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浮梁茶

浮梁茶

浮梁茶,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叶底明亮等特色。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得了“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的金奖,从此,浮梁工夫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高地茶、印度大吉岭红茶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高山茶

2010年, “浮梁贡”茶叶被特选进入上海市世博会,成为江西唯一入选世博会的农产品。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7月27日,获得第二批中国地理标志四年内将受到欧盟保护产品。

产品特点

感官特征

浮梁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湿显金黄,香气板粟、兰花之香,溢味醇爽,回厚,叶底明亮等特色。

内在品质

浮梁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高于其它茶,除饮用还有较大的药用和餐用价值,有浮梁茶“三味入药”之称。

品种分类

浮梁红茶

浮梁县红茶简称“浮红”、“祁门红茶”,多产自浮梁北部和东北部。那里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森林很多,植被广袤而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多云多雾,“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很适宜茶树生长。加这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工夫红茶的制造。高档浮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浮红的这种特有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浮红在出口贸易中,沿用主产地“祁门红茶”的称呼,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被列为茶中“英豪”,受到皇家贵族的宠爱,赞誉祁(浮)红是“群芳最”。

浮梁绿茶

浮梁绿茶产于浮梁县70%的山区、农田、旱地,是当地百姓普遍饮用和集贸市场交易的上乘饮品。其品种按茶叶采摘时段的不同,又有谷雨尖、细茶、粗茶之别。尤其是谷雨尖,一般采摘时段为谷雨时节前期,对春季后第一次冒出嫩芽的茶叶进行采摘,去掉叶梗,进行手工作业加工、文火轻烤。这种茶叶条索紧细,色泽嫩绿,白毫显露,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正。其中,“浮瑶仙芝”质量优异,条索紧细,色泽嫩绿,白毫显露,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滋味鲜爽、醇正,叶底嫩黄、明亮显毫。“瑶里崖玉”产于江西浮梁、婺源县休宁县祁门县四县毗邻的瑶里镇仰天台、汪湖、高际山、白石塔等高山茶园,其质量优异,1994年中茶夏门会议时,全国十几位茶专家品饭后一致认为,崖玉条索紧细,银毫茶显露,色泽嫩绿,汤色清澈、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显芽,为优质高山型名茶。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地面积的41.7%;100—500米占30.6%;100米以下占27.1%。区域内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水、热、生物资源丰富,山地林木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79.4%,茶园遍布山坡、丘陵。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达14.5%,pH值4.3—5.5之间。

水文情况

浮梁县水资源丰富,年均降雨量1700—19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境内有昌江、东河、西河,横贯全境。为茶叶的生产准备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

气候情况

浮梁县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7℃,积温5000—6000.le,日照率45%,相对湿度79%,无霜期247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为浮梁茶的生产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

历史渊源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

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王敷《敦煌变文集》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县“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天宝诗人白居易在其名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

中唐以前,浮梁无茶叶加工技术,唯有生羹汤饮。中唐至宋代中期,以生产片茶为主。宋后期,散茶出现,并逐步取代片茶。

至唐以降,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以其“色艳、香郁、味醇、形美”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

元代,浮梁绿茶生产工艺已趋定型。

汤显祖在其《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对浮梁茶有过描述:“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县,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浮梁工夫红茶以其“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远销欧美市场

民国四年(1915后),江村乡严台村江智甫“文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共和国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改革开放后,浮梁县将茶叶作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

2007—2009年,浮梁县整合各类支农资金2100万元扶持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吸纳社会资金2300余万元投入茶产业。

生产情况

2010年,浮梁茶地域的保护规模为5500公顷。

2014年,浮梁县茶叶总产量达5973吨,综合产值近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8%,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15年,浮梁县17个乡镇中有14个涉茶,6万农民从事茶叶生产。茶园面积也从最初的5万亩达到14万亩,其中有机茶园为11万亩,良种率到50%。有专业合作社140余家,实现茶农人均收入近8000元。

2017年,浮梁县有茶园15.66万亩,茶企61家、专业合作社135家。茶叶总产量达8493吨,外贸茶2700吨,茶农队伍5.5万人,人均涉茶收入9540元。

产品荣誉

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江村“天祥号”所产红茶获“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金奖。

1953年,浮梁茶厂生产的“孚钉”,被苏联国家产品鉴定委员会确认为“祁红珍品”。

1991年,浮梁绿茶“浮瑶仙芝”获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文化名茶”奖。

1992年,浮梁绿茶“浮瑶仙芝”获中国农业部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1994年,浮梁绿茶“瑶里崖玉”获中国国际饮品技术展览会金奖。

1995年,浮梁绿茶“广明银针”、“新佳明毫”获中国茶与瓷文化展“最佳新产品奖”。

1997年,浮梁绿茶“瑶里崖玉”获中国国际茶会金奖。同年,浮梁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茶之乡”。

1999年,浮梁绿茶“瑶里崖玉”获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金奖。

2002年,浮梁绿茶“瑶河仙芝”获第四届世界博览会金奖。

2003年,浮梁绿茶“瑶河仙芝”获中国食品会颁发的2003—2004年度优秀新产品奖。

2000年,浮梁绿茶“西湖珍芝”获江西省“优质名茶”称号。

2002年,浮梁绿茶“瑶里崖玉”获中国绿色食品福州市博览会“畅销产品奖”。同年,浮梁绿茶“西湖珍芝”获第四届国际名茶银奖。

2003年,浮梁绿茶“浮瑶仙芝”获上海市国际茶文化节暨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并被国务院选定为特选礼品茶。同年,浮梁绿茶“瑶里崖玉”被江西工商行政管理局、江西省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同年,浮梁绿茶“野兰芝”获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

2004年,浮梁绿茶“瑶里崖玉”被江西食品展销洽谈会定为“优秀产品”,“崖玉”品牌入选《中国茶叶品牌指南》一书。同年,浮梁绿茶“浮瑶仙芝”获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江西省名优茶评比金奖。同年,浮梁绿茶“野兰芝”获获全国“名优产品”称号。

2005年,浮梁绿茶“浮瑶仙芝”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同年,浮梁绿茶“野兰芝”获第六届“中茶杯”一等奖,并被中华全国工商联指定为“中国企业市场战略论坛大会特定用茶”。同年,浮梁绿茶“浮绿芽玉”,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获得银奖。同年,浮梁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

2007年,浮梁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单位。同年,被列为财政部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扶持茶叶产业发展项目试点县。

2010年,“浮梁茶”品牌市场评估价值达2.03亿元。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浮梁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4年,“浮梁茶”品牌市场评估价值跃升至9.28亿元,列全国第45位。

2015年,世博会期间,“浮梁茶”被作为特许参展商品。

2020年7月27日,获得第二批中国地理标志四年内将受到欧盟保护产品。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浮梁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1′00″—117°42′00″,北纬29°09′00″—29°56′00″。具体地域是浮梁县属以下产茶乡镇:瑶里镇鹅湖镇、庄湾乡、王港乡湘湖镇西湖乡、勒功乡、江村乡经公桥镇、峙滩乡、兴田乡、蛟潭镇黄坛乡等13个乡镇。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①茶园应远离成镇、工厂、交通干线,附近没有污染源,具备无公害茶园立地条件。

②与农业区之间必须不影响茶叶生产的足够宽度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上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无公害方式栽培。

③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带来的病虫害流行,要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坡地种植的茶园山顶、山脊、梯壁必须保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并为加强水土保持、挡风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防护带、绿甩等)。

④坡地茶园应沿等高线开梯种植,新建茶园坡度原则上不得超过25度;超过25度,应采取堤堰或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或滑坡。

⑤茶园必须有显目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地名、编号、面积、茶树品种、负责人等。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①选择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具有多抗性的优良茶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适制茶类栽种3—4个茶树良种,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品种搭配。

②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种子和苗木。

③选用按国家标准检疫合格的良种茶园。

④无性系良种1足龄茶苗质量指标:

(3)生产过程管理:

①每年的春茶前和夏茶前进行茶园行间锄草,以改善茶园土壤通透性和清除禾本科杂草,并促进土壤熟化。每年的秋季进行一次深挖施基肥。

②茶树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实行免耕或减耕的制度。可在茶行间铺草培养蚯蚓等有益生物,改良土壤。

③成年茶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上次剪口上提高3—5厘米。每三年进行一次深修剪,修剪深度为绿叶层的1/3。

④幼龄茶园视品种不同进行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冠面,一般树高控制在80—100厘米为宜。

⑤多雨季以割方式除草,旱季以耕锄方式除草。严禁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除草,禁止雨季耕锄。

⑥人畜禽粪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非基因工程生产的油茶、菜籽饼肥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茶园。所有肥料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的要求。

⑦病虫害防治,以农业及人工方法为主。如大面积发生,人工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上报公司,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防治。

⑧禁止使用未经许可的化学合成肥料、药剂。

(4)茶叶采摘与加工:

①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促进茶树持续健壮生长。

②严格按照先发先采、后发后采、留叶采芽的技术要求,按标准采摘,做到保持鲜叶芽叶完整、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严禁抓采。

③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紧压,装叶量以不影响鲜叶的品质为宜。禁止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材料装放鲜叶。

④不同地块的鲜叶原料分开装放。装运鲜叶的车辆、器具必须洁净、无异味。

⑤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确保成品茶品质。

⑥提倡和积极推广机剪、机采、机制技术

加工技术:为统一管理,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结合实际以绿茶为例制订本规程。

采摘

标准:鲜叶的总的标准是无病虫叶、紫色叶、鲜叶、鳞片、老叶,无红梗红蒂红片,无夹杂物。具体的分级标准为:

特级:一芽二叶新梢80%以上,无单片。

一级:一芽二叶新梢50%以上;一芽三叶新梢不超过40%。

二级:一芽三叶新梢60%以上。

三级:一芽三叶新梢30%以上。

四级:鲜叶中含有一定的嫩芽。

五级:当季的鲜嫩叶片。

要求

茶树品种以中、小叶种为佳,茶园环境无污染,远离水田、菜地、公路,采下的鲜叶保持芽叶完整清洁、新鲜干爽、不压不闷、及时摊青。

(5)生产记录要求:

①每位观察员、检测员都必须及时、真实、详细地记录茶叶生产的所有农事活动,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工作内容及方法、工作时、材料使用情况、地块、责任人等。

②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内容包括:时间、地块、检查内容、检查意见和建议、检查人等。

③所有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必须有来源证明,并妥善保存以备查考。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浮梁茶”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参考资料

浮梁茶叶.景德镇市人民政府.2018-12-05

传播浮梁茶文化 弘扬工匠精神.中国景德镇网.2018-12-05

浮梁茶香飘万里.江西新闻网.2018-12-05

五月浮梁茶飘香(图).凤凰网.2018-12-05

第二批175个中国地理标志四年内将受到欧盟保护.欧盟理事会.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