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杜父鱼
杂色杜父鱼(学名Cottus poecilopus),又称花足杜父鱼、染色杜父鱼、花杜父鱼,是杜父鱼科杜父鱼属的一种小型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省、图们江、鸭绿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地区,以及北海流域、斯堪的那维亚和多瑙河到鄂霍次克海沿岸、堪察加边疆区和东岸等地。体形与燕杜父鱼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头小,背鳍条少。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最少关注”物种。
形态特征
杂色杜父鱼头大、平扁,吻短,躯干部椭圆,尾部侧扁。口大,端位。上下颌及锄骨具齿,腭骨则无。腮盖膜与峡部相连。体无鳞,具皮质小刺。背鳍两个,分离;第一背鳍硬棘7至9枚,第二背鳍软条16至19枚;胸鳍低而宽大;腹鳍胸位,最长鳍条可达臀鳍起点;尾鳍截形。体呈橄榄绿,背部和体侧有4至5个大褐色暗斑,腹鳍淡黄色。腹鳍有5至15条明显褐色条纹,其他各鳍亦有多条褐色条纹。体长可达15公分。
生活习性
杂色杜父鱼多生活在水温较低的沙砾或卵石底的山谷河流中上游。通常不群居,以小鱼虾或其他水生昆虫为食。体色随环境改变,不善活动,不易被发现。
用途
杂色杜父鱼的肉质鲜美,但个体小,产量不多,不具经济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