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宪周

张宪周

张宪周(1862年-1914年),字道东,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黄集乡西张楼村,清末武状元,官员。

张宪周7岁入家塾就读。15岁时,他拜武解元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20岁时,张宪周考进郓城武庠。1888年,张宪周考中武举。1890年11月,他被授正三品官,头等侍卫。1891年,张宪周被封为陆部参镇殿将军。1894年,他赴任开州(今濮阳市)协镇,后迁任崮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1900年,庚子之变,光绪帝慈禧西逃,张宪周随行护驾,并在居庸关打败敌军。后来,张宪周被清廷委任为兖州镇守使,但却被他人提前充任,遂愤然返乡,从此不再出任。晚年,张宪周回到故乡后,在家乡开设了武馆。暮年,张宪周亲躬田亩,自食其力,最终于1914年郁郁离世,终年52岁。

人物生平

读书习武

清同治元年(1862年),张宪周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黄集乡西张楼村。张宪周7岁入家塾就读。15岁时,他拜武解元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20岁时,张宪周考进郓城武庠。

考中武举

1888年,张宪周赴考武举,并以绝对优势考中武举。1890年11月10日,殿试中式武举张宪周等130人于太和殿前。同月14日,举行由光绪帝宣布登第进士次的典礼。光绪皇帝恩赐一甲张宪周、李承恩、陈邦荣三人武进士及第,张宪周授正三品官,头等侍卫。

为官一任

1891年,张宪周被封为陆部参镇殿将军。1894年,张宪周赴任开州(今濮阳市)协镇。后张宪周迁任崮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其地盗贼杀人越货,为害乡里,民不聊生。张宪周到任后,走访百姓,制定平匪方略,并亲自率兵平匪,他身先士卒,文武并用,歼敌于铜家堡,辖属地域遂得安宁。他重农治本,兴修水利,使辖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居乐业。他任满离职时,百姓依依不舍。

护驾有功

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失陷,光绪帝慈禧仓皇西逃。八国联军侵略者分道追驾,张宪周随行护驾,行至居庸关时,他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率众堵截敌人,与侵略军展开人盯人的白刃战,护驾将士英勇搏击,使敌人洋枪洋炮无可施展,斩敌首级千余,八国联军幸免不死者见状纷纷仓皇逃窜,光绪帝等才化险为夷。后他被光绪皇帝御赐金字匾额“捍御功伟”。 

愤然返乡

后来,张宪周被清廷委任为兖州镇守使,但还未等到他前去赴任,就有人抢先出重金将官职买去提前充任。张宪周愤然返乡,从此不再出任。晚年,张宪周回到故乡后,在家乡开设了武馆,广收门徒数百人,常年练武。八国联军侵略中原地区后,张宪周带领他的徒弟参加了义和团,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郁郁离世

暮年,张宪周两袖清风,家户无人,仅几间民房几亩薄田度日。他亲躬田亩,自食其力。张宪周最终于1914年郁郁离世,终年52岁。

人物事迹

三场比试,一举夺魁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京城开考,28岁的张宪周赴京比武赶考。先考的是射箭。张宪周纵马擎弓,当坐骑沿马道跑起之后,只见他从背后取出三只雕翎箭,放开马缰,搭箭开弓,照定箭靶上的金钱连发三箭。笫一箭名为“凤展单翅”,箭射入金钱眼后,雕翎旁垂;第二箭名为“不死鸟夺窝”,后箭将前箭由金钱眼中抵出;第三箭射掉金钱,谓之“金钱落地”。随着三箭中靶,武场上-片欢声雷动,在场观看的文武百官无不交口称赞。 

接着比的是刀。张宪周与山西王金钩对阵。张宪周打马疾驰,身稳如山,在马上挥舞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轻松自如。突然,王金钩将他的大刀击落在地,并凶猛地向他挥刀砍来来,在这紧急关头,张宪周急中生智,猛地用脚尖将大刀挑起,随即手接大刀奋战王金钩,并将王金钩的大刀挑飞,欲追杀王金钩。主考官急喊:“不可伤他性命!”一句话提醒了张宪周,才没有使王金钩成为刀下鬼。考完下场,主考说:“你朝中无人,如果杀了人可就不得了,想夺状元就难啦!”接着又问他脚挑大刀是那一招,他机辩道:“习武贵在将有形化为无形,随机而变,出奇制胜,不能拘泥于一招一式。”主考官点头叹服。

第三场是比臂力,重三百六十斤的志石(举重器械),一声“起!”张宪周稳稳举起,后又放一百八十斤大刀于上,他双手举石过顶,然后绕场一周,他面不改色,气不发喘,全场欢声雷动。轮到王金钩举志石时,刚举两下,汗如雨流,扔下志石羞愧而退。下场之后,口吐鲜血而死。光绪帝遂点张宪周为武状元。此事过后,京城上下便流传了“点了张宪周,气死王金钩”的民俗音乐

臂力过人,稳托石磙

张宪周一日如往常般趁众人未醒,独自前往村外练习武艺。途经一棵大槐树时,他无意间抬头,发现树上竟稳稳地放着一个重达四五百斤的大石磙,这让他惊讶不已,心中暗赞放置者的非凡力气。正当张宪周凝视石磙、心中疑惑之际,邻居家的伙计刘三恰好出门担水,见状便笑着走近,与张宪周攀谈起来。刘三透露,这石磙已多次被神秘人放置于此,村民们虽曾尝试将其取下,但每次第二天它都会再次出现在树上。张宪周听后,心中更添好奇,决定查清真相。他命家人暗中监视,定要找出这位神秘的大力士。

夜幕降临,将近四更天时,一个挑担的卖鱼人出现在槐树下。他放下担子,见石磙又被取下,便自言自语说要再次将其放上。随即,他蹲下身,双手紧握石磙的孔洞,一声大喝,竟真的将石磙稳稳地放置到了树杈上。这一幕,被张宪周的家人看个正着,他们立刻现身,将卖鱼人抓住。得知抓住了放置石磙之人,张宪周连忙走出,以和善的态度安抚了惊慌的卖鱼人。他提出,不仅要买下卖鱼人所有的鱼,还愿意按卖鱼人每日的收入给予报酬,条件是卖鱼人需陪他三日,且这三天三夜内不得进食。卖鱼人觉得这是难得的好机会,便爽快答应了。

接下来的三天,卖鱼人紧随张宪周身侧,两人均未进食。到了第四天,张宪周带卖鱼人回到槐树下,让他再次尝试举起石磙。然而,这次卖鱼人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未能将石磙举起分毫。反观张宪周,他轻而易举地将石磙托上了树杈,面不改色心不跳,这让卖鱼人惊叹不已。事后,张宪周向卖鱼人解释了自己的用意:他只是想验证卖鱼人是否真的有非凡的力气。然而,经过这三天的考验,他发现卖鱼人只是依靠饭力,虽有力气,但难以持久,难以成为真正的强者。因此,他给了卖鱼人一些银两,让他离开了。

居庸关处,力挽狂澜

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失陷,光绪帝慈禧仓惶西逃,联军闻讯分道追驾,情况万分危急。张宪周率军北上勤王护驾,行至居庸关时,张宪周忽然心中暗想:八国联军有洋枪洋炮这些先进武器,而我军用的全是标枪大刀这些传统武器。如果两军对阵,显然我军处于劣势。要想击退联军,救驾成功,就必须扬长避短,让我军的标枪大刀扬威,让联军的洋枪洋炮排不上用场。

居庸关一带山高路窄,倘若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出其不意,率众堵截,白刃搏击,联军的洋枪洋炮虽然先进,但是无可施展。于是张宪周当机立断,在居庸关埋下伏兵。不大会儿,联军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张宪周见敌军进了埋伏圈,一声号令,先是万箭齐发,继而迅速出击。张宪周身先士卒,挥舞大刀,浴血奋战,我军斩敌首级千余,联军仓惶逃窜,使光绪帝化险为夷。事后,光绪皇帝在西安龙德殿召见张宪周时说:“挽狂澜之既倒,支大厦之将倾,乃社稷之臣,诚功莫大焉。”后来光绪皇帝返京,御赐张宪周金字匾额“捍御功伟”。 这块匾至今还保存完好。

后世纪念

清代武状元山东省有14名,而郓城县张鲁集镇状元张楼村的张宪周是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因此,该村村名冠以“状元”一词,在村中心街北端,耸立着一座沿用百余年的状元祠,其崇文尚武、努力向学的优良传统深深影响着后世子孙。2000年1月,状元祠被郓城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张宪周虽出身富足人家,却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天资聪颖。(牡丹晚报速新闻 评)

张宪周带领他的徒弟参加了义和团,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表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联合日报 评)

参考资料

张宪周: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联合日报.2024-11-24

来了解下|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4

郓城走出的武状元张宪周.中国菏泽网.2024-11-24

郓城状元祠:以精神传承激励后辈子孙向善向学.百家号.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