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翠芦莉
狭叶翠芦莉(Ruellia simplex C.Wright),又名蓝花草,是爵床科芦莉草属植物,原产墨西哥,中国华南地区常见栽培。其花色优雅、花姿美丽、栽培容易、耐高温能力强、养护简单观赏价值高。
狭叶翠芦莉喜高温湿润环境。喜阳,耐半阴;耐旱,耐湿;喜高温,耐酷暑;不择土壤,耐贫瘠,耐轻度盐碱土壤,是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cm。地下根状茎蔓延生长,形成交织的水平根茎网;茎直立,略呈方形,具沟槽,红褐色,节间距较大。单叶对生,线状披针形,长8-15cm,宽5-10mm,暗绿色,新叶及叶柄常呈紫红色。花腋生,花梗斜上展,花径3-5cm;花冠漏斗状,蓝紫色,少数粉色或白色,先端5裂,具放射状条纹,单花晨开暮谢。花期春至秋季,盛花期7-8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一般不超过30厘米,似从生状,茎节间距较短且致密,老株茎干上有老叶脱落的痕迹。单叶对生,线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叶宽0.5-1厘米,上面浓绿色,全缘或边缘具疏锯齿,有宽叶种和细叶种。
花腋生花径3-5厘米;花冠漏斗状,5裂,具放射状条纹,细波浪状,有紫色、粉色、白色个品种。果长形,先为绿色,成熟后转为褐色。果实开裂后种子散出,种子细小花芽分化周年都在进行,有在温度适合时花苞才会打开并开花,在暖冬或者低温开的花都比较小。在中国厦门地区一般花期3-11月,盛花期4月中旬到10月下旬,单花寿命短,一般清晨开放,过午后凋谢,一般在6-9月开的花午后即凋谢,其他开花时间段要到下午3点左右才凋谢,但狭叶翠芦莉丛生且花芽分化多,因此整体花期很长,基本上盛花期可做到日见花。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狭叶翠芦莉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耐干旱能力较强。喜高温,耐酷暑,生长适温22-30℃。不择土壤,耐贫瘠力强,耐轻度盐碱土壤,但较怕积水。对光照要求不严,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喜温暖湿润气候,抗寒力较低,遇5-6℃长期低温或短期霜冻,植株会受到轻微寒害。
生长繁殖
主要用播种、插等方法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秋为最佳季节。
播种
因种子分批成熟,且果皮容易开裂,不好采收,可直接购买”种子播种,播种时选择通透性好、富含养分的消毒土壤作为播种基质或者用进口泥炭土和过筛细红土按1:1混合拌匀后进行播种,将基质放在72-128孔育苗育苗盘整平、压实,然后再刮平。播种前将底水浇足、浇透。因种子特别细小,需掺细沙或细土1-2倍,均匀撒播。播后在穴盘上加盖薄膜小孔棚,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种子发芽适温20-25℃,土壤温度过高时,应增大通风量;在光照充足的中午前后,用50%透光度的遮阳网适当遮光以降低土温,避免土温过高使种子丧失生命力。播种至出苗约5-8天。苗期需注意情和温度调控,增强光照,防止徒长,尤其注意预防猝倒病的发生。待小苗具2-3对真叶时可进行移栽。
扦插
选用粗沙、沙土或掺沙的园土为基质,从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剪取嫩梢为插穗,长为5-10厘米,基部自节下斜削,只保留顶端2-3片叶,其余的全部摘除。插后浇透水,置半阴处养护。每天向叶面喷水1-2次,保持基质湿润,在温度20-30℃的条件下约15-20天可生根、移栽。
栽培技术
栽植:狭叶翠芦莉袋苗的移栽除冬季外其余时间均可进行,一般在中国福建地区11月以后不宜栽植,要待翌年3月初方可栽植,移栽后应保持充足的水分,选择肥力中等、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作为栽培基质。生长期间适量浇水,土壤保持湿润即可,炎夏时需向叶面喷水。施肥以复合肥或磷钾肥高的肥料为佳。
养护:狭叶翠芦莉养护成本低,很少修剪,一般为保持株形美观,植株老化时需强剪,栽植2-3年的狭叶翠芦莉依然生长良好,但存在着大小不一的现象,为此建议进行强剪,以促使新枝萌发,枝形丰满,进行更新复壮,或者把更换下来的狭叶翠芦莉作为盆栽花卉,这不仅分枝多、开花多、层次分明,老枝也半木质化,具有草花和盆景双层观赏效果。
防治方法
植株生性强健,病虫害较少发生。偶尔发生根腐病,多见于高温多湿季节,常导致根部腐烂,甚至造成植株成片死亡,主要防治方法为:①加强栽植地的排水;②用波尔多液每隔6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3-5次;③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生石灰液消毒病穴,以防蔓延。
主要价值
狭叶翠芦莉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贫瘠和抗盐碱土壤的能力,可与岩石、墙垣或砾石相配,形成独具特色的岩石园景观。品种可分为高性种和矮性种两种类型,高性适宜做自然花境或在庭院种植。矮性适合盆栽观赏或做盆景,也可做花坛或地被的镶边材料。
狭叶翠芦莉配置样式多样化,狭叶翠芦莉既可作为多年生花卉植物栽培,又可作为单年生草花应用,并可部分替代时花,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参考资料
【植物知多少】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蓝花草.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6
翠芦莉.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2024-03-06