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泽巨蜥(Varanus cumingi)别名库氏巨蜥,是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大型爬行纲,是菲律宾南部的特有物种。成年个体全长约150厘米,体重约2.5千克,四肢肌肉发达,尾粗壮,整体呈黑色和黄色,头部、颈部和背部具有斑纹,尾部黑黄相间。金头泽巨蜥的肉可食用,皮可制成皮革,也被爬宠爱好者当做宠物饲养。

金头泽巨蜥是肉食动物,以小型爬行动物、两栖纲啮齿动物、鱼类以及陆生和水生节肢动物门为食,栖息于红树林沼泽和河岸地区,有时也会出现在鱼塘、稻田等农业用地中,采用主动追击的方式捕捉猎物。金头泽巨蜥的繁殖季节为4-10月,雌性一年最多产3窝,每窝产5-10个卵。2岁时性成熟。

2021年,金头泽巨蜥分布广泛,出现在许多保护区中,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评为无危(LC)物种。但当地仍有非法捕猎的现象威胁着该物种的生存,菲律宾已通过建立保护区和设置法律的方式保护金头泽巨蜥。2023年,金头泽巨蜥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命名与分类

1838年,英国博物学家马丁(Martin)首次命名发表了金头泽巨蜥(巨蜥属 cumingi),“cumingi”一词是对英国博物学家休·库明(Hugh Cuming)的纪念。1942年,德国爬行纲学家默滕斯(Mertens)提出金头泽巨蜥应为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的一个亚种,于是将其学名改为“Varanus salvator cumingi”。2007年,德国爬行动物学家科赫(Koch)等人对巨蜥属动物的分类关系重新进行梳理,将该亚种恢复为独立物种,食虫类改回“巨蜥属 cumingi”。

2010年,有人提出应将分布在菲律宾棉兰老岛以外的金头泽巨蜥种群视为一个独特的亚种“Varanus cumingi samarensis”,2014年,该亚种被提升为独立物种沙马拉岛泽巨蜥(Varanus samarensis)。

形态特征

金头泽巨蜥是大型爬行纲,成年个体全长约150厘米,不包含尾部的长度约60厘米,尾长约90厘米,体重约2.5千克。鼻孔椭圆形,位置接近嘴尖,远离眼睛,眼睛上方和枕部的鳞片较大。四肢肌肉发达。尾粗壮,横截面呈三角形。

金头泽巨蜥整体呈黑色和黄色,头部、颈部和背部具有一些图案,因个体而异。眼睛后方有黑色条纹延伸至耳洞处,下巴呈淡黄色,舌头的上面深蓝色,下面呈肉色。背部具有一些横向的黄色条纹和斑点,一些个体背部中央有黄色纵向条纹。腹部颜色偏白,有8-15条深色条纹。四肢为黑色,带有黄色斑点,前肢的斑点较多,但颜色不鲜明,后肢斑点较少但颜色鲜明。尾部由黑色和黄色交替出现形成环状图案。

亚成年个体的颜色比成年个体更深,斑点图案的对比度较低,吻部有深色的环状条纹,背部在黑色底色上有横向排列的黄色斑点,尾巴中后部分颜色偏白。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金头泽巨蜥是菲律宾的特有物种,分布在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甘米银岛迪纳加特岛、尤尼布岛、巴西兰岛等岛屿上。

栖息环境

金头泽巨蜥栖息于红树林沼泽和河岸地区,有时也会出现在鱼塘、稻田等农业用地中,栖息地平均海拔通常在300米以下,最高可达500米。

习性

金头泽巨蜥是日行性肉食动物,以小型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啮齿动物、鱼类以及陆生和水生节肢动物门为食,它们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捕食者,会寻找各种食肉来源。金头泽巨蜥主要采用主动追击的方式捕猎,而不是跟踪和伏击,它们的腿部肌肉强壮,奔跑速度快。捕食水生猎物时,金头泽巨蜥可以在水下停留长达30分钟。雄性金头泽巨蜥在争夺领地和配偶时会发生打斗。当受到威胁时,金头泽巨蜥往往会膨胀喉咙,站起来,使自己看起来更大,并发出嘶嘶声,以阻止捕食者。

繁殖

金头泽巨蜥的繁殖季节为4-10月,受精卵越早,繁殖成功率越高。金头泽巨蜥的产卵数与雌性个体的身体情况有关,雌性一年最多产3窝,每窝产5-10个卵。孵化时长和温度有关,在27-31.5°C范围内孵化需要190-220天,新生幼体的体全长为28-31厘米,不包括尾部的长度为12-14厘米,体重26-42克。100日龄时,体全长约38厘米,不包含尾部的长度约16厘米。1岁时体全长85-100厘米。2岁时性成熟,此时雌性不包含尾部的身体长度约50厘米,雄性约40厘米。

饲养

饲养环境

饲养金头泽巨蜥,需要一个相对较大的饲养笼,长度2米以上。白天需保持28°C左右的温度,局部温度40°C,夜间保持24°C,湿度需要维持在60-80%,并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光照方面需设置荧光灯、LED灯等光源。笼内垫松散具有吸收性的基材,或者垫上砂土。笼内放置多个树枝以供其攀爬,还需放置水碗

饲喂

饲养者可给金头泽巨蜥喂食啮齿动物、鱼类、鸟类、螃蟹、昆虫等食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幼体和一岁幼体的喂食间隔通常为每周4次,成年幼体则需要更短的间隔时间,每2-3周喂食3-4次。

繁育

金头泽巨蜥最好单独饲养,繁殖时可异性合笼饲养。交配后,雌性在基材中产下6-15个卵,在28-30°C下孵育约190天。如果照顾得当,金头泽巨蜥寿命可超过10年。

保护

种群现状

金头泽巨蜥相对常见。在1984-1991年间的实地调查和对当地人的采访表明,在调查地区由于过度捕猎,它们的数量在减少。但在菲律宾禁止该物种皮革贸易后,2006-2009年间有人再次进行调研,发现其种群有所恢复。2021年时,该物种在菲律宾迪纳加特岛、尤尼布岛和锡亚高岛相当常见,它们出现在许多保护区中,比较适应栖息地的改变,推测种群数量庞大,有增加的趋势。

致危因素

金头泽巨蜥主要受到人类捕猎的威胁,当地有人捕杀金头泽巨蜥,将其皮张剥下售卖或制成相关纪念品,有时该物种也被作为宠物出口到其它国家。虽然菲律宾已经出台法律禁止该物种的皮张贸易,但仍有非法贸易在暗中进行。

保护举措

对金头泽巨蜥的保护举措包括建立保护区和设置法律,有该物种生存的阿波山和马林当山地区已建立为保护区,菲律宾出台法律禁止该物种的皮张贸易。

保护级别

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金头泽巨蜥列为无危(LC)。

2023年,金头泽巨蜥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用途

金头泽巨蜥的肉可食用,皮可制成皮革。它们也被一些爱好者当做宠物饲养,在菲律宾该物种是常见的爬宠物种。

参考资料

..2024-04-29

金头泽巨蜥.COL.2024-04-29

金头泽巨蜥.ITIS.2024-05-17

金头泽巨蜥.IUCN.2024-04-29

Appendices I, II and III valid from 23 February 2023.cites.2023-05-30

..2024-04-29

金头泽巨蜥.eol.2024-04-29

Varanus_salvator.animaldiversity.2024-04-29

Cuming.nationaalherbarium.2024-04-29

Varanus-cumingi.exoticsteamcebu.2024-04-29

金头泽巨蜥饲养.reptile-care.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