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式马步枪是一种栓动式步枪,于1939年由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技师刘贵福组织研制。

该枪口径7.9毫米,短而轻,长不到一米,枪重仅3.36公斤,枪管上的瞄准星被彭德怀誉为“天下第一准星”。该枪近似马枪,后坐力小,枪身和刺刀总长超过日本三八式步枪,有利于拼刺;三棱刺刀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方,用按键扣合,拼刺时可随手甩出刺刀;刺刀根部有架枪钩,枪支可集中架在平地上;背带在枪的左侧;有通条插在枪身内;枪托内可存放小型修理工具:用道轨制成的金属零件经烤蓝处理,黝黑亮;用核桃木制成的枪托表面涂清漆,新颖美观。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1938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为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工业,同时考虑到工厂的安全,把陕甘宁边区机器厂迁到茶坊(今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茶坊村),故又称茶坊兵工厂。工厂分为东厂和西厂,其中东厂为枪械修造部,由刘贵福负责,主要工作为修配枪械和筹备自造步枪。

研制历程

为贯彻随后上级自造步枪的指示,刘贵福构思了一种新枪,并和孙云龙等人立即设计制作模具和样枪。没有深孔加工设备,他们就在车床上用深孔钻加工;没有拉来复线机,就用冷挤压法拉出膛线。最有创意的是设计了新的折叠式三棱刺刀,直接连在枪上,平时贴于枪杆,肉搏时按动键钮一甩,便可自动展开,便于刺杀。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设计、加工、检验、总装,刘贵福等人于1939年4月25日制造出样枪,经过试验,性能良好,并于1939年国际劳动节在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以“无名式马步枪”的名义参展。在5月12日的展览会闭幕式上,这款无名式马步枪因“制造精巧、适于当前实用,对国防工业有特殊贡献、对边区工业有特殊贡献”,被授予甲等产品奖,陕甘宁边区机器厂被评为特等奖单位,刘贵福被授予“特级劳动英雄”称号。

1940年5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我军长期坚持山地游击战、近战、白刃战的需要,提出了关于新步枪的设想,交给了刘贵福组织设计。刘贵福接领任务后,吸收当时步枪的优点,尤其对无名式马步枪中折叠式枪刺进行了改进,于1940年7月,试制出新步枪及枪刺。

生产历程

1939年4月底,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迁至安塞区郝家岔村,专门生产“无名式马步枪”。6月初,他们生产出第一批“无名式马步枪”,进行寿命测试时连打200发子弹。“八一式马步枪”设计定型后,刘鼎马上组织军工部各厂进行生产。由于在设计中已经考虑了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各厂在收到“八一式马步枪”的全套图纸和工艺规范后就能开工。7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派一批干部、技术骨干,支援位于上党郡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就地组织新步枪生产。军工部3所从1940年9月开始,也停造“五五式七九步枪”,转产“八一式马步枪”。为扩大产能,刘鼎还将刘贵福派到新成立的军工部4所,主抓“八一式马步枪”的生产,很快,4所的月产量就达到了50支,到1940年冬已达每月量产200支以上的水平。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生产的“八一式马步枪”:1941年1972支;1942年1092支;1943年1872支;1944年435支1945年227支。

装备历程

八一式马步枪从1940年8月到1945年,共生产了近9000枝,从而成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制造量最大、使用最广泛、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其实战效果受到前线官兵一致赞扬,名扬各抗日战场。

命名

1940年刘鼎立即带着新枪到八路军总部汇报时,受到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的肯定和赞扬,即责令军工部:迅速组织力量,按图纸统一批量生产,分发各根据地。当天正好赶上8月1日,“无名式马步枪”被正式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八一式马步枪枪体积小,射击准确;护手和准星是重新设计的;其新式三棱刺刀,底部为正方形,连接稳固,枪刺以无名式马步枪的设计为基础,改有血槽,经过火又增加了强度;平时刺刀反贴于枪管上,肉搏时按动键钮一甩,可自动展开固定。太行山区接近前线,制枪的金属零件全部都采用日伪的铁轨制作,枪托采用山区核桃木,原材料供应充足,这两方面优势使枪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充分的保障。八一式马步枪近似马枪,后坐力小,枪身和刺刀总长超过日本三八式步枪,有利于拼刺;三棱刺刀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方,用按键扣合,拼刺时可随手甩出刺刀;刺刀根部有架枪钩,枪支可集中架在平地上;背带在枪的左侧;有通条插在枪身内;枪托内可存放小型修理工具;用道轨制成的金属零件经烤蓝处理,黝黑锃亮;用核桃木制成的枪托表面涂清漆,新颖美观。

动作原理

八一式马步枪以捷克式卡宾枪(卡宾枪)为基础,在不影响枪支基本性能的前提下,根据八路军的作战特点,简化步枪零件。

性能数据

质量仅3.36kg,口径为7.9mm,长不到一米。

服役情况

八路军总后勤部将“八一式马步枪"统一装备给晋豫、晋察冀、晋绥、冀中、冀南、冀鲁豫及华东等根据地的部队。仅1941年1月总部通知军工部,发给晋察冀边区“八一式马步枪”400至600支。

延伸型号

1949年后,虽然引进了苏式步枪,但人民解放军的五三式步骑枪56式半自动步枪、五六式冲锋枪及六三式自动步枪等多种制式枪族,都保留了“八一式马步枪”刺刀的特长。

如五六式半自动步枪,重量3.75公斤,行军状态枪长1025毫米,枪管长520毫米,有效射程400米。仍具有折叠式三刺刀,微调准星;保留了重量轻、长度短、后坐力小、射击准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近战、夜战和白刃格斗的特长。并且还出口援外,为巴基斯坦等国家建厂生产。

相关评价

彭总看了看,脱口称赞道:“天下第一准星”表扬刘副所长的设计才能,当即命令总部给予通令嘉奖。(彭德怀元帅评)

徐向前副师长兴冲冲地接过枪,也操持一番,背上枪不肯放下,然后风趣地笑着说:我当兵能背这种枪,不吃饭也高兴。大家都乐得前仰后合,合不拢嘴。(徐向前元帅评)

参考资料

“八一式马步枪”诞生记.党建网.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