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烈士陵园
拉萨烈士陵园位于拉萨市西郊,始建于1955年,重修于1991年,占地6.3万多平方米,由纪念碑、广场、烈士亭、照壁、陵寝等组成。两周王陵内安葬着为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平叛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平息拉萨骚乱和为西藏发展与建设英勇献身的八百多位烈士。
历史背景
1950年10月,原西康省省会昌都解放。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谈判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协议,10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1950年动工修筑自西宁市至拉萨市的青藏公路;1951年动工修筑自成都市至拉萨的川藏公路:两路穿行在平均海拔为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跨越黄河峡谷,翻穿高山峻岭,工程十分艰巨,然皆于1954年建成通车。1959年3月开始平定西藏自治区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并于同时及其后进行以反乌拉制度反奴役和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80年代后期平息了拉萨骚乱。在上述西藏解放、筑路、平叛、改革、卫国等重大历史事件及长期和平建设中,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斗拼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与此同时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主要展览
烈士纪念馆
于2009年9月建成,馆内主要展陈见证西藏和平解放、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平叛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平息拉萨骚乱及在西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史料、烈士遗物等。主要包括烈士生前生活或参加革命时期的照片、烈士纪念品、纪念证及证章、烈士的日记、书信、稿件等原始图文资料,记载革命烈士生平事迹的书籍、资料、图片等资料。还有有关革命烈士的战役、战斗相关的物品和资料及重要领导人的题词、重要知情人的采访记录、报刊宣传资料和影像资料等。
烈士墓葬区
烈士墓区:位于烈士亭正南。安葬烈士,主要为1958年12月至1959年4月间在山南市和拉萨市平叛过程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此外还有在西藏自治区建设工作中遇难牺牲的登山运动员、地质勘探员、筑路工人等。领导干部墓区:位于烈士亭西北。安葬夏辅仁、洛桑慈诚等领导干部。一般人员墓区:位于烈士亭东北。“文革”墓区:位于烈士亭西北。共有74座墓,主要安葬“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昭寺武斗中的死亡人员。孔繁森同志之墓:墓前两座石碑分别刻有江泽民和李鹏的题词。
建筑设施
• 正门:该烈士陵园正门上方用文言文和藏文书写着“拉萨烈士陵园”,大门两旁有摘录自毛泽东《到韶山》一诗中的两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该两周王陵内有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烈士亭、陵寝、照壁等,照壁上刻有在此安息的烈士名录。
• 烈士纪念亭:平台东西两侧建有烈士纪念亭,亭内竖有3米高的石碑,刻有“浩气长存”、“光照千秋”藏汉鎏金大字。
• 双峰纪念碑:西北处的孔繁森同志墓前矗立着两座石碑占地32平方米、高9米的钢筋水泥结构双峰纪念碑,左右碑石上镌刻着由江泽民和李鹏的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醒目的大字。
• 烈士亭:纪念碑后部中央重建的烈士亭,亭内石碑上镌刻的“永垂不朽”4个大字为毛泽东同志手书。
• 照壁:烈士亭南端的照壁上刻有安息在此的830位烈士的英名,其中有著名“爱民模范”洛桑丹增、“反骚乱勇士”袁石生以及为西藏建设而鞠躬尽的领导干部夏辅仁、洛桑次诚。
获得荣誉
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的拉萨市烈士陵园,成为西藏自治区全民国防教育的社会课堂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拉萨烈士陵园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西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媒体青藏行:记者缅怀拉萨烈士陵园.人民网.2024-04-06
拉萨烈士陵园简介.http://www.hongsehui.cn.2024-04-06
拉萨烈士陵园.腾讯网.2024-04-06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丨西藏和平解放.澎湃新闻.202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