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1926年3月28日-2022年12月10日)是一位中国台湾的文化活动家和小说作家,本名严停云,出生于闽侯县。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其祖父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她历任中山学术基金会审议委员、中国国家文艺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兼评审委员、行政院文建会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写作协会监事。
华严,自幼便熟读文言文诗词与佛典。抗日战争期间随母自福州市迁往上海市,先后就学于上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书院,选修化学、教育学与国文,于1948年冬取得文学学士,同年年尾奉母之召前往台北市,次年4月与叶明勋先生成婚。华严的写作,直至婚后几个儿女已较独立后才开始,1960年发表长篇小说《智慧的灯》,而后20世纪80、90年代又因侍奉年迈的母亲,几乎很少出现在女作家聚会。2022年12月10日,华严在台北市病逝。
华严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她擅长描写人的七情六欲及生老病死,忠实呈现人生的不完满,也提供智慧的心语。华严,共创作了22部小说、5本文集、60余篇自述短文,创作生涯长达45年。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与电影,最满意的作品是其首创的对话体小说,其中《蒂蒂日记》拍成同名的电影,获得第15届金马奖的多项大奖,《蒂蒂日记》等多部小说均制作为八点档电视连续剧。
以华严为题材的长短论文、书评等文字超过300篇,以华严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与学术论文集六部。华严“作品评论资料目录”见台湾文学馆。华严曾代表中国台湾参与多项国际文教组织活动,曾主持10大杰出女青年选拔,参加“阳光有爱”等活动。她曾获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国家文艺小说创作奖,及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华严,自幼便熟读文言文诗词与佛典。抗日战争期间随母自福州市迁往上海市,先后就学于上海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书院,选修化学、教育学与国文,于1948年冬取得文学学士,同年年尾奉母之召前往台北市,次年4月与新闻界资深报人叶明勋先生成婚。
写作经历
华严的写作,直至婚后几个儿女已较独立后才开始,而20世纪80、90年代又因侍奉年迈的母亲,几乎很少出现在女作家聚会。曾着有《华严小说新论》的作家林黛嫚指出,华严曾形容自己第一张写作桌,是在厨房旁楼梯上的一个小桌子,而她就利用做家事外的一点空档写作。其中《蒂蒂日记》拍成同名的电影,获得第15届金马奖的多项大奖,《蒂蒂日记》等多部小说均制作为八点档电视连续剧。
逝世
2022年12月10日,华严在台北市病逝。
作品特点
叙事特点
华严创作文类以长篇小说为主,兼及散文。每一部作品都各具创意,由人生的体验中挖掘题材,构思严谨,文笔畅实,富幽默感,字里行间充满哲理思考、宗教、生死以及人性的呼唤等,华严自言:「我的每一本小说,所写的和所想表达的人性、人心、人格和人道,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人性。」因为以人性为创作基础,故能贴近生活、符合人情,使得作品所呈现出的生命面向更为广阔。另外华严作品中常探讨两性爱情的问题,乃将爱情置于亲情伦常的范畴中,进而思考人性于虚幻世情下的困境与抉择,封德屏曾就其作品提到:「她企图以轻俏的形式,来探讨严肃的问题,她认为爱情和人伦之情的表达方式容或因时代而变,但贵乎「真」的原则,总是不变的」。在叙事手法方面,其《镜湖月》使用书信体、《蒂蒂日记》采取日记体、《神仙眷属》运用对话体等特殊表现手法,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史上可谓先例。其晚期作品常带有浓厚宗教关怀,此外另有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电视剧,如《无河天》《燕双飞》等,深受社会大众欢迎。
思想内涵
华严的小说从侧面反映了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历史和五十年代后台湾的社会变迁,以及在变迁中,人的心灵激烈的内在冲突。在记载这段历史的过程中,华严比较深切地叙写了其间的人性与人情,同时也倾注了对自己同胞的关爱之情。华严作品富于创意,构思严谨,文笔流畅,情节动人,又擅于人物对话,深入刻划人性,富于人生哲理和幽默感。
主要作品
自1960年发表长篇小说《智慧的灯》以来,华严几十年笔耕不辍,共创作了22部小说、5本文集、60余篇自述短文。华严的小说也发行过大陆版本,如《智慧的灯》《神仙眷属》《明月几时圆》《秋的变奏》等。以华严为题材的长短论文、书评等文字超过300篇,以华严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与学术论文集六部。
社会活动
华严曾代表中国台湾参与多项国际文教组织活动,曾获得国家文艺协会荣誉奖,主持10大杰出女青年选拔,参加「阳光有爱」等活动。
2006年6月20日,华严参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于广州举办的“华严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华严、曾敏之等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家与北京、上海市、福建省等地以及广东省本地的作家学者五十多人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大会共宣读了二十多篇探索华严作品的学术论文,并收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等机构发来的贺信。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华严本名为严停云,父严琥,福建协和大学哲学系教授,祖父严復,晚清思想启蒙人物,母林慕兰,台北板桥林家长房二女,晚清宣统帝师陈宝琛之甥。姐姐辜严倬云女士为辜振甫先生的夫人。
华严与时任中央通讯社台北分社主任、新闻界资深报人叶明勋先生成婚。叶明勋于2009年逝世。两人有子女4人,孙辈3人,曾孙辈1人。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文讯》杂志总编辑封德屏也指出,如今五、六年级生对华严的第一本书《智慧的灯》应多有惊艳,「当时红到,胡适生病在台大医院住院期间,每天必定请人买《大华晚报》,就为了看〈智慧的灯〉连载」畅销好评可见一斑。封德屏表示,华严的创作也一直在主题和技巧上突破与创新,以轻俏的形式探讨严肃的议题,当时的文艺评论家邱楠将华严作品归为「英美闺秀小说」与《小妇人》等观,视为大眾小说而不被拘限为爱情或言情类型小说。(《文讯》杂志总编辑封德屏评)
华严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华严受过良好的西方现代教育,却又注重继承传统,与严复可谓一脉相承。(中国新闻网评)
作家林黛嫚感慨:“我们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台作家的关注已太少,没有这些作家的创作与实验,未必能有尔后更成熟的作品。”她表示:“当时的作品风格是简单、朴实。而华严在看似保守的婚姻观、价值观之外,展现了即便是今日女性也致力追求的‘纯家庭主妇也能有自己的天空’,并且在创作形式上不断创新。”(作家林黛嫚评)
荣誉奖项
华严,曾获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国家文艺小说创作奖,及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华严.豆瓣.2025-02-06
台湾作家、严复孙女严停云(华严)在台北病逝,享寿100岁.澎湃新闻.2023-01-03
台湾著名女作家华严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广州举行.新浪网.2025-02-06
华严.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2025-02-06
女作家华严病逝台北 一生着述甚丰 作品曾受胡适追捧.中时电子报.2025-02-06
知名女作家华严病逝台北 享耆寿100岁.中时电子报.2025-02-06
条列式查询结果.条列式查询结果.2025-02-07
严复:融会中西 译以救亡.中国作家网.2023-06-20
严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学人类研究所.2023-06-20
严复、程颐、蒋百里、陆羽……这些人名是怎么取的?.今日头条.2023-06-21
福建福州严复:阔视远想 忠贞爱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06-20
李敖: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凤凰网知之-凤凰网.2024-05-26
揭秘李敖的快语人生.厦门卫视-今日头条.2024-05-26
严复故居:一部家族史 交融两岸情.海峡网-今日头条.2024-05-26
严复孙女严停云离逝 享寿百岁.南美侨报网综合.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