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3步枪(全名:Gewehr 43,简称:Gew43或G43),也被称为卡宾枪43(K4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开发和使用的一种半自动步枪

在1941年至1942年的东线战场上,德军的标准步枪Kar 98k毛瑟步枪在火力上无法与苏联的半自动步枪相匹敌。德军决定研发一种能与苏联红军SVT-40步枪抗衡的半自动步枪。德国两大兵工企业毛瑟公司与卡尔·瓦尔特运动枪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半自动步枪设计。毛瑟公司在竞争中落败。1941年,瓦尔特公司的样枪被命名为G41,但这种步枪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随后,瓦尔特公司借鉴了苏联SVT-40步枪的导气式工作原理,改进了供弹方式,并于1943年中期推出了G43步枪。

G43步枪自1943年10月起大规模生产,并作为主力装备供应给德军部队,广泛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多场战役。随后,其改进型K43也于1944年投入生产,至战争结束,两者合计生产了约402,713支。其中,约55,335支被特别改造为狙击型号,标准型号G43配置金属准星,而狙击型号G43则配备了ZF42光学瞄准镜,以满足远程精确射击的需求。

G43以其坚固耐用、成本效益高的特点著称,全长约为1,117毫米,枪管长度为549毫米,采用源自苏联SVT-40启发的短行程活塞导气系统,这一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其射击性能和可靠性。G43采用了7.92×57mm口径毛瑟弹药,这是德国步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标准配置。其可拆卸的10发弹匣设计,赋予了G43在射速和弹药携带量上的显著优势。尽管空重达到约4.1公斤,但这一重量反而增强了射击时的稳定性。

发展沿革

研发背景

1941年至1942年间,在东线战场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标准步枪Kar 98k毛瑟步枪在火力上根本无法和苏联半自动步枪较量。苏联红军此时已经装备了SVT-40半自动步枪,可以有效压制德军手动填装的毛瑟Kar98k步枪步枪,而德军装备的MP40冲锋枪时常由于射程不足而无法作出有效还击。由于此时德军制式武器的火力强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战场的需要,于是为军队装备一种可以与苏军SVT-40步枪有效抗衡的半自动步枪的议程也随即被提了上来。

研制历程

德国两大兵工企业毛瑟公司与卡尔·瓦尔特运动枪几乎同时推出了各自的半自动步枪,结果,毛瑟公司在竞争中失利。1941年,瓦尔特公司设计的样枪被命名为G41,这种步枪投人战场后并不尽如人意,G41步枪复杂、沉重,且由于瞄准具安装在枪管前端的导气管上,长时间使用后导气管会错位,让射手很难准确射击。

而当德军在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时,他们对苏联红军所使用的武器感到惊讶。苏联已经为其步兵装备了新型且更强大的武器,其中包括SVT-40半自动步枪。SVT-40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气动装置,由枪管上的导气开口推动枪机运作。此外,它用更为现代的盒式弹匣取代了传统的条形桥夹。因此,与德军使用的战斗步枪毛瑟Kar98k步枪)相比,SVT-40具有明显的优势。于是卡尔·瓦尔特运动枪借鉴SVT-40步枪的导气式工作原理以及使用可拆卸式弹匣供弹的设计,改进了G41。1943年中旬,推出了G43步枪。从此G43被大量生产以供给部队。

生产历程

G43 步枪于1943年10月开始生产,该枪主要由威廉·古斯特洛夫基金会和柏林-吕贝克机械制造厂负责具体制造。某些零件的生产是通过强迫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和诺因加默集中营的犯人劳动完成的。

G43投入使用后,在1944年还衍生出了K43步枪。该武器的名称从 Gewehr (步枪) 改为 Karabiner,因为其仅比 Karabiner 98k 长2厘米,使用Gewehr 这个词并不合适。到战争结束时共生产了402,713支 G43/K43 步枪,其中至少有53,435支是狙击枪版本

该武器原本计划使用榴弹发射器与消音器,但测试结果非常糟糕,导致这些附件从未被批量生产。值得注意的是,G43/K43 步枪本身并未设计用于安装刺刀

装备历程

1944年年初的苏德战场上,德军利用新锐的G43步枪配合上MG-34机枪和MG-42机枪对苏军构成了相当强大的威胁,从此德军在自动/半自动步枪保有量上已超过了苏军。随着战争的进行,G43步枪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用途。例如当加装ZF41或ZF42瞄准镜后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Gew-43/Kar-43 是一款导气式半自动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原理。活塞位于枪管上方。枪机通过两个锁舌锁定,这两个锁舌延伸至机匣壁内的锁定凹槽中。在解锁过程中,这些锁舌缩回到枪机主体内。机匣和枪机组件是由钢铸件加工而成,许多表面未经精细机械加工。在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冲压部件。这种步枪使用可拆卸的盒式弹匣供弹,每个弹匣容量10发。每支 Gew-43/Kar-43 步枪都配有燕尾槽,除了标准的可调式缺口瞄准具外,还可以安装望远式瞄准镜。

G43还采用了大量冲焊工艺熔铸的零部件,非常适于机械加工厂的大批量生产。此外G43的零部件也与G41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但与G41不同的是G43从一开始就没有设定刺刀座。

动作原理

G43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该系统久经实战检验,可靠性高。一名经验丰富的士兵在使用G43步枪时,可以达到每分钟50到60发的射速。

弹药/弹匣

与许多德国生产和使用的枪支一样,G43使用7.92 x 57毫米毛瑟子弹。它可以通过五发的桥夹(可在不拆卸弹匣的情况下重新装填弹药)或10发的冲压钢制可拆卸的弹匣进行装填,在战场上,G43 弹袋里面一般配置有两个备用弹匣和一个弹夹袋。

G43/K43步枪采用的弹匣为10发双排弹匣,长度较短。其采用冲压加工而成,但不同厂家的具体生产工艺略有不同,如弹匣表面的凹槽宽度有所不同等等。另外,有的弹匣表面被涂成黑色。弹匣下方左侧刻有表示不同制造商的代码和枪械型号的铭文。该弹匣使用简单,当弹匣内的枪弹发射完毕后,可以不卸下弹匣,将枪机拉至后方,使弹膛呈打开状态,直接用5发弹夹向弹匣内装弹,这也是该弹匣的一大特色。

G43步枪的子弹初速介于746至776米/秒之间,单发射速大约为每分钟30发。标准版本的有效射程可达500米,而对于配备了狙击瞄准镜的版本来说,其有效射程可以延伸至800米。

瞄准具

G43标准型号配备了金属瞄准具,包括帽尖柱型前准星和缺口式后照门。

为了可以作狙击步枪使用,G43/K43步枪上设有瞄准镜座导轨,并且还为该枪开发了专用的ZF4瞄准镜。ZF4瞄准镜的开发参考了苏联军队的PU瞄准镜,瞄准镜上配有镜座,镜座上设有扳杆。将瞄准镜装在步枪的导轨上,扳动瞄准镜座扳杆即可将瞄准镜紧定在步枪上。该瞄准镜放大倍率为4倍。其右侧有一个高低调整钮,上面刻有1~8的数字,分别对应100~800m的距离。每个数字之间还有一个刻度,对应的距离为50m。方向调整钮位于瞄准镜的上方。方向调整钮上还附有一个金属制盖子,调整时需要取下盖子。瞄准镜左侧刻有表示瞄准镜型号、生产编号、制造商代码、使用润滑脂种类等的铭文。另外,根据使用军种的不同,该铭文也会有所不同。ZF4瞄准镜的分划线采用与ZF41瞄准镜相同的T字形。为了保护瞄准镜,还特别为其设计了金属制的物镜遮阳/遮雨罩及橡胶制的天文望远镜目镜保护罩。其中物镜遮阳/遮雨罩带有一个皮制保护盖,而目镜保护罩的有两种产品,一种是木塞;一种是皮制保护罩。

附件

枪口帽

为了保护枪口,初期的G43步枪采用毛瑟Kar98k步枪的枪口帽。后来,G43步枪枪口有所变化,不再适用毛瑟98k步枪的枪口帽,因此G43/K43步枪有了专用的橡胶制枪口帽。由于厚度和棱角的不同,该枪口帽也有几种变型产品存在。

油壶及备件

G43/K43步枪使用的油壶为圆柱形,其与随枪配备的其他备件一起可以收纳在枪托内。用弹尖压住枪托底板上的盖子将其打开,就可将油壶放入枪托内。

瞄准镜携行盒

ZF4瞄准镜配有专用的携行盒。该携行盒分为金属冲压制和木制两种。其中金属制携行盒的尺寸为长199mm,宽101mm,厚47mm。携行盒两侧分别有用于连接携行盒背带的D形环,背面附有一个竖直的腰带环,腰带环中间由一个横向金属绊固定。携行盒的盒盖上刻有生产商代码,盒子内部为了防止生锈涂有红色油漆。将ZF4瞄准镜放在携行盒中收纳时,必须取下物镜遮阳/遮雨罩和天文望远镜目镜保护罩。除此之外,携行盒中还可以收纳瞄准镜使用的一些其他附件,如透镜滤光镜、刷子、清洁布条等。木制携行盒的基本结构从外观上看与金属制的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尺寸稍大。另外,木制携行盒背面的腰带环相较于金属制的有所缩短,中间也不再设有铁制固定绊,生产商铭文刻在盒盖内侧。

性能数据

服役情况

采用国家

G43因其半自动步枪装填功能、可靠性及出色的性能,在德国GSG9特种部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受到好评。其耐用性在山地作战部队——山地猎兵(Gebirgsjäger)的实际使用中得到了印证;这些部队在执行登山任务时甚至会利用G43的枪托作为梯子的横档来辅助攀爬。这不仅体现了该武器的坚固性,也反映了士兵们对其的信任与依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Gewehr 43被捷克斯洛伐克军队采用,他们发现这种步枪作为狙击武器的能力特别有吸引力。它在捷克斯洛伐克服役了几年。后来G43步枪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德国人民警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边防军以及东德海军采用。

除了在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使用外,G43也在罗马尼亚以及越南抗法战争中被法国士兵使用。1954年前,危地马拉从捷克斯洛伐克购入了一些该型步枪。巴西则生产了自己的版本,称为M954 Mosquetão,但并未得到广泛采用。

实战运用

该步枪开始服役于德国国防军时,计划是为每个步兵连配备 19 支 G43 步枪,其中 10 支配备狙击瞄准镜。但由于当时德国陆军的状况,这一计划从未完全实现。随着盟军欧洲大举反攻,军方始终无法分配足够数量的步枪。

G4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多个战场上被使用,从东线战场到阿登地区的密林。它不仅被常规步兵部队采用,也被专业的轻步兵空降部队部队使用。虽然G43并非主要设计为狙击步枪,但其中一些确实配备了瞄准望远镜供狙击手使用。

战后,G43继续被多国军队及警察部队使用,特别是在东欧地区。G43成为了武器收藏家和历史兵器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作为二战期间德军使用的少数半自动步枪步兵武器之一,其历史意义与稀有性推动了它的收藏价值不断攀升。

衍生型号

Karabiner 43

1944年,一种名为“Karabiner 43”的简化版Gewehr 43投入生产。尽管名字上被称为卡宾枪,但实际上Karabiner 43仅比原版短2英寸,使得它更加便于携带。此外,这款简化版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更大的扳机护圈。

总体评价

G43步枪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步兵武器发展的一个重要进步,并象征着步枪向更现代化武器概念的过渡。尽管其引入相对较晚且生产数量有限,G43仍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来的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作为收藏品,G43仍然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遗物,反映了战争时期武器创新及其面临的挑战。(Gunfinder评)

在设计上G43步枪完全不输给美国的M1步枪,只是当时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原料跟不上,造成G43产量较低,在战场表现远不如M1步枪那样夺目。(《步枪与机枪》评)

强大的7.9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药,配合带有瞄准镜的Gew 43,构成了一套有效的狙击武器系统。该武器的自动装填机构工作良好,操作者无需手动操作栓动机构填装下一发弹药——他只需持续观察战场寻找目标并连续射击直至弹匣中的弹药耗尽。(Military 工厂评)

G43融合了G41(W)的一些特点,并采用了与苏联步枪类似的气动系统。相比之前的型号,G43更轻、更坚固、更耐用,也更容易制造。(WAR HISTORY ONLINE评)

参考资料

Walther Gewehr 43 (G43 / Gew 43) Self-Loading, Semi-Automatic Rifle.Walther Gewehr 43 (G43 /Gew 43).2024-08-11

Gewehr 43.fandom.2024-08-11

Das Gewehr 43.gunfinder.2024-08-11

K98, MP 43/1, Gewehr 43 sniper, le armi della seconda guerra mondiale.armymag.2024-08-11

Gewehr 43:受苏联SVT-40启发的德国半自动步枪.warhistoryonline.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