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汪奠基

汪奠基

汪奠基(1900-1979),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又名三辅,号芜、山父等。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逻辑研究室顾问。曾任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支部委员、哲学所工会主席。

主要经历

汪奠基1900年1月8日出生在鄂城区段家店永三村。1916年,汪奠基离开家乡到京城读书。开始入北京大学理科学生主办的补习班学习半年,接着旁听数学分析和解析几何及哲学、文史等课程。

1919年秋,汪奠基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先后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等校学习高等数学、哲学与科学、数理逻辑等课程。1924年夏,入巴黎大学研究班继续深造。

1925年5月,汪奠基回国,应聘到北京大学教授哲学、法文和西洋逻辑史等课程,先后任讲师、教授;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法服尔德学院、中国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任教授。此后,他曾任教于暨南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他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授,讲授西方逻辑史、逻辑学等课程。1955年汪奠基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研究工作。60年代他指导了中国逻辑思想史研究生,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讲授中国逻辑史课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出版了《老子朴素辩证的逻辑思想———无名论》《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中国逻辑思想史》等著作。

1979年8月16日,汪奠基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教学研究工作

汪奠基在高等院校开过20多门课程,出版或发表了20多种(篇)论著,涉及哲学、逻辑学、科学方法、数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许多领域。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逻辑学。他在逻辑学领域里研究了西洋逻辑史和中国逻辑史、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逻辑,其中对现代逻辑(数理逻辑)和中国逻辑史的有较大贡献。

学术贡献

汪奠基把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特点概括为四点:

1、中国的逻辑思想史法则从一开始就与伦理规范的原则相一致,并为其服务;

2、中国逻辑思想并未与政治脱离,始终为政治服;

3、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具有演绎的、玄学的特征;

4、正名主的“正统”思想与历代名辨科学思想有矛盾、有斗争。汪奠基指出,第一和第二两点实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上述四点合起来看,不仅概括了中国逻辑思想的历史特点,而且反映了逻辑与政治伦理、与思辨哲学的历史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特殊逻辑思想的阶级意义。

汪奠基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具有开拓性。他的《中国逻辑思想史》一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逻辑通史著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中国逻辑史”条把《中国逻辑思想史》列为参考书目之一。此外他的著作还有《科学方法》《哲学与科学》《理则学》《老子朴素辩证的逻辑思想——无名论》《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第一辑)等。

纪念汪奠基

汪奠基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前身)任职仅3年,其治校之道在湖北大学发展史上却有里程碑的意义。2010年10月30日,湖北大学与鄂州市政府、鄂州大学联合纪念汪奠基诞辰110周年。

参考资料

汪奠基.汪奠基.2024-09-08

逻辑学家汪奠基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召开.逻辑学家汪奠基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召开.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