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义,男,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人物简历
1966年出生于霍城县;
1985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89年毕业后获得史学学士,同年7月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振华教授学习中国民族史,
1992年7月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
1992-1994年6月任研究实习员。
1994年7月至1999年6月任助理研究员,1999年7月起任副研究员。
2001年9月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师从刘迎胜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6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同年6月后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工作,2007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
现主要从事伊斯兰教、西域历史、中外关系史、民族史、小经文字等方面的研究
成就
自参加工作以来,出版专著一部,发表30余篇论文。
独立承担了3项省部级课题,参与承担了多项省部级课题。
开设了“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史料选读”、“维吾尔族史”、“中国少数民族史料学(硕士、博士外文史料)”、“蒙古史”等课程。
2001年起担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专著
主要论文:
2、《经堂语气与小经文献关系考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 期。
3、《西域苏非派早期发展(10-13世纪)》,《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4、《小经文献与语言学相关问题初探》,《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5、《本土化文明传承的载体——阿拉伯字母体系的拼音“小经”文字调查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6、《试论苏非派奇迹观念及其对新疆的影响》,《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06年11月。
7、《喀喇汗王朝名称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
8、《对当今世界伊斯兰教问题的几点思考》,《世界民族》,2006年第5期。
9、《文明的本土化及其传承载体——中国阿拉伯字母体系汉语拼音“小经”文字历史演变考论》,《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三期。
10、《历史文献—小经〈纪事〉初探》,《西北民族论丛》(第四辑),2006年3月。
11、《北亚突厥百年研究(1900一2000年)》,《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1期。
12、《小经文献与伊斯兰教相关问题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3期。
13、《小经拼写体系及其流派初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4、《试论新疆苏非派与神爱观》,《元史及民族史集刊》(十七辑),2004年8月。
15、《试论撒拉族族源》,《百年撒拉族研究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6、《德国世昌洋行在朝鲜半岛运米业略探》,《元史及民族史集刊》(十六辑),2003年9月。
17《试论新疆苏非主义知识观》,《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8、《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新疆宗教问题的调查报告》(合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2期。
19、《新疆苏非圣徒崇拜初探》,《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
20、《额什丁家族史论》,《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21、《略述新疆苏非派对内地的影响史》,《元史及民族史集刊》(十五辑),2002年8月。
22、《撒拉族谚语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期第3期。
23、《中国史书上记载的巴格达》,《海交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4、《维吾尔麻扎朝拜研究》,《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论丛》,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25、《试论苏非派在新疆回族中的传播》,《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26、《略论新疆黑山派早期发展史》,《西北史地》,1999年第1期。
27、《新疆伊斯兰教苏非尊号考释》,《西域研究》1998年第4期。
28、《中亚苏非主义特征初探》,《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29、《丝绸之路上的焉耆源流史》,《历史》月刊(台湾省),1998年第8期。
30、《撒拉族“阿格乃”初探》,《青海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31、《中国伊斯兰文化及其特色》,《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6年第12期。
32、《撒拉族“工”之初探》,《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
课题
1、“新疆苏非主义研究”,新疆社科规划办1996年资助一般课题(1998年结项)。
2、“阿拉伯东部历史地理研究——从阿拉伯帝国兴起到帖木儿朝时期的美索布达米亚、波斯和中亚诸地”,2007年教育部后期资助一般课题。
3、《西安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西安市社科规划办2009年一般课题。
参与:
4、2000年中组部子课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宗教民族问题”。
5、2002欧盟资助课题“小经”项目研究。
6、2003年“东北边疆工程”子项目。
7、2009年教育部211项目《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