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牌香烟
老刀牌香烟(英文名:PIRATE;别名:海盗)创立于1908年,是英国惠尔斯公司生产的香烟,后收归国有,由中国上海烟草公司经营,是19世纪末最早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之一。
1891年起,英国惠尔斯公司通过经销合约,委托上海公发英行代销老刀牌香烟。老刀牌香烟在民国时期非常流行,与“哈德门”“兰州三炮台”等香烟齐名。1952年,中国烟草业开始对旧烟标实行整顿改版,“老刀牌”从此改版为“劳动牌”。1958年,中国进入大跃进年代,“劳动牌”改版为深桔红色。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劳动牌”烟标的正版图案改成林彪的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极具收藏价值。1971年,林彪“9·13事件”发生后,“劳动牌”烟标仍恢复成“铁锤和镰刀”的图案。之后,“劳动牌”烟标逐渐衰落,被“飞马”“中华”等国产香烟品牌替代,直到20世纪末停产。
在烟标的收藏史上,“老刀”牌成为外来品在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代表性的意义。
品牌历史
历史背景
老刀牌香烟是伴随着英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来的,创立之初凭借着不平等条约,先后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取得捐税的优惠待遇。依靠这些优势,老刀牌香烟逐步巩固和扩大了它在中国雪茄业产销上的统治地位,最终获得巨额利润。
“老刀”牌香烟传入中国后,销量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是英美合资的国际烟草垄断组织——英美烟草集团在华设厂,以侵略特权和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并占夺消费市场。当时正值中国民族卷烟工业初步发展的时期,开始了与外资卷烟企业的竞争,但是几乎没有一家民族烟厂可与之抗衡。“强盗”的名声由此越来越大,成为解放前在上海流行的一种牌子。
发展历程
1891年起,英国惠尔斯公司通过经销合约,委托上海公发英行代销老刀牌香烟。1902年,英美两国烟草联合在上海成立了英美烟公司,并在上海兴建厂房,制造雪茄。其中“海盗牌”香烟便是他们打入中国卷烟市场的一个品牌。
1908年,老刀牌香烟创立,民国时期非常流行,与“哈德门”“兰州三炮台”等香烟齐名。1919年以后,由于新文化运动及五卅运动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民的民族和爱国意识开始觉醒。欧美国家当作英雄对待的海盗形象,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侵略的代名词,一些中国人看到这个“海盗”广告形象后颇为反感,并开始了对海盗牌香烟的抵制。
惠尔斯公司意识到了中国人对“海盗”排斥的情绪,于是马上采取措施对烟标和广告画作了大幅修改:将上面一行英文改成中文“老刀牌”,船上的火炮改成铁箱,帽子上的海盗标记和嘴上的胡子都一一作了修饰和“整容”,原海盗手中的大刀也改成了古代的老刀。同时在“老刀牌”中文的下面又增加了一行拉丁文,翻成中文就是“杰出的作品”。修改后的“老刀牌”烟标还喻意:这位手持古代老刀的商人乘船来到中国是推销世界上最好的香烟“老刀牌”的。经过一番市场推广后,“老刀牌”烟标总算被中国人所接受。
1925年,美国花旗烟草公司并人英美烟草集团,同时改名为颐中烟草公司,从此,老刀牌香烟由颐中烟草公司继续经销。1950年,国营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已进入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老刀牌被收归国有,归属于国营上海烟草公司。由于消费者痛恨代表帝国主义侵略者嘴脸的海盗形象,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将生产的香烟在烟盒背面发出告示:“本商标将改新牌号及新图案”,而烟盒上仍保留了原来的强盗牌图。1952年,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发布声明,废除老刀牌,改换商标名称为劳动牌。正版图案为工人操作机床,农民收割稻穗,象征工农联盟。副版图案是水库和联合收割机,“劳动创造世界”6个醒目的红色黑体字横跨在整个烟盒的上部。
1958年,中国进入大跃进年代,“劳动牌”改版为深桔红色,商标设计仅是一个素描图案,因铁锤、镰刀代表的是工农,正版一工一农并肩高举铁锤和镰刀,挺立在麦穗和齿轮组成的图案上,正上方“劳动牌”三字闪着光芒,表明工农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副版图案麦穗和齿轮各半圆形组合而成,圈内前方为一台起重机高高吊起一台电机,喻意中国工农团结紧,工人阶级有力量。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多数烟标设计受到干扰,为体现时代性和革命性,“劳动牌”烟标的正版图案一度改成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是在烟标上呈现为数不多的“林副主席”题词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被深深地打上政治烙印,亦极具收藏价值。1971年,林彪“9·13事件”发生后,“劳动牌”烟标仍恢复成“铁锤和镰刀”的图案。之后,老刀牌香烟逐渐衰落,被“飞马”“中华”等国产香烟品牌替代,其命运也是一波三折,烟标一改再改,直到20世纪末停产。
主要品种
“老刀”牌烟标分10支直标、20支直标、10支抽屉式卡标和50支听标多种。
品牌文化
老刀牌香烟最初的烟标以大海为背景,一名水手站在甲板上,右手叉腰,左手持刀,露出得意的笑容。副图则分别显示放炮手的动作和炮弹溅落在船只中的水花——与其“海盗”名称相呼应。当时,大部分中国人不识英文,英文烟标上突出一个老水手和一把刀,所以就衍生了“老刀牌”这个名称,它的注册商标名称“海盗”反而被人们忽略了。
1952年,国营上海烟草工业公司为改烟标牌名图案郑重宣布:“本商标将改新牌名及新图案”,接着向社会发布“本商标征求新牌名和新图案”的告示,最后以“本商标即将改‘劳动牌’”的文字正式告别“老刀”牌。正版图案为工人操作机床,农民收割稻穗,象征工农联盟。副版图案是水库和联合收割机,“劳动创造世界”6个醒目的红色黑体字横跨在整个烟盒的上部。1958年,中国进入大跃进年代,“劳动牌”改版为深桔红色。
历史意义
在烟标的收藏史上,“老刀”牌成为外来品在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代表性的意义。收藏界视“老刀”既是舶来烟标,又是反映烟草发展史上的早期名标,具有历史缩影的价值。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老刀”被改作国产品牌“劳动”牌,在品牌的系列演变中,堪称经典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末,再次改版的深红色“劳动”,以简洁的手执镰刀斧头的工农形象图和大吊车的特写,映现了中国向机械化迈进的新的劳动形式。从“老刀”的历史演变,足以证实烟标亦是贴近时代的真实产物。
影响与评价
相关影响
老刀牌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文青们最喜欢的香烟品牌,我们看鲁迅先生的画像中,他手里拿着的香烟,就是老刀牌香烟,此外,沈从文也特爱老刀牌香烟。许多民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老刀牌的身影,例如《我的兄弟是顺溜》,例如沈从文的《中国人的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烟草集团曾大量发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岳》等系列香烟牌子。不仅如此,英美烟公司为推销老刀牌香烟等,还印行过全套45枚的《历史名女》以及全套50枚的《古代仕女》等专题香烟牌子以促进消费,对中华文化起到了宣传促进作用。
在中国的商标史中,许多专著把“老刀牌”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设计工作者莫忘国耻。“老刀牌”香烟,作为山东省优质的印刷企业的代表产品,在广告招贴画中出现,并在多部书刊上进行了刊登。其海盗形象,通过另一种广告形式,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这种不辨是非的连锁反应,不但混淆了人们的视线,更助长了这些不良商标广告的扩散,这确实应当引起中国人的警觉。
相关评价
“老刀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产物,是中国屈辱的象征,它像那段历史一样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都留下了烙痕。这样的东西无疑是糟粕。——《中国包装报》评
“老刀牌”香烟,它的包装,可以说是中国的设计者、经营者对历史民族文化知识的贫乏,是盲目崇“老”的心理在作怪的反映。——尚红《包装世界》评
“开始出现在洋商标上的图案,以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逻辑,炫夸自己的形象,如当时英商英美烟草集团出品的‘强盗牌’香烟原先用—海盗英文牌名,五姗惨案后,虽然改为中文‘老刀牌’,但图案形象,仍然反映了帝国主义者的海盗自画像。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予中国人民极其恶劣的影响。”——王凤仪《商标图案》评
“其中有的商标带有不健康的色彩,如‘海盗牌’香烟、‘美国军队’香烟等,这些商标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侵略的见证。”——成涛《商标设计·使用与管理》评
参考资料
老《镇海报》里民国那些事儿 报纸鉴历史-通讯员,怡然,朱文,编辑,万-中国宁波网-新闻中心.中国宁波网.2023-12-10
“劳动牌”香烟.企业家日报.2024-12-18
民国五大香烟品牌,流传至今的只剩下这两个,其它的很多人没听过.网易.2024-12-19
“英美”广告花样百出(图).网易新闻.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