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南梧桐

海南梧桐

海南梧桐(拉丁学名: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濒危种。零星分布于海南省局部海拔400至900米季节性雨林中。耐荫蔽,在常有云雾的山谷阴湿地生长良好。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6米,胸径达45厘米;树皮灰白色,枝条平滑。叶卵形,全缘,长7-14厘米,宽5-12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截形或略成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柔毛,基生脉5条,中间的叶脉每边有侧脉4-5条;叶柄长4-16厘米,被稀疏的淡黄色星状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达20厘米,密被淡黄褐色星状短柔毛;花黄白色,萼片5枚,近于分离,条状披针形,长9毫米,宽1.5毫米,外面密被淡黄褐色星状短柔毛,内面只在基部有绵毛;雄花的雌雄蕊柄与萼等长,顶端5浅裂,花药15枚聚集在雌雄蕊柄顶端成头状;雌花的子房卵形,长2.5毫米,有5条纵沟,密被星状毛。果卵形,长7厘米,宽3厘米,顶端急尖或微凹,略被单毛及星状短柔毛,每蓇葖有种子3-5个;种子圆球形,成熟时黄褐色,直径约6毫米。花期4月。

生长环境

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混生于季节性雨林中,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夏秋炎热湿润,冬春凉湿,少雨,土壤为赤红壤或砖红壤。耐荫蔽,一般在常有云雾的山谷阴湿的地方生长良好。在郁闭度中等的林分里分布较集中。树冠广卵形,枝叶较稀疏。在坝王岭乌烈林场的次生林中,它与红毛丹Litchi chinensis var. Euspontanea Hsue、黄叶树黄叶树属 hainanense Hu、子树子楝树属 gracilentum (Hance) Merr. et Perry等混生。

分布范围

海南岛昌江和琼中嘉积,喜生于沙质土上。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树皮富含纤维,可作造纸和绳索的原料,又适合做家具及庭园绿化树种。木材宜制乐器,家具;种子可食,亦可榨油;树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叶、花、果、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补气养阴,明目平肝,乌须发等效果。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二氧化硫氯气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实用价值

海南梧桐是中国同属植物中分布最南的一种,对研究梧桐科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价值。树皮富含纤维,可作造纸和绳索的原料;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材质稍硬,适作家具等。树姿美致,叶型变异大,可作庭园绿化树种。

保护措施

海南尖峰岭和坝王岭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管理。在南亚热带各树木园和植物园应引种栽培,扩大种植面积。

研究价值

目的对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 Kosterm.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制备色谱技术对海南梧桐树叶的水煎煮提取物进行分离,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常数,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丁香醛)和莨菪亭。结论此2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栽培要点

繁殖方式:点播或条播。

蓇葖果采回后置于通风凉爽处阴干,待种子自然脱出,随即播种育苗。因种子含油,寿命较短,不宜久藏。播种育苗时,用点播或条播,1年生苗高50--80厘米即可上山造林。造林选阳光适中、较湿润山谷和山腹的砂壤土为宜。

常见病虫害及预防

主要害虫有木虱、霜天蛾科刺蛾科、蝙蛾等。

海南梧桐

其中梧桐裂头木虱,只危害梧桐树,分布在山东河南等地。若虫危害时分泌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将叶面气孔堵塞、影响叶部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得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会出现树叶早落、枝梢干枯、表皮粗糙脆弱、易受风折的现象。预防方法:可采用在危害期喷清水冲掉絮状物,可消灭许多若虫和成虫,在早春季节喷65%肥皂石油乳剂8倍液防其越冬卵。

疖蝙蛾,危害梧桐、木兰等树。可用兽用注射器将40%杀螟松乳油400倍液注入被害处的坑道内、毒杀幼虫。还可以用石油乳剂、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防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