现在的南京市第三中学)任教,也是终身未嫁。
后世纪念
2008年,泉州市在吴文季诞辰90周年时举办了“他始终为光明而歌唱”的纪念大会。泉州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职业学院建设了吴文季音乐厅和吴文季纪念馆,树立吴文季雕像,供华光学子及后人缅怀和学习。2018年,在吴文季诞辰100周年之际,在吴文季音乐厅举办《吴文季作品音乐会》,深情缅怀吴文季高贵的品格和追求艺术的不朽精神。
评价
吴文季终身为爱情歌唱,却没有得到真爱。(梁衡评,出自《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
参考资料
【“泉”因有你】吴文季:一生为光明而歌唱.泉州经济网.2024-05-26
《康定情歌》采编者吴文季: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泉州文化产业网.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